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知识共生的设计使命
拍摄当日,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工作室,空气中瀰漫着淡淡的竹编气息。Teerapoj 分享:往后的三年中,Teerapoj 曾在政府专案,与超过30个东北部偏乡社群合作,试图以设计提升生活品质、改善手工艺者的经济处境。
然而,他也在过程中看见的盲点,当设计被压缩成短期目标,真正的文化价值反而被忽略了。于是,他选择离开体制,自行出走,一边旅行、一边与来自印尼、摩洛哥、缅泰边境的克伦族职人工作,累积出一套更贴近人的创作方式,最终也成为他共同创办 Kitt.Ta.Khon 的起点。这是一个致力于与地方职人共创、并以当代语彙延续传统工艺的设计工作室:
延伸阅读:
独家专访|走进瑞典设计师 Gustaf Westman 的工作室,用设计诉说日常生活的幽默可爱把工作室当成一个灵感基地
来到 Kitt.Ta.Khon 的空间,一楼陈列着品牌与在地工匠及社区合作设计的小型生活物件,二楼是家具展间,将作品放置成不同的装置,让观者能去感受作品功能背后的价值;三楼像是展览空间,专门与访客探讨工艺、设计过程与创作思维,而最后的四楼则是工作室。Teerapoj 笑说:
用以人为本的设计视角,重新诠释从不同的文化脉络汲取的灵感,Teerapoj 表示,他们创作的起点永远都是从开始,而不是美感、功能或市场需求。因为他想连结的不只是工匠们的手艺,还有他们生而为人所经历的故事、生活环境,甚至日常物件上不经意的纹理与细节,让这些微小的观察与足迹,成为设计的种子。他说道:
具备前瞻性的工艺
谈到传统工艺时,多数人通常会先联想如何把历史故事完整。但 Teerapoj 和 Kitt.Ta.Khon 团队则认为,理想的设计应该是要带着对过去的敬意,去拥抱创新,且具备包容性、深度与前瞻性。他表示,工艺从来就不限于过往,而是要与当代并进;每个人都能在守护与推进工艺的路上扮演角色,而设计,就是最能让这段对话延续下去的语言。
Kitt.Ta.Khon 每一件作品都由泰国工匠亲手製作,人们能从选材、色彩以及纹理中,看见当地的文化脉络与生活印记;那些不完美的痕迹,是人类经验的证明,也是工艺最令人动容的地方。也因此,Teerapoj 过去曾形容工艺是很,而他口中所颂讚的,就是那些由双手创造出来、真实且纯粹的美。
他接着分享:
AI 是辅助工具,而不是创意终结者
AI 永远无法複製的,是人类的直觉,那种在手中感受材料的触感、面对细微瑕疵时的即时反应,或是在创作过程中本能地调整技法。
为延续这份,Teerapoj 与团队不仅致力于让传统技艺被看见,也希望建立一个以工艺为核心的社群,让更多人意识到它所面临的挑战与价值。随着 AI 人工智慧逐渐融入生活,许多设计流程也顺应这股趋势,却在不知不觉中削弱设计的。延续刚刚的话题,Teerapoj 提出,AI 的角色应该是提升效率的工具, 用来启发工匠、挑战他们的观点,并拓展他们对自身技艺的无际想像,而不是用来取代工艺灵魂里的。换句话说,如果 AI 或机器能帮我们处理重複、耗时的工作,那么他很乐意使用这些辅助工具,让工匠把时间与精力留给更有意义、更富创造力的部分。

Teerapoj 站在长桌的一端,展示着手工编织细节,语气温和却带着一股笃定:
Teerapoj Teeropas
创作之路从对工艺与文化的好奇展开,泰国设计师 Teerapoj Teeropas (也可称他为 Pete)是品牌 Kitt.Ta.Khon 的共同创办人,毕业于 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onburi(KMUTT)工业设计系。大学时深入竹编村落体验职人生活,深受启发,从此投身于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的对话。多年来,他与泰国、印尼、摩洛哥等地的社群合作,致力于建立更永续的人本设计模式,并共同创立品牌。透过与在地职人的交流,传递文化的温度与手作的价值,让传统工艺在当代延续与再生。
www.kitt-ta-khon.com
FB/IG
延伸阅读:
旅店开箱|曼谷潮流地标六大亮点解锁一场玩心大发的住宿体验从歌手到服装设计师:Youngshim Park 与 Little $uzie 在大阪缓缓展开温柔的革命2025大阪特辑|世博女性馆,设计师永山祐子:打造台湾工艺美术学校!陈明辉,涵养生活文化底蕴之美台湾精品交织在文化脉络里生命故事,以阿美族工艺谱写生活之美独家专访|巴黎圣母院礼拜椅设计师 Ionna Vaut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