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白人女作家茱恩从小嚮往写作,第一本书出版之后却不叫好也不叫座,反而她的好友、身为中国移民后裔的雅典娜成了名利双收的文坛宠儿。某日两人相约聚餐,雅典娜才提到自己刚写完的神祕新书,不久后就意外身亡。茱恩在雅典娜家里发现了新书原稿,当下决定据为己有。
雅典娜的书稿《最后的前线》是一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人移工的历史小说,儘管茱恩对其中的时代、文化背景完全不熟悉,她仍然着手修改投稿,并且替自己换了个带有的笔名,如愿以这本的小说与知名出版社签约。
《最后的前线》的推出让茱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她开始觉得雅典娜的鬼魂纠缠着她──朗读会上出现了跟雅典娜长相神似的听众,网路论坛上有匿名帐号指控她剽窃,接着雅典娜的 Instagram 帐号竟也恢复活动⋯⋯!?茱恩的一个个谎言越滚越大,成了作家社群、出版界、乃至扩及全国社会的一场荒谬风暴,她再也不知道这失控的一切该如何收场⋯⋯
《黄色脸孔》精选书摘
文字提供:脸谱出版
我亲眼看着雅典娜.刘死掉的那晚,我们是在庆祝她和 Netflix 签的影视合约。
为了让这个故事成立,你应该要知道两件有关雅典娜的大前提:
首先,她拥有一切:大学一毕业就跟某间大型出版社签订好几本书的出版合约、拿到那个家喻户晓的创意写作学程的艺术创作硕士,有一长串声誉卓着的艺术家驻村履历、以及比我的杂货购物清单还长的奖项提名纪录。二十七岁时,她就已经出版了三本小说,一本比一本还畅销,对雅典娜而言,Netflix 的影视合约并不是什么颠覆人生的大事,只是又一次锦上添花,是在她毕业后就一路扶摇直上的文学新星之路上,另一个额外的小福利而已。
第二,可能算是第一点造成的结果吧,她几乎没有朋友。我们这个年纪的作家,年纪轻轻、野心勃勃、前途璀璨,还没度过三十大关,通常都会成群结队,你可以在社群媒体上到处找到搞小圈圈的证据,看到作家们为了彼此尚未出版草稿的摘录互捧(目前的进度真是讚到我快发疯啦!)、为了封面公布大发花癡(真的有够美我要死了!!!)、发表一群人参加全球各地文学活动的各种自拍照。但是雅典娜的Instagram照片上没有别的人,她会固定发工作相关的更新,分享古怪却有趣的玩笑给她的七万个推特追蹤者看,可是她很少标注其他人,她不会攀亲带故、不会写短评或推荐她同侪作家的书、也不会用新手作家那种浮夸又急切的方式,公开和大家打成一片。在我认识她的期间里,我从没听她提起过任何亲近好友,除了我以外。
我以前以为她就只是比较冷淡而已,雅典娜成功到又蠢又荒唐的程度,不想和区区凡夫俗子混在一起也是合理。雅典娜呢,八成只会和推特有蓝勾勾的人,还有和跟她一样畅销、能够用他们对现代社会的精闢观察来娱乐她的作家们聊天吧,雅典娜是没空跟什么无名氏交朋友的。
不过近几年,我发展出了另一套理论,就是其他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发现她根本就令人难以忍受,毕竟,要跟一个在方方面面都辗压你的人当朋友,本来就不容易了。除了我之外没半个人可以忍受雅典娜,大概是因为他们也受不了总是一直被她狠狠比下去吧,我人会在这里,很可能是因为我就是这么可悲。
所以说那晚就只有雅典娜和我,在乔治城一间环境太吵、价格又太贵的屋顶酒吧里,她猛灌着调酒,彷彿她有责任要证明她很享受一样,而我喝酒则是为了要压下我心里那个希望她去死的婊子。
