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与伦敦国际戏剧节跨国共製的作品《蝙蝠祭》(Bat NightMarket),历经三年阶段发展之后,终于在英国伦敦首度完整呈现。这个由台湾艺术家顾广毅与英国艺术家罗伯特・强森(Robert Charles Johnson)共同创作的作品,是该艺术节成立75年来首度出现台湾艺术家作品,别具意义。
思考蝙蝠与人的共存关係
艺术家顾广毅表示,整部作品设定的时空为2035年,带领观众逛一次,内容描述2035年,蝙蝠因生态浩劫而灭绝,人们透过生物科技打造蝙蝠食用肉,有人吃蝙蝠,也有人怕蝙蝠,进一步思考蝙蝠与人的共存关係。演出现场结合互动式体验、视觉艺术装置、沉浸式表演,带观众从未来看现在,从中更加认识蝙蝠的重要性。
具有多重领域专业的顾广毅1985年出生于台北,硕士毕业于荷兰恩荷芬设计学院社会设计研究所、国立阳明大学临床牙医学研究所、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研究所,同时具有牙医师、生物艺术家、社会设计师、教师等多重身分。他将多重领域的专业,运用在艺术创作上,长年关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使他的作品显得格外不同。
顾广毅指出,这几年因为疫情,人们对于蝙蝠总是感到恐惧,认为是不好的生物,但其实蝙蝠在生态链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传授种子和花粉,是维持生态平衡的要角,也是需要保护的物种。
跨领域、跨文化的艺术盛宴
台北艺术节策展人林人中参与了《蝙蝠祭》在伦敦的首演,他说明,演出场地在伦敦科学馆的展览空间,观众漫步在夜市的摊位与摊位之间,除了趣味性,也有艺术与科技跨界结合的意义。他表示,每一个摊位都呈现一道以蝙蝠为主题的创意料理,加上六位表演者凑巧都是亚裔出身,食物设计也由台湾的食物设计师陈小曼担任,观众可以吃到用西瓜做成的蝙蝠血糕、特调的蝙蝠柠檬珍珠茶、用南瓜做成的蝙蝠肉刈包等纯素创意料理,并从中引导观众深入探索蝙蝠的生态与文化意涵。林人中表示,《蝙蝠祭》是一场跨越国界与文化的艺术盛宴,希望藉此作品引发观众更认识蝙蝠,并思考人类如何在未来与自然共存。
《蝙蝠祭》是2021年北艺中心和伦敦国际剧场艺术节邀约顾广毅创作之作,他邀请罗伯特.强森一起创作,由强森担任整体视觉和装置、展场设计,顾广毅则是担任作品概念、各摊位的概念与作品文本创作。
强森毕业于荷兰爱因霍芬设计学院社会设计研究所硕士,是 Studio Ficta 工作室创办人,2022年于伦敦设计博物馆驻馆。他擅长电影、互动设计和设计研究,关注範围包括人类学、生态学等,他也擅长透阔虚构写作,塑造角色和对话,作为设计与研究工具,以独特的叙事方法,突显人们在劳动、材料与循环经济中的废弃物处理等社会议题。
《蝙蝠祭》于疫情间开始发想和创作,过去曾有三阶段的创作发表,包括2022年在台湾科学教育馆的〈蝙蝠筵席实验室〉、2023年在伦敦国王学院之伦敦科学艺廊的〈蝙蝠早午餐实验室〉,以及同样在2023年于台北试演场的〈蝙蝠盛宴——第三阶段呈现〉。本节目免费参与,已开放报名,更多资讯可至节目介绍页面:https://tpac.org.taipei/festival-taipei/2024/program/972。
延伸阅读:
蒂妲史云顿Tilda Swinton初次来台!8月北艺中心独家演出《亲爱的帕索里尼》重新演绎30套传奇电影服装,向义大利名导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