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从指尖开始(Du Bout Des Doigts)》的演出画面,是一段手指在沙地中角力的镜头。它既陌生又熟悉,像极了某种缩小版的《春之祭》,但在这场中,没有腿、没有躯干,只有两只手、几节手指与一小片微型场景,却足以牵动整场剧场的情感与叙事。作为创作者,很难不被这样的细节与结构吸引:这不是单纯的形式创意,而是一场对高度编排的艺术实验。它的迷人之处,在于精準,而非炫技。它用一种亲切的方式,邀请我们,重新感受剧场如何发生。
以指尖编织影像与身体的创作者:双手製造舞团
双手製造舞团(Made By Hands )是由比利时手势舞蹈艺术家格雷戈里.格雷斯尚(Grégory Grosjean)与布里埃拉.伊科诺(Gabriella Iacono)于2020年共同创立的团队,但他们对的探索,早在十多年前便已展开。两人是2021年轰动台湾阿斯特嘉舞蹈剧场《指尖上的幸福人生》的主创团队,今年应中国信託新舞台艺术节邀请,带来全新创作《从指尖开始》。双手製造舞团的作品特色结合舞蹈、戏剧、电影语言与即时摄影,以作为主要表演身体,重新建构舞台与银幕、身体与影像之间的关係。他们是这种语彙的最早实践者之一,而在成立自己的团队后,则进一步将这项语彙转化为面向大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剧场作品。
指尖勾勒的历史拼贴
《从指尖开始》的布景、摄影、灯光与动作不只是彼此配合,而是被视为同一个舞台语言的不同维度;每个元素都有戏剧功能,都参与建构叙事。这样的创作方式虽複杂,却在舞台上呈现出童趣的轻盈感。无论什么背景的观众,很难不为这种内敛却成熟的表现语言所吸引。作品核心不在于重现某些编舞名作的经典段落,而在于它如何透过极度克制的形式,逐步建构出一种观看历史的方式:从《天鹅湖》的符号性手势,到纳粹阴影下沉没的指尖;从百老汇的华丽场景,到越战与胡士托音乐节(Woodstock)的交错拼贴,它所处理的从来不只是,而是舞蹈作为文化痕迹与社会背景的可见形式。
极简中的深度介入
对于今日的台湾观众来说,这个作品有特别的启示意义。我们的剧场环境正在不断追求与社会的连结、与议题的贴合,但《从指尖开始》提醒我们,面对历史,不只有批判性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有更安静的介入。它不给出解释,也不为历史加注,而是信任观众的思考能力与感知经验。这种创作态度,在快速输出与观点先行的环境里,显得格外稀有。
观赏《从指尖开始》时,令我意识到自己正在重新学习— 不是看见什么,而是怎么去看。当一场演出将身体浓缩至指尖,将叙事压缩至光影与材质的细节,创作上的既有惯性也跟着鬆动。这部作品让创作者重新思考:我们是否有可能再少一点?再退一步?如果从极简开始,也许反而能让观众走得更近。
这种创作形式并不遥远,也不难懂;它的语言是直接作用在观众的身体经验上。即便你不认识作品里引用的舞码、不熟悉二十世纪的历史片段,也仍然能从那些动作中感受到情绪变化。这种观看经验不依赖知识,而依赖感觉;不是接收讯息,而是唤起记忆。这也让我重新思考剧场与观众之间的关係 — 我们是否过度仰赖语言、图像、与论述,反而忽略了身体原本就拥有的理解力?
在资讯过剩、观点过满的社群时代,《从指尖开始》选择回到极小、极具控制的表演语言。它不迎合,也不对抗,而是以自己的节奏,重新设定了观看的条件。这不只是一齣剧场作品,更是一种剧场立场的提出。或许,并非每部作品都需要回应社会议题,但每位创作者都需要回应这件事。在一切都倾向快速与强烈的今天,《从指尖开始》用几乎是相反的方式运作:它小、它慢、它节制,却让人久久不能移开目光。
2025中国信託新舞台艺术节 比利时双手製造舞团《从指尖开始》
◉ 演出场次:
09/05(五) 19:30
09/06(六) 14:30、19:30
09/07(日) 14:30
◉ 演出地点: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
◉ 演出长度:60分钟 (无中场休息)
◉ 购票连结:马上购票
7/24(含)前限时早鸟8折,7/25(含)后双人套票88折
◉ 艺术节官网:更多资讯
延伸阅读:
Art Talk|重生的科幻异托邦,专访多媒体艺术家郑淑丽:回台限定两週展出!美国SXSW混合实境单元评审团特别奖:AI互动电影装置《Proof As If Proof Were Needed》英国最伟大画家威廉.透纳特展台北登场!认识启发莫内的光影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