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限定两週展出!美国SXSW混合实境单元评审团特别奖:AI互动电影装置《Proof As If Proof Were

美国西南偏南艺术节(SXSW)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艺术节之一,其範围涵括独立电影首映、音乐表演、主题论坛与XR互动科技/媒体展示等。藉由这场文化与新创企业的交流盛会,许多创作者展现其新作与科技,并媒合、推广到世界各地。

台湾艺术家张硕尹工作室 & 英国艺术团体(Blast Theory)共同製作的互动电影装置《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2025年3月登上美国西南偏南艺术节(SXSW)全球首映,并夺下。作为第二站,近期这件作品特别回到台北数位艺术基地,展期限定两週(7/4 – 7/20,期间不公休)展出,后续将去到韩国与日本,于亚洲、欧洲巡演。

艺术家张硕尹与爆炸理论的合作始于2016年。2023年夏天向爆炸理论提案后,开始为期一年半的开发与製作。此作延续着双方对于的高度兴趣,有意识地削弱艺术家的控制权,将作品开放给观众参与,参与产生新的意义和火花。

互动电影装置《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

谁来决定看见什么故事?集体间的协商与张力为何关注的主题?观众主动的心理参与预约体验

延伸阅读:

美国南方音乐节SXSW!大象体操、9m88、LÜCY、椅子乐团、Deca Joins、SiNNER MOON等六组台湾艺人团体接力登场《女海盗:成名之路》姚以缇成传奇女海贼王郑一嫂 台VR片登SXSW影展


谁来决定看见什么故事?集体间的协商与张力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呈现在灾难中破碎崩坏的婚姻故事,背景设定在台湾老公寓。由艺术家张硕尹与 Matt Adams 设计规划,并邀请导演蔡弦刚执导影片,实力演员夏腾宏与柯念萱主演。

剧照|张硕尹工作室提供/刘哲均摄影 Courtesy TTC studios ©Liu Che Chung

它不单只是一部20分钟的电影,更是带有剧场感的沉浸式互动装置。这次,观众不需要穿戴额外装置,而是透过(AI Computer Vision System),更直觉地使用身体来体验。团队打造出一个特别的观看空间:地板上以白色地线贴出公寓的平面图(尺寸、标示与布置依场地而定),分别代表厨房、客厅、卧室与浴室。当观众踏入其中一个房间,系统侦测观众的移动,墙面投影录像将呈现该房间的正在发生的故事。透过画面和视角的切换,我们得以拼凑出故事的全貌。

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观众得以有更多探索并参与的空间。然而,每个场次的观众可能不只一人,在自主移动与叙事切换间,谁来决定看见什么故事?

AI 视觉感测系统在侦测展间的人流后,将以来切换视角。因此,观看的我们间彼此相互的眼色、牵制与角力,是干扰或协商合作,都成为此部作品千变万化的乐趣。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认知,也为作品的呈现加入变因。集体形成了协商与张力,就像某种社会实验。艺术家张硕尹分享,此作在美国展出时,美国人喜欢跑来跑去,四处探索尝试,而日本人会整齐组队,有效率地决定叙事的切换。

Melody TU 採访拍摄


为何关注的主题?观众主动的心理参与

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庇护、归属与安稳,但台英双方团队回溯电影史的诠释,大卫.林区的《失落之爱》(1997)与米哈伊.哈涅克的《隐藏》(2005)之中,却是潜意识中瀰漫压抑与焦虑的剧场。

于是在《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不再是被动呈现的背景,而是观众走入的叙事核心。当观众穿越不同房间时,也彷彿在梦境般,探寻过去发生的婚姻故事与生活痕迹。这样的结构不仅回应了如同般潜意识的运作机制,也让观众的,从被动变成主动的心理参与。

剧照|张硕尹工作室提供/刘哲均摄影 Courtesy TTC studios ©Liu Che Chung

剧照|张硕尹工作室提供/刘哲均摄影 Courtesy TTC studios ©Liu Che Chung

另一方面,家作为最小单位的社会结构,不只受到内部情绪影响,也受到外部局势的牵动。从历史和社会脉络来看,台湾长年受地缘政治和政治动荡影响,有着身分认同的讨论,而英国社会则长期面对移民问题,以及近年的脱欧危机和通膨困境。跨文化的英国与台湾团队,正是彼此皆能理解的出发,重构一个想像的个人空间,并藉此探讨所谓的样貌。这也是为何《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刻意设计于地面划上视线穿透的平面图,藉由拆掉的墙,把焦点放在观众身体的移动和变化,但又让观众在过程中,透过自己的经验和感知,重新构筑对的心理空间。

剧照|张硕尹工作室提供/刘哲均摄影 Courtesy TTC studios ©Liu Che Chung

剧照|张硕尹工作室提供/刘哲均摄影 Courtesy TTC studios ©Liu Che Chung

此件作品让我们感受到迷惘、沮丧和彼此疏离。一开始只是闷烧着,但是最终成为空间、故事、科技和人类行为之间产生了意料不到的联繫和交会舞蹈。──SXSW 评审团


《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

展期|7/4 – 7/20(期间不公休)
开放时间| 11:00–21:00
地点|台北数位艺术基地(台北市士林区福华路180号)

※免费观展,每场演出席次有限,为确保观赏体验,建议提前预约

张硕尹工作室

自2019年创立,为一家位于台北的艺术家工作室。工作室着重游戏与艺术批判性。工作室的计划透过创造多重感官经验的互动界面,创造出吸引玩家与艺术观众的沈浸式游戏体验,让他们通过简单的操作进入独特的叙事环境,并由此反思人与科技和社会的关係。这些计划为一对商业游戏的美学批判——如此以消费者惯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遮掩了玩家与艺术家、游戏设计师之间的对话。工作室的作品在多个国家展出并获得多个国际奖项。

爆炸理论(Blast Theory)

由 Matt Adams 和 Nick Tandavanitj 领军的艺术团体,以对大众文化的深度参照与新兴科技的应用着称。他们运用表演、游戏、影像、应用程式与装置艺术,创作出探讨社会与政治议题的作品,并经常将观众置于非日常、令人不安的情境之中。例如在作品《观看的机器》中,观众便被邀请参与一场抢银行的角色扮演游戏。互动性是爆炸理论创作核心之一,他们擅长透过参与式的结构设计,引导观众反思并体验议题;游戏则是他们常用的媒介,藉由线上与线下的串连,开展出融合真实与虚构的新现实。曾获得林兹电子艺术节的金尼卡奖(Golden Nica)、白南準艺术中心奖,与美国独立游戏开发奖等。

延伸阅读:

艺术实验场|音乐艺术家王榆钧:Art Talk|重生的科幻异托邦,专访多媒体艺术家郑淑丽: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