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进行训练课程的对焦访谈。
对方企业经理正在抱怨底下的小主管管理技巧差,无法独立作业,我透过 Zoom 的画面,全程看着他、听他说话,在56分钟的会议裏,主办单位 HR 经理和专员,没有人打开画面,更夸张的是,连会议萤幕上的署名也都是假的,这一切彷彿想要和这次培训做切割。将近一小时对话裏,我听不到重点,也不晓得他到底真正要什么,原定七小时课程,这位经理硬塞了将近60个人,想要安排目标管理课程,又要让人员训练教练技巧,但他也不想放弃时间管理这个主题⋯⋯我矇了,我也不敢自己做决定了。
我这一辈子都在学习如何整理自己的思路。
大学和研究所都是念传播管理,我的专长和工作也需要做大量的联繫和沟通。沟通表达要能做得好,脑中就得有清晰的画面,脑中画面的呈现会帮助我找到正确的词彙,逐步地描述细节。当画面也堆叠在对方脑中时,通常离完美沟通不会太远。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得。也就是把我期待的成果予以视觉化,让我可以跟着细节、跟着时序,把希望对方配合的事项具体地表达出来。我们很常看到当一个人在回想,或是想要描述场景状况时,通常眼睛会望着上方,彷彿努力想在资料库中,捞寻片段或记忆点。
是否能重现,关键在于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设想:藉由进入对方角色,开始把大量讯息去芜存菁,儘量删减没有必要的细枝末节,控制自己在沟通表达上维持一个主轴线,然后在对话裏顺着这个主轴,增加其他重要枝节和讯息。这其中的重点就是,得釐清自己的头绪,绝不能因为对方或其他因素而偏离主题。
或许是因为太习惯这样的自我训练,当我意识到得花56分钟,去处理一个10分钟可以搞定的事,我承认有时候我会急躁,但现在多了一份修练,因为我意识到对方对着我讲了一堆,其实只是好心地想要提供我更多背景资料。我年轻时,不懂得照顾对方的感受,偶会有插嘴的习惯,语言中也难免对对方有所责备,常常,我会想要掌握话语权,加快沟通脚步。
但现在我不敢了,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工作气质无法强求,也不能责备,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微笑,没有痕迹的忍耐。但,可怜了他的员工。
这也是我希望在各个媒体专栏,持续以文字和更多人沟通,期待用文字疗癒仍在职场上的你。我了解你日常的旋风工作如此之多,已经快要招架不住,而上司在讯息表达上,又思想跳跃,没有重点,让你无法聚焦。我了解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自保。你可能心想,反正什么事情就问主管,责任就由他扛。他爱讲,就让他讲个够,他爱出一张嘴,我们就是等待指令,确定玩真的再动手。你也不愿意这样做,但这时不禁丧自己的气,心理的魔鬼窜出头,你想着:领人薪水,最多替人办事,要付出其他更多的,别指望的⋯⋯。
当属下变成恶魔,请问,谁的错?属下工作的样子,其实只是反映主管的领导样貌。表达没有重点,决策没有聚焦,言谈中让员工搞不清楚究竟是授权还是被冷冻,这样能激励出员工的潜力和热情吗?最终你我会发现,其实真正问题都是坐在前三排的人,要教育训练员工?我想,先从自己的改变开始吧!
延伸阅读:
【职场轻鬆学】没有能力,而让底下员工受苦了!【职场轻鬆学】失败又怎样?丢掉偶包!犯错才能容错,容错才能溶错!【职场轻鬆学】什么是决策瘫痪症?别让这些症状影响自己的职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