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2023年浪潮已如火如荼展开,很多受害者开始愿意发声道出自己的受伤经验时,仍有一群人不知道如何面对性骚扰,曾经的伤害找不到出口,仿佛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往前走。这其中的无助与徬徨,恐怕不是一般人在看到媒体报导性骚扰事件时,会意识到的问题。
励馨基金会致力于性别暴力防治,在后,接获来自企业、学校等单位的专讲邀请明显增加。虽然我们欣见社会开始重视性骚扰防治,但每次演讲结束,总有人告诉我,他们曾经被性骚扰,但因为当时没有被好好处理,所以一直搁在心里,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看着他们眼泛泪光,我不禁思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他们压抑许久的伤痛有机会被看见与处理?
但是仔细想想,《性骚扰防治法》已实施近20年,相关法规与宣导也并非空白,为什么这些资讯和求助资源却无法真正深入人心?为什么遇到类似事件,还是有人深陷痛苦,孤立无援?
整理励馨多年来的服务经验可以发现,受害者之所以不求助,是因为系统性的层层伤害,导致他们一步步走进死胡同,最终选择沉默。
缺乏支持系统 让受害者陷入自我责难与怀疑
除此之外,也常见受害者身边缺乏同理与支持,导致他们陷入自我怀疑与究责的泥沼。有些家长甚至直接告诉孩子,连申诉的机会都不留给他。
我曾在课堂上听见一位学生如此自责,他的语气和表情让我深受打击。我们一直倡议,但事实是,社会文化已经让受害者将的原因内化为。
我坚定地告诉那位学生:看见他原先黯淡的眼神中, 开始闪烁出泪光和希望,我知道那个快要坠落的身躯终于被接住了,那一刻对彼此来说,都是重要的存在。
只是,那道过不去的坎,那么深的伤痛,为什么要等到多年之后,甚至要等到一个偶然的演讲或教育训练,受害者才愿意说出来?他们的支持系统、国家的机制,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重建信任与安全感:每个人都能成为支持者
2024年3月8日,《性平三法》修法正式上路,许多过去的沉痾无解的问题都纳入此次修法。特别是入法,希望藉此加重处罚,降低发生率。同时也调整申诉时效、扩大雇主与场所主人的防治责任,以及建立人才库,提供受害者服务等。期盼这些法律修法能完善现行制度,让遭受性骚扰的受害者有更多机会被系统接住。
除了制度的完善之外,更需要受害者周遭的一起加入。受害者的受伤经验需要有人好好聆听,并且肯认他受伤的经历与不舒服的感受;被倾听、同理与正向的支持经验,将帮助他重建对环境与人的安全感。
我们常说:这听起来很残酷,但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道理一样,很多受害者可能无法再走过事发地点、听到类似的声音、闻到类似的气味,甚至有人靠近时就会全身颤抖。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作恶梦等身心症状,如果身边的人不了解这些都是,就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总是走不出来、为什么总是低落、为什么他还放不下?
信任与安全感就像破碎的拼图,要回复到原状谈何容易。需要很多的支持、陪伴与专业协助才能逐渐复元(注)。
1、 倾听情绪、肯认受伤,重建安全感
当受害者突然感到难过、不舒服、哭泣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发一语,暂时无法做任何事时,就可能是,请不要急着敲门、大声嚷嚷。你可以深呼吸,先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在门外轻声说:
透过这些回馈,让受害者知道身边有人支持和同理,他不是孤单一个人,而且他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慢慢地,就能降低事件对他带来的创伤。
2、 培养的知能,建立支持系统
由于受害者常伴随,如果能对创伤反应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日后的陪伴会有一定的助益。也要避免说出NG对白,例如:这些话语都会对受害者造成二度伤害。
建议可以参与励馨基金会等性侵害受害者服务机构的支持团体或讲座,了解可能的创伤反应,以及如何建立不检讨受害者的创伤知情回应能力。如果有需要时,也可以连结相关专业团体,寻求友善求助资源,让自己成为受害者重要的支持系统。
3、 重建具安全感的环境与关係
重新建立与,对受害者来说至关重要。除了借助专业单位的协助外,更要在日常生活的陪伴中,慢慢帮助他们建置安全感。
例如,练习用来回看创伤事件,帮助他们发展不同的因应策略。 如果过去他在关係中很难表达真实感受,我们可以陪伴他建立,开始相信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并愿意尝试表达;也可以带着他们一起重新感受与身旁人事物的关係,透过信任亲友间的聚会、给予正向的支持与肯定,一起创造具有安全感的环境。
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没有捷径可循。但如果这些找不到出口的性骚扰受害者,在面对心里那道而一直处在人生低谷时,身边有人可以义正辞严地告诉他们:、,我想那个对彼此都重要的关键时刻,将不再专属于助人工作者,而是我们每个人。而那道跨不过去的坎,将有机会在大家重建的信任与安全感中,逐一跨过,回到日常!
延伸阅读:
励馨基金会凝聚疗癒社会的温柔力量!7月22日大安森林公园见N号房被害少女最小才11岁!会员高达26万人都是共犯,每100个韩国男性就有一人看过被性侵了,怎么办?求助和通报SOP,6方法建立起受害者的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