雅典娜跟我会变成朋友,只是凑巧。我们在耶鲁念大一那年住在同一层楼,而因为我们俩都是自从懂事以来,就知道我们想当作家,所以大学时的所有创作课,我们最后总会遇上。我们在写作生涯的非常初期,都在同样的文学杂誌上发表短篇故事,毕业几年后,也都搬到同一座城市,雅典娜是因为在乔治城大学拿到知名奖学金,根据传闻,他们的教职员对她某次在美利坚大学的客座演讲印象非常深刻,搞到他们的英文系专门为了她开了一个创意写作学程的名额,而我则是因为我妈的亲戚在附近的罗斯林有间公寓,只要我记得替她浇花,她就愿意租给我,只收水电费就好。我们从来不是什么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或是由什么深沉的创伤联繫,我们就只是一直都待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而已,所以保持友好还满方便的。
不过,虽然我们是从同一个点起步,也就是娜塔莉亚.甘斯教授的课堂,我们的写作生涯在毕业后的发展却大相逕庭。
我的第一本小说,是在我帮组织工作,无聊到快把我逼疯的那年,灵感泉涌之下写出来的。那时我每天下班回家后,都会精雕细琢写下草稿,这个故事我从童年起就想述说了:是个细节丰富、幽微迷人的成长故事,有关悲伤、失去与姊妹情谊,书名是《梧桐树上》。在我投稿给将近五十个版权经纪人都碰壁之后,某间叫作的小出版社在公开徵稿中看上了这本书,预付金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多到离谱的数目,先付一万美金,开始沖销结算之后还可以再抽成版税,但在我得知企鹅蓝登书屋(Penguin Random House)豪掷六位数美金,签下雅典娜的出道作之后,就不再觉得这是笔什么大钱了。
结果我的书送印前三个月,永恆出版社倒了,我的着作权利回归到我自己身上,然后彷彿奇蹟一般,在永恆出版社一开始的出价后签下我的版权经纪人,竟然用两万美金的预付金,又把权利重新卖给了五大出版集团之一,版权交易网站上的公告称之为一笔。看起来我似乎终于成功了,我梦想中的功成名就全都要成真,直到我的出版日渐渐逼近,而我的首印量从一万本降到仅仅五千本,我原定在六个城市举办的打书巡迴之旅,也改成只在华府、马里兰州与维吉尼亚州三地,知名作家承诺过的推荐语也消失无蹤,从未兑现。我始终没撑到再刷,总共只卖了两千或三千本吧,我的编辑在每次经济不景气都会出现的那种出版业大裁员中被炒,我于是改给某个叫作盖瑞特的家伙负责,而他至今都对这本小说兴趣缺缺,害我常常怀疑他是不是根本就彻底忘了我的存在。
但这是必经之路,大家都这么跟我说,每个人的出道经验都很鸟,出版社就是这样子啦,纽约那边总是一团乱,编辑和行销人员都过劳又低薪,随时随地都会有人犯错,另一头的月亮从来都没有比较圆,每个作家都痛恨他们的出版社,没有什么灰姑娘的奇蹟故事,要获得那张黄金入场券,只能靠辛勤努力、不屈不挠、不断尝试。
那又为什么,有人可以第一次尝试就一举成名天下知呢?雅典娜出道作出版的六个月前,她就有张版面超大的性感照片,刊在某本读者众多的出版杂誌上,标题写着,她卖出了三十个地区的外国版权,出道作在《纽约客》和《纽约时报》这类媒体的一片高度讚誉中上市,而且雄霸所有畅销书排行榜前几名长达数週,隔年轮番公布的大小奖项更是预料之内,毫不意外。雅典娜的出道作《徘徊之声》讲述一名华裔女孩可以召唤出家族中所有已逝女性的鬼魂,这本书是那种完美横跨幻想文类和大众小说的罕见之作,所以她获得了布克奖、星云奖、雨果奖、世界奇幻奖的提名,并赢得其中两项。而这还只是三年前的事而已,之后她又出版了两本书,书评界的共识则是她无疑表现越来越棒。
也不是说雅典娜没才华啦,她是个超他妈讚的作家,我读过她所有作品,而我读到好作品时可不会嫉妒到不愿意承认,但雅典娜的明星魅力很显然并不在于她的写作,而是有关她本人。简而言之,雅典娜.刘就是个酷的要死的人,就连她的名字,雅典娜.麟恩.刘,都很酷,干得好啊,刘爸爸和刘妈妈,选中了古典和异国情调的完美结合。雅典娜生于香港,在雪梨和纽约长大,并在英国寄宿学校接受教育,让她讲得一口上流又无从分辨来源的外国腔调,她还长得又高又纤细,跟所有前芭蕾舞者一样优雅,皮肤白如搪瓷、并拥有一双睫毛细长的棕色大眼,看起来就像中国版的安.海瑟薇(我这样说不算种族歧视,雅典娜自己就曾经PO过一张她跟去某个红毯场合的自拍照,她们那两双牝鹿般的大眼紧紧挨在一起,图说也很简单,根本双胞胎!)。
