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指南》由来&美食密探背后的13个秘辛大解密
《米其林指南》一直是重要的餐饮指标,深受全球美食爱好者关注,最新的《2025 米其林指南》餐厅名单已经公布,就让美丽佳人带大家揭开《米其林指南》的神秘面纱,究竟要如何成为米其林的美食密探?又是如何挑选出餐厅?一起来看看《米其林指南》有趣的10大秘辛吧!
延伸阅读:
2025米其林指南|台湾摘星餐厅完整名单&线上直播一次看《米其林指南》是什么?
米其林评审员会针对所有的料理种类进行评选,以全球一致的评选标準,不会因为餐厅装潢而改变选择,只关着餐盘中食物的品质与美味。
评审员会依照一致性的评估标準来评价用餐体验:从食材品质到烹调技巧、对味道的驾驭能力、味道的融合、料理中是否展现出个性,以及餐饮水準的一致性(包括整套菜单以及持续的稳定一致)。其服务、地点、装潢、服务以及设施等都包括在评选标準之中。
《米其林指南》由来与历史
《米其林指南》的诞生,最初目的其实是为了鼓励驾驶者多多旅行!而《米其林指南》的由来从1889前开始说起,在法国中部城市中有一对兄弟安德烈.米其林(André Michelin)和爱德华.米其林(Édouard Michelin)创立了同名轮胎公司。两人起初是为了帮助开车的人规划旅程,也希望藉此提高汽车销量和轮胎採购率,于是着手製作一本小册子,其中收录了像是地图、如何换轮胎、加油地点、哪里可以用餐、休息与住宿等实用资讯。
而米其林兄弟免费出版小册整整 20 年,直到有一天,安德烈.米其林来到轮胎店,发现精心製作的小册子居然被用来垫高工作台。他便有感而发:,在那次经历催生出新的《米其林指南》。 1920 年,《米其林指南》以法郎七元的定价零售。
崭新的《米其林指南》首次纳入巴黎饭店,并根据类别列出餐厅名单,随着指南中的关注度越来越大,米其林兄弟便决定招募了一批美食密探也就是现今的,以匿名方式上餐厅,然后给予评价。1926 年《米其林指南》开始给精緻的高级餐厅颁授星星,从最初的一颗星开始,到五年之后设立零、一、二及三星架构。1936 年,《米其林指南》也对外公布了星级排名的标準。
《米其林指南》跟《必比登推介》差别有什么不同?
米其林星的评级制度
《米其林指南》通常只以简短的文字发表对餐厅的评价。除此之外,採用一系列符号作额外补充,其中厨师及餐厅最想获得的符号,就是享誉全球的米其林星。
米其林一星:优质烹调,不妨一试!
米其林二星:烹调出色,值得绕道前往。
米其林三星:卓越的烹调,值得专程造访。
必比登推介是什么?
于1997 年以米其林宝宝必比登(Bib Gourmand)舔嘴唇的形象首次出现在《米其林指南》中,成为了寻找饮食体验!最初,获得必比登推介的餐厅会有一个红色的标誌,代表在这些餐厅能以一定价位以下,吃到优质的三道料理(在台北与台中为 1,000 台币以内、大部分欧洲城市是 €36 欧元以内、美国城市 是 $40 美金以内,香港 $ 400 港币以内,而东京是 ¥ 5,000 日圆以内)。
米其林餐盘标誌
对于尚未拿到星、又没有出现在必比登推荐名单中,却又被罗列在指南里的餐厅?其实也是通过相同的标準,为读者推荐出餐厅。而这些餐厅将会以一个标誌标示,是米其林评审员发现美食的象徵,其实许多餐厅都是先被列入指南后,再慢慢到星级餐厅的!
米其林绿星是什么?
米其林绿星是颁发给对于在永续方面有所贡献的领先餐厅。而米其林绿星首度在台北和台中于2021年推出,他们不仅为顾客提供美味料理,更结合了对环境友善作法,替顾客带来兼具永续的美食体验,也为所有的美食爱好者与产业带来新启发。在2022年米其林指南中又有两家餐厅新获得绿星肯定,共有4间绿星餐厅,大家都吃过了吗?
《米其林指南》5大评审标準
为了保持评审标準的独立性,米其林的评审员外出用餐时以匿名方式,他们支付餐饮的所有费用,便根据五项公开的评估标準给对于餐体验评分。
食材品质对味道与烹调技巧的驾驭能力味道的融合料理中展现的个性餐饮水準的一致性如何获得米其林星?
