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
拾起画笔,以色彩勾勒内心情绪。眼前的光影或清晰或朦胧,人物的表情或戏剧或暧昧,艺术以画笔与颜料为媒介,为时代留下人文的缩影。
今年(2024)5月2日,台南奇美博物馆携手英国国家艺廊举行《从拉斐尔到梵谷:英国国家艺廊珍藏展》,展出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至印象派的画作,汇集50位艺术家(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荷兰光影大师林布兰、后印象派艺术大师梵谷)的作品,带领民众一窥艺术发展的进程与流派的演变,剖析在层层叠叠的颜料下,社会之于艺术的影响。
《美丽佳人》在展览正式开始前抢先访问《从拉斐尔到梵谷:英国国家艺廊珍藏展》奇美博物馆策展团队,在策展代表蔡海广的介绍下探讨展览理念,深入作品细节。
亚洲最后一站:奇美博物馆
在来到台湾前,英国国家艺廊已分别在上海、香港、首尔等地举行巡迴展,精选馆内收藏13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创作的作品,透过展览浓缩艺术精华。
而原本不在亚洲巡迴名单内的台湾,为何有了此次展出的机会呢?策展代表蔡海广先生笑道,此次展览也呼应了奇美博物馆希望藉由展览,让台湾本地民众不用出国,便能欣赏国际一流艺术大展的初衷。
四大展区精选作品
《从拉斐尔到梵谷:英国国家艺廊珍藏展》分别以、、、为题,将横跨西洋历史400年的艺术创作分为文艺复兴绘画、巴洛克绘画、壮游风潮与印象派绘画四个展区,展出的52件作品皆反映时代特色下的绘画风格。
这么多幅画作,我们应该怎么看展呢?《美丽佳人》邀请本展策展代表蔡海广先生为我们在四个展区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邀请您一同走入艺术史的奇幻之旅。
展区一:人文的甦醒
相较以宗教为中心的中世纪,十四世纪艺术审美观从神所支配的世界,改为以人本为中心。

《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拉斐尔
《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以圣母、圣子和施洗者约翰为题,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新认知。这个时期,艺术家开始更亲密呈现圣母与圣子的形象,与以往的僵硬的有所不同,更多了人性的互动。
这幅画圣母与圣子之间的亲密互动以及圣子与施洗者约翰的眼神交流,均反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画作的特色是什么呢?
蔡海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以人本为中心,比例也非常逼真,加上清晰的轮廓线条跟透视光影,看起来就跟真的没两样。如果来看奇美看《从拉斐尔到梵谷》展的话,有时间也可以去看看我们的常设展,里面就有很多文艺复兴前的作品,表情、肢体看起来跟文艺复兴真的差很多!
展区二:从王室到平民
宗教改革间接促成巴洛克艺术的流行。画家为天主教的宫廷增添华丽的氛围;新教国家因为中产阶级兴起,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变得十分多元。

《被蜥蜴咬伤的男孩》卡拉瓦乔
《被蜥蜴咬伤的男孩》生动描绘了一个年轻男孩被蜥蜴咬伤的情景,表现巴洛克时期常见的戏剧性与表现力。透过画面中的光线明暗对比、人物戏剧化的表情与一旁的静物画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卡拉瓦乔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宗教改革、社会变迁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以及风俗画(genre painting)的兴起。
风俗画主要是在画什么?
蔡海广:这跟历史有点关係,十六、十七世纪宗教改革后欧洲北方出现新教,主打,所以神话题材就少很多。不画神那要画什么?当时因为中产阶级兴起,许多贵族会聘请画师帮他们画肖像画,除了贵族们的委託外,艺术家也开始画下纪录平民日常生活的。
展区三:探索与创造
带给英国贵族子弟不只结交上流、增进艺术涵养,也委託当地画家作画;文化交流促使艺术家探索新的绘画技巧。

《红衣男孩》汤玛斯.劳伦斯
《红衣男孩》中,一名约六、七岁的男孩身穿红色衣服坐在海边的岩石上,彷彿在沉思大自然的奥秘。画作中人物红润的脸颊展现人物肖像的精神,经过宗教改革过后,画作主角也从过去的神话题材演变成贵族子弟。
汤玛斯.劳伦斯是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着名的肖像画家,也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红衣男孩》是英国史上第一幅被製成邮票的画作。
巴洛克风格到底是什么呢?
蔡海广:像刚刚上面说到的,宗教改革后欧洲南北部对信仰的诠释产生了分歧。北方(新教)中产阶级兴起,像《红衣男孩》描绘的就是贵族子弟;南方(旧教)还是以教会为尊,所以有漂亮华丽的建筑显示。一般讨论到的巴洛克风格就是欧洲南方的主流。
展区四:光线与色彩
印象派兴起于十九世纪的巴黎,该名词最早来自对一群艺术家不以为然的艺术评论;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马内、塞尚、雷诺瓦和莫内。

