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马克《亲爱的马克玛丽2:Re:上班难、做人更难,我该怎么办?》、出版社/三采出版
职场的内心不平衡
的故事
哈啰,马克玛丽晚安──今夜我又加班到现在才回家,也终于有空档写这封信给你们。再过2 天我就要过30 岁生日了,你们可以先祝我生日快乐吗?
想请问你们两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之前曾经有一段心情不断下坠的日子,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年戴着面具,维持着脾气好、善体人意的暖男人设。事实上,我超没耐心、脾气暴躁,遇到机车、愚蠢、不公不义的人事物都会很想暴走翻桌!但是,怎么可能用这种真面目走进办公室,呈现在同事、主管面前呢?
第一个问题是,我有可能摘下假面具,以更真实的自己面对社会,又不会被人讨厌吗?难道在职场里混口饭吃,就一定要戴着假面具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
第二个问题,跟我一个同事有关。
我们部门有一个非常爱拍马屁的家伙,就叫他马屁精好了,他言语间全都是极尽谄媚的奉承,工作没什么能力,但最后升官加薪的都是他。明明是个只会拍马屁的普通人物,但是经理就爱吃那一套、最重用他。马克玛丽,请问我该怎么调适自己的心情呢?
马克教主神开释:#看懂局背后的涵义
关于第一个问题,荣格的理论认为人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就像戴上不同的面具;而各种面具的总和就是。藉由面具,我们可以展现出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给予他人好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同。斯文、亲切、有礼,健谈、风趣、聪明,积极、进取、有行动力,效率高、EQ好、有条理。
可是我们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人,没有人是如此地完美无缺。为了装扮成这样的人,我们会把不被社会价值期待的那面隐藏起来:小心眼、悲观、拖延、懒散、粗俗、随便。有些人甚至有着无法对人说的欲望,诡诞的性幻想,想要伤害别人的冲动,变态的心理。这些面向会被我们的人格面具压制,它们就像怪兽一样,不见容于我们的意识。我们会试图无视它们、对抗它们,假装它们不存在。
如果把人格面具比喻成富丽堂皇的建筑、乾净整齐的街道,那些不被人所接受的幻想就是藏汙纳垢的排水沟与下水道。它们必定存在,无论表面的市容多么光鲜亮丽有朝气,再怎么明亮的城市也一定需要粪管与汙水处理。凡有光的地方就有影,相对于光明的人格面具,那些不可言喻的,荣格称之为。
人格面具对于人在社会上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它使我们能够与各式各样的人们交际;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同事,没办法决定在工作场合遇到的人,如果不得已必须要与讨人厌的人共事,人格面具可以确保我们维持专业、避免冲突。对我来说,职场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拿到薪水,如果要持续地拿到薪水,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是你持续地提供显而易见的好表现。也就是说,我觉得上班有一个很明确又清楚的目的—Getting things done,把事情做完、把事情做好。
当你戴上人格面具,你可以比较轻鬆容易地把工作完成。讨人厌的同事、卫生习惯差的同事、飘出恶臭的同事、打字太大声的同事、聊天内容让你皱眉头的同事,这些人、这些事,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对我来说,上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事情做完做好,然后拿钱走人。
(理想上是这样啦,但阴影的吶喊是:我要当薪水小偷,我要当薪水大盗,我要钱多事少,我要舒服又闲,我要轻轻鬆鬆升官发财!)
