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于2024年9月发布了《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该报告总结了2023年度中国反垄断执法的主要活动和成效。
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持续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严厉查处了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垄断案件。其中,涉及汽车行业的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多家媒体(如央视新闻、新华社等)援引市场监管总局信息以及一些法律界报道,在2023年查处的相关汽车领域垄断案件中,以下5家知名汽车供应商或零部件企业被指存在垄断行为风险或被立案调查:
1. "宁德时代(CATL)":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市场监管总局在2023年12月宣布,对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6家动力电池企业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2. "亿纬锂能(EVE Energy)":另一家重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同样在2023年12月被列入上述被立案调查的6家企业名单中。
3. "中创新航(CALB)":也是大型动力电池制造商,同样在2023年12月的调查中涉及。
4. "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韩国企业,在中国也有重要业务布局,是上述调查中的目标之一。
5. "蜂巢能源(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 CAT
相关内容: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姜雪颖 报道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海报新闻记者从《报告》中获悉,2024年,新立案调查垄断协议案件17件,办结 6件,罚没金额合计1110.34万元。
办结的6件案件中,从垄断行为类型看,3件仅涉及横向固定价格行为(占50%),1件同时涉及固定价格和限制数量行为(占比16.7%),2件同时涉及固定价格和分割销售市场行为(占比33.3%);从违法主体看,涉及1家行业协会、78家企业;从行业分布看,涉及机动车检测领域3件(占50%)、驾校行业1件(占16.7%)、建材领域1件(占16.7%)、液化气领域1件(占16.7%)。
举例来看,2024年10月15日,天津市市场监管委依法对10家机动车检测公司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合计67.51万元。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根据举报线索,经前期核查,于2024年5月至7月对10家机动车检测公司涉嫌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立案调查。 经查,2023年8月,当事人签署《自律合作保障条款》,主要约定以下内容:一是蓝牌小型汽车检测费用不低于150元/辆;二是将机动车检测服务收入按照20元/辆的比例转存至公用账户,每周平均分配;三是若违反规定,将扣除相应站点合作款,该站点需重新缴纳本周合作款。2024年4月,部分当事人召开会议,同意5月6日起提高机动车检测费用。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实施了涨价行为。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垄断执法机构密切关注汽车经销市场垄断风险。”《报告》显示,去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向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奥迪(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五家品牌汽车供应商当面送达《提醒敦促函》,指出其经营行为存在的垄断风险,要求强化合规管理,认真开展自查整改,有效维护了汽车经销市场公平竞争和广大消费者利益。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及时刊发。海报新闻北京报料热线:010-64004224,报料邮箱:zhongbobaoliao@163.com。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