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小百货楼拍场惊现,网友哀叹,这不只是拍卖,更是青春记忆的别离

这则网友留言“拍卖的哪里是楼,分明是我们回不去的青春”非常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明珠小百货”被法拍这一事件的复杂情感。这其中蕴含了多重含义:
1. "怀旧与情感寄托:" “明珠小百货”可能对许多当地网友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承载了他们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期记忆的地方。它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是特定年代生活方式和情感的象征。它的消失,对他们而言,就像一段美好时光的终结。
2. "时代印记与集体记忆:" 很多老字号或老牌商业体,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是集体记忆的载体。“明珠小百货”被法拍,可能意味着那个特定的商业时代或社区生活氛围的落幕。
3. "失落感与疏离感:" 留言中“回不去的青春”暗示了物是人非的失落感。曾经熟悉的场景、可能还有的老朋友、特定的商品或服务……这一切都可能随着拍卖而消失,让人感到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疏离。
4. "对商业变迁的感慨:" 法拍往往与经营不善、债务危机等联系在一起,这也折射出商业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以及一些传统商业模式的困境。网友的留言也间接表达了对这种变迁的无奈和对过往淳朴商业记忆的留恋。

相关内容: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肖菁

今天(4月21日)一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独家推送了杭州明珠小百货负一层要被司法拍卖的消息,引发了很多读者和网友的回忆。

4月21日的明珠小百货负一层入口。

很多网友评论留言说,拍卖的哪里是楼,分别是我们回不去的青春。

1】在明珠小百货学会的砍价,在那里拍过人生第一张大头贴

有人说,她砍价的功夫就是在龙翔桥、明珠小百货这里学会的。

更有网友发来清晰的砍价回忆版——

我:老板,这件衣服多少钱?

老板:480

我:80还差不多!

老板:拿出计算机敲了一个,300最低价

我:不要太贵了,走了!

老板:回来,回来加点。

我:不加了差不多了。

老板:来吧,带一件。

我拿出一百元大钞给老板。

老板:我没有零钱找你,要不你再挑一件吧,你看行不行?

“每个城市似乎都有这样的青春回忆,上海的西宫大厦什么的,拍拍大头贴,做做美甲,买点发卡,多转几圈身边的女孩就变成了女友……”这个显然是靠逛小百货追来女友的成功人士了。

“学生时代常常在新丰小吃吃点东西,然后大半天就在明珠小百货里淘,好几年没去了,再次看到竟然被拍卖了。很多青春时代东西都在离去,一直在告诉自己,原来青春真的一去不返了……”有的网友的评论看着看着差点看哭了。

“拍卖的不是楼,而是一代人的青春。”

“学生时代经常和初恋一起逛的地方啊,青春啊,哎,早已物是人非。”

“十几年前还是高中生,在明珠小百货买过一个假发。”

“我的青春是负一楼的大头贴,哈哈。”

“啊!我青春的美甲,我青春的大头贴!我的青春!!!”

还有一位读者的留言读起来也伤感:我们都人到中年了。就像我妈,偶尔还是会回到河坊街,去买两条全棉没弹性的棉毛裤穿穿。那是她和小时候住的地方。

2】308路司机的回忆:等到了龙翔桥,很多女孩子都下车逛去了

45岁的章华,是308路公交车的司机师傅。

每天,他会在浣纱路到转塘这条路上反复来往。某种程度上,章华和很多公交司机一样,也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

1995年,章华参加工作。那时候的308路,还是两节车厢的通道车,转塘附近还很荒凉,坐车的人并不多。

“很明显的,也就在2000年左右,转塘发展起来了,高校多了,学生多了,坐我这趟车的人也多了。”在章华的记忆里,每到周末,很多年轻的学生都会坐上公交车,叽叽喳喳的,到当时杭州最繁华的市中心来。“大部分人是来逛街的,明珠小百货、龙翔服饰城,连在一起,这些年轻人能逛上一整天。”

因为线路的特殊性,他接触到的乘客都是年轻人。“有些经常坐车的,都很眼熟,虽然没太多交流,但也感觉是看着他们慢慢长大的。”

章华告诉小时新闻记者,当年因为各种小百货商店的开张,延安路很是繁华,“真的是人山人海。”

偶尔,他下了班从终点站走出,也会到明珠小百货逛一逛。“讨价还价,买一些小东西还是很划算的。”章华说,可惜自己生的是儿子,要是女儿的话,那些小饰品可好看了。

如今,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308路上的乘客也换了一拨人。“老人多了,上班族多了,学生少了。现在的学生,估计也不怎么逛那些小铺子了吧,可能都网购了。”

“咦,楼下怎么关门了?”今天中午,记者在明珠小百货门口碰到一个小伙子。他在明珠小百货门口张望了一后非常诧异。“我是来买鞋,怎么一下子都搬空了?”

23岁的小路是安徽人,来杭州两三年,一直从事着美发行业。刚来杭州,没多少收入,他都到明珠小百货的地下一楼买鞋子。“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是卖鞋的,我经常去的那家,我还蛮喜欢的,100来块钱可以买到一双鞋,样子也时髦。”

得知楼下负一层关门之后,小路有些失落,找了一圈,在一楼的一家鞋店买了一双鞋。

3】明珠小百货留在了记忆深处,还是热热闹闹青春的样子

丹在建德梅城,今天一早她同学把钱江晚报官微“明珠小百货”的消息转发给她,两个当妈的女人一起感慨不已。

19年前,两个高中寝室睡一张床的姑娘一起来杭,一个考上大学,后来在杭结婚生子,丹没考上,去了龙翔旁边的千百惠杭州女装店当营业员。

在杭州的几年里,龙翔、工联还有明珠小百货是丹对杭州最深刻的记忆,经常在这三家逛,衣服、围巾、帽子,打耳洞……发工资了就去对面知味观,下了班就去西湖边看夕阳。“杭州怎么那么美,那时的日子多么有滋有味”。

丹后来在工联租了店铺卖女装,7平方米的店铺一年租金10万元,她能把营业额做到二三十万元,那是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工联大楼有倾斜被拆除。现在回到梅城,丹过起了小城岁月静好的日子。

丹说着说着说想哭,这19年,从19岁到38岁,她几进几出杭州终究还是没留住。

“明珠小百货”留在了记忆深处,还是热热闹闹青春的样子。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