《海洛和利安德的离别》透纳
《海洛和利安德的离别》展示对光影和风景的独特理解,以希腊神话中的海洛和阿芙萝黛蒂(Aphrodite)的故事为灵感,画中风景带有神话色彩。被隐藏起来的主角与尸体、画面中的丘比特和祭司在海浪的激荡与月光的笼罩下风云变幻,充满神秘戏剧感。

《长草地与蝴蝶》梵谷
在《长草地与蝴蝶》中,草地有着绿色、白色、橘色等色彩,上面更有蝴蝶在飞舞,视线稍稍往后移则可延伸至远方的小径和围墙。
这和先前我们看到的巴洛克时期的风景画或印象派的作品有所不同,多了情感的倾注,少了写实的描绘。梵谷在疗养院时透过窗户观察院子里刚割过的草地,画下令他感动的风景。
这两幅都是印象派吗?风格感觉差很多!
蔡海广:印象派的出现其实是因为摄影的发明,当时的画家都在拚命比谁能比镜头更真实。这时候像莫内的画家觉得一味地较真没有意思,于是开始仅凭脑中和情感绘图,这也是印象派名字的由来。
因此前期印象派还是一定程度地保留了写实元素,有较明确的轮廓和细节,不过在《海洛和利安德的离别》可以看得出光线、云彩的朦胧已不刻意追求真实。后印象派则更强调画出心中的感觉,运用色彩、笔触展现抽象情感,看起来更主观。
建城400,台南艺文巡礼
了解画作与策展的脉络后,《美丽佳人》更加紧询问今年(2024)适逢台南建城四百年,整座城市是否也有许多有趣好玩的展览与所在呢?
以下是策展代表蔡海广与大家分享的艺文活动,欢迎大家在看完《从拉斐尔到梵谷:英国国家艺廊珍藏展》之余走逛这座古风小城,感受台南四百年的历史风情与人文特色。
跨.1624:世界岛台湾国际特展
1624,一个西元年份,这一年荷兰人来到台湾,而后西班牙人紧接而来,台湾自此被捲入欧亚贸易的大网络中。这是一个台湾跃登世界舞台的时代,台湾更加被世界所认识,成为一座东西方贸易航线交会的世界岛。 400年后的2024年,我们以1624为题,以的视野重新理解这个年代。 展览将跨越岛屿边界进行历史探索,并回望早期台湾历史的世界连结及海洋文化性格,展览中我们更加关注1624所带出的历史讨论课题,邀请大家共同来思考、讨论、对话关于台湾的历史。
详细资料请上官网|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沃克、海怪、炮火与他们:热兰遮堡400年
自15世纪起航海技术与製图术的进步展开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航海时代,帝国在海面上不断交会,炮火轨迹穿梭在各大洋,循着地图和香料气味前往远东,不断拓展疆界。鹿皮、香料、蔗糖、瓷器,都是自大航海时代起帝国对热带远东着迷的资源。福尔摩沙台湾——漂浮在海上的珍珠,因为丰沛的资源和战略位置,自古便有不同的帝国、商人、移民来来去去,殖民者带着他们相对成熟的技术优势来到了远方,在各个物产丰饶的岛屿与当地原住民相遇、建立经济生产体系。
详细资料请上官网|台南市美术馆
糖分与盐分文学赏——台南文学滋味
与从古至今都是民生必需品,台南一带的製糖及晒盐产业,400多年来在台湾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盐堆与甘蔗,广袤大地与府城巷弄,承载着台南的历史变迁与在地记忆,幻化为文人墨客的文字风景,鹹甜之间皆是百味人生调和剂。 本展挑选32则作家摘句,有台南在地的书写,也有外地旅人的贴近观察。作家以日常场景中,再熟悉不过的糖分与盐分,淬鍊出内心甘苦与人情滋味,穿越时空,串联今昔之文学感受。请在心中缓缓品读并且暗自评分,这份浓郁的台南滋味,几分甜?几分鹹?
详细资料请上官网|台湾文学馆
延伸阅读:
预约制观展!奇美博物馆《从拉斐尔到梵谷:英国国家艺廊珍藏展》限量预购3大票券怎么抢?奇美博物馆超强国际展览来了!《从拉斐尔到梵谷》英国国家艺廊首度来台,一次展出50位大师真迹奇美博物馆首款AR实境游戏《穿越时空的航海家》带您重返大航海时代《从拉斐尔到梵谷:英国国家艺廊珍藏展》
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展出地点:奇美博物馆 一楼特展厅
展览时间:週一至週四9:30-17:30,週五至週日9:30-20:00
展览日期:2024.5.2-20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