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说过:现在开始也不迟!学会这10种AI技能,成为你工作的有效助力

AI取代人力的时代已经来了,科技大厂如亚马逊和微软,不断传出裁员。盖洛普(Gallup)调查却指出:只有4%的人会每天在工作中使用AI。

黄仁勋说过:显见提升AI实力已经不再是个加分技能,而是不可少的能力。现在开始学习AI技能,还不算太晚!《富比世》列出十种方法,帮助你快速提升AI技能。

1.从免费的专业课程开始

网路有很多免费AI课程,ChatGPT母公司的OpenAI学院,包含专家领导的工作坊、线上教学和社群互动,内容设计着重于AI实际应用。

人工智慧新创Anthropic也请到科克大学的费勒教授(Joseph Feller)教授和林林艺术设计学院的达肯(Rick Dakan)教授,共同推出了一门课程,让大家了解如何用AI达到人机协作的模式。

2.专注在实际应用上

可以先练习做到以下几件事:

-分辨出日常工作中重複性高的任务,例如草拟Email、分析资料、内容创作或彙整研究文件。

-当工作上需要专业沟通、分析试算表数据,或发想专案点子时,可以试着搭配一些AI工具来写出草稿(并不是完全交给AI写)。

-持续稳定地练习,而不是随机地尝试。并记录下有效的做法,在工作日誌上写下用AI成功的案例。这样一来,当主管在跟我们讨论AI技能或进行绩效评估时,这些数据就相当珍贵了。

3.加入AI社群建立人脉

在LinkedIn、Discord、FB等平台,搜寻AI社群,看看专业人士在群里分享实际应用案例。OpenAI学院也有推出专属社团,相较于正式的训练,这些社群通常更能提供接地气的洞察。

4.培养AI指令工程

与AI互动时,不能只是说:。可以试着将指令改成:这样的指令更清楚、更具体,AI才能给出更有用的回应。

学会如何撰写出这样的清楚指令,就是(Prompt Engineering),它是与AI有效互动的关键技能,需要透过持续练习才会进步。AI社群中也有不少人会分享一些被证实有效的指令範本,可以从中模仿,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建立一套个人专属的指令库。

5.慢慢习惯将AI融入工作流程

直接用AI来进行工作大改造可能会有适应不良的问题,不如循序渐进地将AI工具融入工作中。先从每週一项低风险任务开始,例如使用AI生成会议的议程模板、摘要文件,或是撰写例行性沟通的草稿。

6.随时掌握AI工具的最新发展

AI公司经常推出新工具和功能,养成每週花15分钟了解最新的AI工具的习惯,也是打造AI实力的关键。

可以设定Google Alerts,追蹤与你产业相关的AI工具,Google Alerts是一个可以透过关键字订阅的免费服务,每当这个关键字的新资讯跳出时,就会透过电子邮件通知用户。也可以关注AI公司的官方部落格,订阅他们的电子报,甚至不需要花钱,就可以抢先体验新AI工具。

7.练习与他人分享AI的好处

学会向同事、经理或客户传达AI的价值;试着用简单的方式解释,聚焦在商业成果,而不是深奥的技术细节。

比起解释语言模型怎么处理大量资讯,不如分享AI如何帮你把报告準备时间缩短了40%。主动与团队分享你的使用心得,不仅能强化你的知识,还能让你进一步获得领导AI专案或进行培训的机会。

8.善用AI激发创意

AI能协助探索创新方案,解决複杂难解的问题,重塑传统流程。例如,让AI从多元角度分析,或提出突破性替代方案,不仅能提升你对AI潜力的理解,更能激发自身创造力。避免被AI取代的核心,在于发挥独有的想像力与原创思考:AI适合釐清思路、寻找灵感,但无法替代创意。

9.评估你的AI技能价值

可以追蹤具体的数据,展示AI如何帮你提升工作表现,比如节省了多少时间、提高了哪些品质或降低了多少成本。例如:

10.培养AI伦理与批判性思维

了解AI的限制,学会批判性地看待AI的建议,而不是盲目的全部接受,就能更负责任地使用AI。随着企业日益重视员工的AI应用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专业人才将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AI真正的价值在于执行重複性高、数据密集繁琐的基础工作,但使用者必须明确架构问题与目标。学会善用AI工具的重点:

AI 无法取代人类的决策能力,过度依赖只会让我们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与其视它为替代方案,不如善用它作为协作的助力。真正的关键在于与——我们仍需亲自消化 AI 所生成的内容,转化为内化的知识,并以自身的专业视角重新诠释与输出,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原文出处于此

延伸阅读:

黄仁勋 COMPUTEX 2025 演讲重点整理:AI是新世代基础建设、机器人将创兆元商机,NVIDIA 办公室落脚北投士林不想被AI取代?这3件AI做不到的事,你行吗小心大脑变废!用AI做报告好方便?MIT研究:你真的越来越不会思考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