官方在访谈中也分享了获得米其林星的要素,其实评审员对于给出星星是採取保守态度的。要拿到米其林二星,菜色中必须能够彰显主厨才华与个性,且食物精緻具有启发性。
想要达到众人梦寐以求的三星级别,不仅仅是需要优质的食物,而其厨师厨艺精湛到转化为艺术形式,而每间获得三星的餐厅都有其独特的招牌菜与个性,能替顾客带来深刻的用餐体验!
如何成为《米其林指南》评审员?
官方也分享了超神秘的米其林评审员背后的秘密,其实要成为美食密探第一步就是要投履历!每年,米其林都会收到很多自荐信。但也非人人都能当评鉴员,首先要找的人,必须是有餐饮业相关背景,以及拥有很高品味能力的人。米其林会带潜在候选人和一名高级评审员到一家一星级餐厅,为他们点选相同的餐点、给他们填写一样的试菜表格。进而观察是否懂得如何品尝及评鉴餐点。
一旦过关成为评审员,在被分派到世界各地之前,成为正式评审员的过程大约要花大约九个月至一年半的时间,必须先跟着一名高级评审员,学习及了解整个评估过程是如何进行。且在不同区域的指南都会有不同国籍与背景的评审员参与。
《米其林指南》美食密探是最快乐的工作?
可以在世界各地品嚐美食,还有薪水可以拿?听起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官方也透露了超神秘评审员的工作内幕,像是一週内有五天必须要到处奔波,到不同的地方品嚐食物,一年大约要吃300餐,而且长期被分派到不同区域工作,评审员需花上3週的时间试菜、发掘及确认哪些餐厅或饭店将会被列入指南,到了第4週,会到米其林办公室会报,并準备下一次的评审行程、其实没有想像中轻鬆啊!
在一间餐厅用餐几次之后才会颁发星星?
对颁发米其林星来说,一致性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同时必须确保顾客随时上门,都能享有同样高水準的厨艺。因此,决定颁发星星时,会在一年当中的不同时间光顾,有可能是午餐、晚餐、周末、平时。
美食密探都会点什么菜色?
评审员会在一年之内尽量试吃越多菜色越好,尽可能的品尝主厨的不同料理,也必须确保厨房里端出来的每一道菜,都保持同样的高水準。
米其林评审员都一个人用餐吗?
其实每年的有高达500人参与评选过程,秘密客有可能是一人用餐,也可能是一群人用餐不一定,但用餐过程不会做笔记,让你发现他就是米其林的评审员啦!
米其林评审员的六大核心价值
《米其林指南》坚持最初成立时、促进旅游、鼓励外出用餐的使命。长久以来,《米其林指南》坚守六大核心价值,替许多美食爱好者提供方向。
匿名
虽然米其林餐馆评审员受僱于《米其林指南》,但他们和一般客人没有不同,他们到餐厅时完全不公开身份,避免餐厅的特别待遇。
独立
米其林评审员是米其林集团的全职员工,也不与其他外部机构连结。他们到餐厅用餐,一定会支付一切餐饮的费用,保持客观及公正性以及独立。
专业知识
米其林评审员大多出自餐饮及饭店领域,有多年工作经验,是这两个领域的专才。
可靠性
指南给予的评价,并非一个人的判断;评审员会多次造访,并达成集体共识。
热忱
米其林餐馆评审员的工作耗费心力、评选制度也很严格,这奠基于他们本身对美食有深切的热忱。大部分的米其林评审员要不是曾在餐旅产业工作多年,要不就是会自己下厨,确保我们的评论都是充满热情、公正以及专业地下笔。
品质
奠基于五大评审标準,任何餐厅只要品质够好,都有可能被指南评审或推荐。
《米其林指南》如何挑选餐厅?
在米其林指南官方的图解中也分享了评审员每年如何走过大街小巷、寻遍世界各地餐厅?在出外评审餐厅及饭店之前,会事先準备一週,阅读当地的报章杂誌、社群媒体、顾客意见,同时也会请饭店、当地店家推荐在地餐厅!
最新名单请洽《米其林指南》官网
延伸阅读:
2025《台湾米其林指南》得奖名单深度解析:新北新竹入版图,颐宫、态芮、JL Studio稳坐三星,8家新进一星餐厅必比登2025新名单!你的爱店上榜了吗?新北、新竹首次入选,完整名单老饕必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