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当前汽车市场的一种策略,也精准地描绘了MG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决心和规划。
"“燃油车稳当下”" 指的是MG品牌(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依然会继续生产和销售燃油车,以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巩固其市场地位,尤其是在那些对新能源接受度相对较低或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和人群。这体现了对现有市场格局的尊重和利用。
"“新能源搏未来”" 则清晰地表明了MG品牌的战略重心正在向新能源汽车转移。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电动化、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MG选择积极拥抱这个未来,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品来抢占新的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MG品牌两年内将推13款电动车”" 是具体的行动计划和目标。这表明:
1. "决心大":在短短两年内推出如此多(13款)的新能源车型,显示了MG在电动化方面的投入力度和紧迫感。
2. "速度快":这是一个快速迭代的计划,意味着MG将密集推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电动车,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细分。
3. "信心足":敢于设定如此高的目标,也反映了MG对其产品竞争力、供应链能力以及市场预测的信心。
总而言之,这句话体现了MG品牌在当前汽车市场环境下的"稳健与进取相结合"的策略:立足当下,巩固燃油车优势;着眼未来,
相关内容:
近日,上汽MG品牌不仅推出了纯燃油车型2026款 MG5,还明确宣布将“All in新能源”,并发布全新的全球车型MG4,未来两年内MG品牌计划拿出100亿元去冲新能源市场、推出13款新能源车,涵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
“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在近日的媒体沟通会中直言。他指出,目前MG燃油车仍占据销量大头,更新燃油产品是“买现在”,尤其是像MG5这样定价亲民、深受年轻用户和改装文化喜爱的车型,仍有强劲市场需求。
同时陈萃强调,MG对未来充满雄心。“如果有品牌到今天还只做燃油车,不做新能源,那是对未来市场缺乏远见。”据他介绍,MG计划两年内推出13款新能源车,“MG进入新能源市场并非靠低价内卷,而是依托上汽集团在电池、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领域的底层技术积累,是带着武器冲进去的”。
值得注意的是,MG在智能化领域选择与OPPO深度合作。全新MG4 EV将成为首款搭载双方联合开发的手车互联系统的全球车型。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透露,这一合作不同于华为HiCar或小米CarWith的封闭生态,而是基于ICCOA(智慧车联开放联盟)打造开放系统,支持安卓多品牌甚至苹果手机的互联投屏。
陈萃指出,该系统可实现手机与车机双屏互动,所有APP零成本上车,“是用很‘笨’但很聪明的方法做互联”。他强调,MG不与用户手机“抢地位”,而是把用户的“数字好朋友”无缝延展到车内,以此创造体验差异。
在核心技术层面,MG也在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技术。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透露,全新MG4未来将搭载半固态电池,液体含量仅5%,续航可达1000公里。他强调,上汽与清陶的协同研发机制大幅缩短了技术产业化进程,“这项成果原本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实现,但现在我们做到了”。
2025年上半年,MG品牌在欧洲销量达到了15.31万辆,逆势增长18.6%,截至2025年6月,上汽MG品牌全球累计出口量已突破30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第一品牌。俞经民指出,MG在不同市场提供汽油、HEV、纯电等多类产品,但其核心品牌标签——“年轻、风尚、智趣”在全球是一致的。
MG的全球化定位也为设计带来挑战。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邵景峰坦言,中外用户对造型偏好差异显著:海外用户偏好硬朗动感,国内则更倾向柔和精致。全新MG4在设计中融入Cyberster元素,但仍需在“全球审美”与“本土偏好”之间谨慎权衡。
从6万级的MG5到32万的Cyberster跑车,MG产品线跨度极大。俞经民表示,MG既要造“国民车”,也要造“梦想之车”,品牌向上是长期战略。陈萃则重新定义了“年轻”——它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心态和个性化表达。“YOUNG FOREVER覆盖人群其实非常广,只要我们坚持个性、智能与技术。”
既不放弃燃油车基本盘,又全力押注新能源;既深耕欧洲市场,又回归国内发力;既拥抱开放合作,又坚持核心技术自研,MG在行业剧变中选择了一种务实与激进并存的策略。随着13款新能源车型陆续落地,以及手车互联、半固态电池等技术的量产应用,MG能否真正实现“全球领先的中国新能源品牌”这一愿景,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