北美馆,即日起至10月20日于北美馆三楼展览室展出,集结四位艺术家独特的创作视角,展开他们对高龄照护、山水、俄乌战争和物种生态的探问。
展览一|大家都来看你了─倪祥个展
嘉义子弟的倪祥毕业于台南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2009年作品《很快就补偿》获台北美术奖首奖。2012年初开始自主进驻被重工业包围的高雄大林蒲,陆续规划、、等计画,以独具风格的艺术实践方式,回应自身关注的现实议题。近年重要个展包括2021年、2022年。
本次个展《大家都来看你了》取自照护家人的亲身经验,倪祥以诙谐的手法探讨高龄化社会下陪病关係的身心负荷,以及面对死亡离去的无措感。艺术家透过放大、改造、转化家人囤积的生活物件、药品及照护器材,再现隐没于社会角落的长照议题,观众得以另一种角度察觉,在无法离席的照护历程里,家庭成员彼此牵绊的生命状态,并从中审视照护者的生活,同感于这些破碎时光中的角色与转变。
展览二|假山水─陈以书个展
艺术家陈以书1970出生于台北,毕业于东海大学美术系,曾就读奥地利维也纳国立艺术学院及德国杜塞道夫国立艺术学院,并获德国希尔登市威廉.法伯利博物馆(Wilhelm-Fabry Museum Preis der Stadt Hilden)奖学金、德国舍平根市艺术驻村(Residenz im Künstlerdorf Schöppingen)奖学金及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摄影类驻村(Künstlerresidenz für Fotografie im Moscow Multimedia Museum)奖学金。现任职德国阿拉努斯高等艺术学校(Alanus Hochschule für Kunst und Gesellschaft, Alfter/ Bonn)讲师。
《甲山水》以太湖石造景为灵感,并受义大利摄影师Luigi Ghirri拍摄主题园精心等比例缩小的人造风景、对照着幻觉与现实之启发,陈以书运用石块物形的堆叠构图,将的概念植入画景,亦凸显其基座的横切底线,透过视觉提示以假入真、以虚入实的意图。创作期间亦纳入当今乌俄战争议题,于画面中的地景图像往返推移抽象的框线与色块,提供观者思索关于国界/国土、界线/定位的问题。
展览三|之间II─徐瑞宪个展
出生于台北,徐瑞宪早年于台湾学习绘画与雕塑,1992至1997年间前往于法国艾克斯.普罗旺斯高等艺术学院主修造型艺术,目前于纽约和台北两地生活、创作。他以机械媒材作为视觉印象的基本语彙,在複杂的机械结构里,寻找简洁的视觉意象,将冰冷刚硬的材质转化成精确、抽象具人性化的作品。他使用机械元素作为媒介,探索生命的本质,透过精确组件和重複机械运动创造出生命的节奏,近年来更结合音乐家、音响工程及AI人机互动工程等不同领域,使其作品的呈现形式更为丰富。
为回应2022年乌克兰活动,徐瑞宪远赴乌克兰收集资料、邀请当地居民及在外乌克兰人参与计画,并在台湾各地募集上百台的婴儿车。《之间II》作品结合机械动力与声音装置,让每台婴儿车承载不同的讯息、音乐或声音,包含乌克兰人的故事或战火中採集的环境音,藉此呈现和记录这个沉重的时刻,而各种声响所产生的集体力量,期望能给予观者对战争的反思、触动更深刻的生命意涵。
展览四|帝国的标本─蔡咅璟个展
蔡咅璟1986年出生于嘉义,现工作生活于台南,从小就喜欢动物,近年创作主要处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係。他认为现今的世界人类发展出极其複杂的生存模式,与动物的关係也变得极其複杂,在这样的结构底下,如何去思考或者产生与动物之间例外的关係,似乎有其必要性。
本次《帝国的标本》探究台湾日治时期所遗留的物种标本,随着历史与环境的变迁被遗忘或佚失相关纪录,而产生不同的价值与意涵。这些标本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代表,最初以特定目的而製成,亦是人类意志和欲望的延伸,艺术家藉由动物沟通师和灵媒等协助,与成为标本的祂们沟通;技术展现的载体如同召灵的科技义肢,提供观者在科学与历史之外与理解这些被佚失的标本。
《2024 TFAM年度个展:倪祥、陈以书、徐瑞宪、蔡咅璟》
展览日期:2024/07/27- 2024/10/20
展览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3A、3B展览室
延伸阅读:
2024台湾文博会主视觉转译城市意象,三大展区看这边!彭千祐个展《空间的香料 Spices in Space 》与花艺师一器一花雕塑的温度高美馆《瞬间-穿越绘画与摄影之旅》重磅开幕,编辑带看六大看点与展区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