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再遭热议,在华营收329亿稳如泰山,谁是能撼动其地位的新晋品牌?

优衣库(Uniqlo)近期确实在某些事件中引发了争议,导致其登上热搜,但这似乎并未对其在中国市场的经营造成毁灭性打击,依然保持着强劲的营收表现(329亿人民币,通常指年度或季度数据,具体需看统计口径,但体量巨大是事实)。这反映了优衣库在中国市场深厚的根基和其独特的定位。
"优衣库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
1. "极致性价比:" “LifeWear服适人生”的理念,提供设计简洁、品质优良、价格相对低廉的基础款服饰,精准切中了中国消费者对“物超所值”的需求。 2. "清晰的品牌形象:" 专注于基础款和功能性设计,风格简约、国际化,容易获得大众认同。 3. "强大的供应链和成本控制:"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拥有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为其保持低价提供了基础。 4. "广泛且现代化的门店网络:" 在中国主要城市拥有密集的门店,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店和中型旗舰店,方便消费者购物。 5. "有效的营销策略:" 注重品牌理念传播,通过广告、社交媒体等渠道塑造可靠、时尚的品牌形象。
"哪个品牌能够取代它?"
要完全“取代”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意味着需要另一个品牌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核心优势上达到甚至超越优衣库的水平。目前来看,"

相关内容:

优衣库新疆棉声明事件一出,应声而来的便是优衣库迅销集团股价下跌4.4%。


优衣库目前仍未对舆论风波作出回应,前不久在一场访谈中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仍称中国是优衣库的重要市场,还会采取继续开大店的政策,是驴子是马,再让子 弹飞一会


优衣库离开不了“中国制造”


截至到9月的优衣库财报,优衣库在大中国区的门店数量为1032家,远超日本本土的800家上下;其中397家合作供应商中,有211家都在中国;优衣库的155家全球合作纺织工厂,就有75家在中国。


虽当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东南亚国家转型迁移,但国内拥有的服装全产业链以及发达的物流运输条件,让许多服装品牌都离不开中国制造,东南亚仅承接部分的基础加工或成品组装。


除了制造离不开中国,优衣库市场也离不开中国,目前优衣库大中华区市场是仅次于日本本土市场,贡献了品牌20-25%的营收业绩,虽今年大中华区业绩有所下滑,但优衣库整体营收同比增长超11%,继续创造记录。


从供应链生产到零售端的布局,优衣库是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在当下经济环境下没有哪个品牌敢于为了某些因素掉转船头放应有的利润。


优衣库在华势头放缓


从上述财报可看到,24财年中优衣库母公司突破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2.2%,利润达5009亿日元,同比增长31.4%,但中华区营收放缓录得677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29亿元),增长9.2%,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下降至21.8%。


据《2024 中国消费者展望报告》显示,与2023年相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整体上升,在意低价消费从20%上升至35%,看重性价比比价从28%上升至30%,追求附加值消费从52%下降至35%。


而优衣库被诟病产品卖得越来越贵,质量大不如前还变相降价的话题也引起热议。从前是不知道买什么衣服时优衣库就是品牌基础T恤的底线,被誉为“服装超市”的优衣库向来都是价格指向标。


但随着大家发现优衣库的价格不断上探,优衣库从大牌的平替变成了自己就是大牌,内容平台上关于“蹲优衣库何时降价”“优衣库同款平替”的帖子愈发增多。


优衣库经典的“79饺子包”被国内白牌“19.9”杀得体无完肤,原本优衣库引以为傲的39基础款T恤现在变成69、79,甚至面料升级后的基础纯色打底衫去到99一件。


当然,优衣库产品价格上探也不是粗暴的涨价,而是通过面料升级、设计师联名设计、探索运动潮流风上讲故事,当一个品牌跟你讲设计故事时,它就和性价比渐行渐远了。


哪些品牌能取代优衣库?


先前,优衣库国内代工厂申洲国际出了一个能够媲美优衣库出品的MAXWIN马威平替品牌,但因价格、风格和定位与优衣库高度重合。

当时的申洲国际为了能继续拿下优衣库的代工订单,不得不委曲求全关闭所有马威门店,以避免对优衣库造成直接冲击。


但经过数十年的市场变换,在零售端也出现了1688、淘工厂、京东京选等一众性价比品牌,申洲国际也有其他耐克、阿迪国际大牌客户,近几年把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代工订单也收入囊中。


如今有个和MAXWIN马威类似的MAXNEW品牌正卷土重来,虽然品牌主体不是申洲国际,但在品牌宣传上的“十年沉淀,如期而至”上,十分耐人寻味。


在消费者认为优衣库性价比不再的当下,国内的性价比白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流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客户,但就品牌体系化、品牌宣传等多方面而言,仍存在不少差距。


除了工厂白牌外,曾经被优衣库“打倒”的国产品牌,也逐渐重见天日。

十年前面对优衣库、ZARA、H&M等外来快时尚直接冲击,美特斯邦威传统的轻资产模式和缓慢的上新速度备受挑战,今年缓过神来的美邦走出了亏损怪圈,重新创业定位潮流户外品类,前三季度净利润达5182万。


但重新创业的美邦,门店数量和市场规模都与优衣库甚远,更不用说平替了。


于国内企业比较看好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平替优衣库的,森马有很大的机会。


就门店而言,从24年半年财报显示目前森马和巴拉巴拉品牌下直营门店共839家、加盟门店7185家、联营门店116家,并且在线上主流电商、内容平台上也有渠道布局,渠道实力尚存。


森马最新的年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儿童服饰68.35%,休闲服饰30.45%,其他1.19%;童装已做到国内TOP1,休闲服饰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森马主品牌一直以来都有做性价比基础款,并且以线下实体零售渠道为主,近几年森马直营店不断升级改造旗舰大店,重拾年轻消费市场,推出门店打卡等方式在线上做品宣传播。


但困扰国内品牌成为优衣库平替的,仍是产品设计能力和品牌策略的制定。


不容忽视的优点


优衣库很清楚自身的定位,坚称自己不是快时尚企业只是一家“服装超市”,一直坚持长期主义,从优衣库门店里也可看到连锁超市般商品陈列。


得益于一直坚持基础款策略,优衣库的售罄率常年保持在90-95%区间,基础款纯色T恤、轻薄羽绒服、摇粒绒外套、袜子等产品不存在过时过季的产品周期,卖不完可以来年继续卖。


另外优衣库的商品库存周期也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各门店的销售数据分析期库存周转情况,分阶段制定75折、6折等产品折扣,把库存季末清货期保持在9周左右,以匹配95%的产品售罄率。


从一开始优衣库称“在华市场开出3000家大店”的目标到现在“关小店开大店”策略的转变,全直营体系的优衣库在能够做到资源整合关闭亏损小店,在新一线或中心城市开设大店,优化店面坪效。


写在最后


在优衣库不再是所有大牌的平替,自己逐渐成为大牌的当下市场,基础款性价比市场给到国内品牌不少发展空间。


依托国内服装产业链的柔性快反效率,生产工艺质量并不是问题,如何坚持品牌定位实行长期主义,加强产品的设计能力、以及做好全渠道管理,才是目前国产品牌需要发力的地方,不要忘了我们是世界服装大国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