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观察路人。
不管坐捷运、坐计程车,我都儘量不碰手机,让自己把握机会观察身边的人。我观察从我眼前经过的陌生人,从他的外表、穿着、言行举止,我会去想像,他是谁,他正在回家路上或打算去参加聚会?他几岁,是有孩子的爸,还是顶客族?若我是坐在捷运车厢内,头一低,会看到每个人的鞋子,还有脚的动作。我去想像他现在身体是放鬆的状态,或是準备下一站下车⋯⋯。
这些路人和景物的观察,是我刻意训练自己的敏感度。敏感度提高,屡屡协助我面对新的学员,是一种保护我的超能力。为什么称作超能力?是因为我的工作,需要不断转换场景,每天到不同企业里去上课后,隔天又到另一家公司面对新的面孔。面对陌生是我的日常,我必须快速地在五分钟内感受学员特质,然后决定课程节奏,以确定课程效果。
往往提供我非常多的线索,我个人特殊的观察点来自下课时间。下课时间学员的闲聊、自顾地看手机,他那种放鬆做自己的样子其实藏有很多讯号,我凝视他手部角度和力道、脚的置放,推想其中隐藏的讯号,觉得十分有趣。
也是观察重点。女学员的服装款式通常比男士更有变化,不论是连身洋装、帅气长裤、正式的西装外套,在在告诉我他对这份工作严谨度的呈现。色彩若冲撞性比较高,也显示他意图展现个人特质。一般而言,男士的服装款式就比较单调;台湾男士似乎有标準上班格式:长衬衫、深色西装裤、两肩背个双肩包,双肩包一边是水壶,一边是雨伞。特别如果你走在园区里,放眼望去,你会看到他们像工蚁纷纷走着,其实一下子分不出特质。所以观察男性对我难度比较高。
谈这些要做什么?因为当 AI 的使用愈趋人性化,未来要区辨职场能力的高低,绝对取决于人与人互动的品质,敏感度就成为决定互动品质的关键。当人与人的互动变得少见,就代表每次的会面都是为了成就重要的主题,见面会谈变成稀有就更需要显现价值。如果你可以在每次的碰面,根据平日练习的观察力立刻掌握现场氛围,那便无痕地展现说服力。若只会使用 AI、大数据,让自己沉浸在电脑萤幕和数位的其他工作者,就会被我们带着走。自然,我们更容易达成想要的目的。
坏消息是,细微的观察力需要靠平日不断的训练,不断地累积。它不像其他知识可以刻意背诵,也不像其他技巧,可以刻意练习。观察力的训练,来自对人的好奇,并且清楚知道每个肢体动作所呈现的意义,才能让观察真正产生力道。这项超能力还会训练你是否能刻意离开手机或电脑,让自己静下心来,专注当下。
今天,我刚完成一个两小时的训练课程。两小时前,我才知道这次的邀约不是演讲。我立刻用五分钟,以课程概念为核心改了投影片。这样的临时修改,其实我暗自忧心。上课前三分钟,终于学员全部坐定,我一眼望去,透过观察力,丰富的讯息立刻传到我脑里。他们脸庞年轻,休闲但仍不失优雅的上衣,轻鬆的鞋款,谈着轻快的话题⋯⋯我再看了看修改的投影片,望向他们一眼,仅前后10秒钟,我就告诉我自己:应该没有问题了!
这就是我的超能力,我刻意训练自己观察力超过20年,我用这20年的功力换来10秒的临场反应。你呢?在未来 AI 上位的时代,你打算在哪些地方训练或加强自己呢?少追剧,少看手机吧!真正的人类世界不在那里。
延伸阅读:
【职场轻鬆学】没有重点的沟通,别怪属下什么都来问你!【职场轻鬆学】没有能力,而让底下员工受苦了!【职场轻鬆学】失败又怎样?丢掉偶包!犯错才能容错,容错才能溶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