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林》坐落于北美馆前的户外广场,环境主要以青色的蛇纹岩板铺就而成,被周边繁杂的交通网络与人造景观所围绕,并夹杂着零星的自然。基地由阶梯划分成三段高度递进的平台,同时也是访客步行至美术馆主入口的必经之地。团队透过类比的手法,撷取漫步林中的体感记忆与空间经验,为夏日里如织的游人创造出舒适、且流动开放的自由建筑。
的建筑语彙
作品整体由25座不时微动的树柱及一片几近无重量的黑色网布屋顶所构成,在北美馆户外广场强烈的日照和简明的空间秩序下,尽可能地定义出大面积的遮荫;为固定几乎没有重量的顶棚,整体建筑的量体大都集中在各个以(free standing)置放的无基础柱体上。单元本体由花旗松集成材以强化螺栓与五金组件接合而成,趋近中心的单元随着高度与重量的增加而渐趋恆定;中央的柱体则同时作为整体空间的核心,伴随向四面降下的棚帐,串联成相互牵动与平衡的柱网结构系统。在类比森林的同时,也拟合了以秩序理性为底的基本(fundamental)之建造经验与建构语彙。
树柱在其中创造了一个多向的异质性场域,除允许风、光、水进入内部空间,访客在这座中亦能深入漫游,或穿越或停留。在动态互动层面上,柱体将随着风力、雨水甚至人群的触碰等外力,而产生微小的摇摆与转向,伴随着光影于通透针织网布中游移的过程,呈现出层次多变的移动风貌。巨大的量体也将观众从複杂的城市环境中切分开来,并建构出一幅漫步在本未存于此地的森林场景。

《林木林》模拟图。图片提供:台北市立美术馆。

森林共感,自然连结
本届X-site计画更以北美馆馆藏作品——郭雪湖《圆山附近》为灵感,推出公众系列活动《森华计画》。以画作为轴心、共学走读为起点,邀请三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从视觉表现、声音创作和身体感知等艺术视角,拓展《林木林》类比森林的概念。透过《森学-桥的另一边是木》现地踏查的自然养分、《森写-借镜之地》夜光油墨书写的视觉符号化、《森响-声林记忆》呈现的声音抽象重组,以及《森讲-我是一棵移动的树》讲座所探讨的森林共感之中,重返自身与自然间的多维连结。
X-site计画自2014年开始以户外广场为基地,X蕴含着未知数,期待揉杂当代性、实验性与公共性,为鼓励跨域、整合多元艺术类型与议题研究的创作计画。5月12日(日)另规划,感想工作室团队将与实践大学建筑设计系助理教授漆志刚、究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合伙建筑师吴承轩,从不同视角分享和畅谈X-site计画的创作实践与实验潜能,以及公众与空间装置间存有的张力与可能性。
展览时间|2024/05/11-2024/07/21
展览地点|台北市立美术馆户外广场
更多资讯|相关活动敬请留意北美馆官网及脸书专页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