她真的很令人不可置信,完完全全不可思议。
所以雅典娜当然享尽好处啦,因为这个产业就是这样运作的,出版界会选出一个赢家,某个够有吸引力的人,某个又酷又年轻,而且──噢,反正我们全都这么想啦,不如就说出来吧──够的人,然后在他们身上砸下所有资金和资源,这真他妈随机,也可能并不随机吧,只不过是取决于和某人文笔水準无关的因素而已。雅典娜,一个貌美、耶鲁大学毕业、成长背景多元、搞不好还是酷儿的有色人种女性,受到有力人士钦点,与此同时呢,我就只是个棕眼棕髮的茱恩.海伍德而已,来自费城,而不论我再怎么努力,或我写得有多好,我都永远不可能成为雅典娜.刘。
我本来以为到了现在,她应该会直接飞离我的轨道,但友善的讯息还是一直传来,今天写得还好吗?达成每日字数目标了吗?祝妳赶得上死线啦!各种邀约也是:墨西哥酒吧的畅饮时光玛格丽特调酒、土耳其餐厅的早午餐、U街的尬诗擂台活动。我们拥有那种肤浅的友谊,花很多时间待在一块,却不会真正认识对方;我还是不知道她有没有兄弟姊妹,她也从没问过我的男友,但我们还是一直出去,因为我们两个都在华盛顿特区实在是太方便了,也因为你年纪越大就越难交到新朋友。
老实说,我还真的不确定雅典娜为什么喜欢我。她每次见到我都会拥抱我,每週至少会按讚我的社群媒体贴文两次,我们起码每两个月会出去喝一次酒,而且大多数都是她邀我的。但我完全搞不懂我是可以带给她什么,我距离能够使她花在我身上的时间有价值的那些势力、名气、人脉,都可以说远得要命。
内心深处,我总怀疑雅典娜之所以喜欢我的陪伴,正是因为我无法与她匹敌。我了解她的世界,但我并不是个威胁,而且她的种种成就离我这么遥远,我根本就沾不上边,就算她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炫耀,她也不会觉得过意不去。我们不都总是想要一个永远无法挑战自身优越地位的朋友吗?因为他们早已明了永远都没有胜算?我们不都总是需要某个可以当成沙包对待的人吗?
《黄色脸孔》(Yellowface)
作者|匡灵秀 R.F. Kuang
出版|脸谱出版
*全球最大阅读社群Goodreads网站读者票选
*继《巴别塔学院》连续两年夺得英国图书奖
*作者荣登《时代杂誌》The Time Next 100人物榜
*Amazon.com、邦诺书店、水石书店、NPR、《纽约时报》、《时代杂誌》年度好书
*瑞丝薇斯朋Hello Sunshine读书俱乐部选书
朱宥勋(作家)、吴晓乐(作家)、李丽美(旅美书评人)、陈思宏(作家)、陈荣彬(台湾大学文学院翻译硕士学位学程副教授)、卢郁佳(作家)、谭光磊(国际版权经纪人)──激赏推荐
作者介绍|匡灵秀 R.F. Kuang
出生于中国广东,四岁时随家人移民美国,二十二岁、就读于乔治城大学期间,即以《罂粟战争》(The Poppy War,暂译)震撼奇幻文坛,售出近二十种外语及电视剧改编版权,并入围星云奖、世界奇幻奖、英伦奇幻奖、轨迹奖等类型奖项。
经过出道作的练笔,她以更独当一面的风範写下《巴别塔学院》,结合历史与奇幻、探讨语言和翻译的力量、批判帝国和殖民霸权,出版当週空降英美两国畅销书排行榜,在读者社群广受好评,亦持续受到星云奖等奇幻文类指标奖项的提名肯定。隔年推出的《黄色脸孔》跨离奇幻类型,是一部以出版业界为背景的惊悚讽刺小说,她自述:这部新作同样创下畅销佳绩,也在全球最大的阅读社群Goodreads网站拿下读者票选的冠军。
她目前于耶鲁大学的东亚语文系攻读博士,专门研究当代汉语文学、离散主题与华美文学,同时也持续创作小说。
延伸阅读:
编辑私房书单|《温柔之歌》:与,多重矛盾筑起的残酷童话编辑私房书单|《夹心》:摊开一本少女成为母亲的日记,甜蜜与崩溃都是生命里的紧紧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