在节目中超常接到Call-in的听众打电话进来寻求帮忙,说同事很噁怎么办,同事很吵怎么办,同事很臭怎么办?唉,必须长时间与不可爱的人相处,很烦是一定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老闆付钱请人上班,他的首要目标不是要造福大众,打造幸福企业,让我们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欸。以商业公司来说,老闆的目的很简单,赚钱,更有经济头脑一点的,是在追求利润极大化;他请员工是要找人来为他赚钱的,不是找人来抱怨的。
所以你有什么阴影魔障,你对世界有什么愤怒与不满,请留在你的私人时间吧。在职场上,请挂起假面的微笑,穿起专业的衣裳,扮演好团队合作的角色,把事情做好,然后领钱走人。
如果你的工作环境太糟,工作压力太大,让你得时常加班,侵占私人时间;或是你为了领这份薪水而身心俱疲,把大半的钱都拿给心理谘商师了,那你可能真的需要换份工作。请你回到(第56页的QR code),好好评估一下自己的情况,不要因为懒得换环境而勉强自己。不要吃垃圾。
关于第二个问题,当我们看到了其他人的吃相难看,却还是活得风生水起,心中难免会生起比较心:凭什么他可以这样?他做得这么过火为什么没有人要揭穿他?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好了,头衔明明一样都是主持人,可是宣传会大小眼,自己公司的同事也会大小眼。名人有名人的光环,就算他访问乱访一通,明显地失职没做功课,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几乎每次,大家却都出乎意料地买单。但是我能不能看他这样乱做,所以也有样学样跟他做一样的事呢?抱歉,不行喔。别人对他的宽容度,是不会放在我身上的。
以前的我当然会很不平衡啊,为什么他可以这样,为什么我不行?但现在我明白了,他是他,我是我,我们虽然有着一样的职称,可是我们本来就不一样,打从一开始就完全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除了外在的名气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不到的,在人们心中的。他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他在别人心中是个有的人。儘管我不认同这分分量,但是他的分量与我认不认同无关,而是与认同他分量的人有关。
你觉得同事是马屁精,你可能还是要看一下同事有没有什么你看不到的某种能力。因为如果他纯粹只是会拍马屁,难道你的主管也是草包吗?他看不出来马屁精完全不会做事吗?会不会他在你没看到的时候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或是你看不出他做了一些什么对主管来说很重要的事情。主管可能真正在意的是他做的那些事情,而不是你以为的事情。
的Joe在面对这题的时候就回答,有些人觉得自己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所以我很有价值。可是老闆看的不一定是你加班到10点这件事情。你觉得隔壁同事是草包,每天早早回家,人家搞不好事情做得又快又好,是因为做事又快又好所以他很快就下班了。然后老闆跟他聊天他又很会拍马屁,让老闆觉得很开心,东西又好又会说话。然后你东西做得又烂又不会讲话,当老闆问你一些想法,你总是很直白地直接讲。那你不被喜欢其实也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嘛。
与其嫉妒马屁精,不如把心力拿来好好观察他,试着去找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些人能够混得比我们好,一定有其原因。我们可以反省一下有没有能在其中使得上力的地方。不过如果分析后发现,那个人之所以能混得好,是因为过去的时代红利所遗留下来的名气,或是与主管胼手打拚的革命情感这种无法使力的部分,那就只能好好加强自己的能力了。不要一直抱怨自己得不到,如果有想要的东西,就靠自己的能力去抢。我们又不是活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里,只能听周润发说:都什么年代了,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会被埋没只有一个原因,不懂销售。
当你在职场上发现有些事情你看不懂,你就应该试着去看懂啊。这个局的背后一定有个什么关键,只是你没有搞懂;一旦你搞懂了,搞不好就会突飞猛进。可是当搞不懂的你一直把成功说成:哦,那个人会成功,是因为拍马屁啦。那周围难道每个人都是好拍马屁之人吗?这个就有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我们的脑子有以下的习性:一、喜欢预测;二、喜欢舒服;三、喜欢捷思(快速的直觉式思考);四、不喜欢错误。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件预测失误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很快地把原因归咎给第一个联想到的外在因素,当自己的替罪羔羊。
例如,很多人进股市是希望赚钱,当自己赔钱的时候,马上就会说:都是政府在拉啊,主力在操作啊,外资的阴谋啊。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你技不如人,可是我们的脑子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我们不喜欢面对失败的自己,要承认自己的失败太不舒服了,所以脑子会去找个原因来当替死鬼。只是如果我们一直活在这样的自我欺骗中,就不会进步。我们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怪罪别人,而不会把心力放回到自己身上。
当你能够接受那个不舒服,好好反省之后再做一次,你会进步很快。当你开始承认:对,我就是技不如人,然后着手检讨要怎么去研究、怎么去学习,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嗯,这个市场不适合我,这个局、这个游戏不适合我,我离开。这样都很好,你至少得到了某种宝贵的东西。可是如果我们一直怪别人,我们很可能就这样怪了20~30年,然后永远都在赔钱,而且到最后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赔。
因为不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