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运动品牌巨头营收对决,耐克年入514亿美元,安踏集团营收几何?

根据公开的财务报告,安踏集团(Anta Group)在"2023财年"的营收约为 "388.7亿美元"。
所以,对比来看:
"耐克(Nike)":2023财年营收为 "514.3亿美元" "安踏集团":2023财年营收为 "388.7亿美元"
安踏集团是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公司(按营收计算),仅次于耐克。

相关内容:

514亿美元,才涨1%,耐克像刚跑完全马的大佬,喘得比谁都响。

朋友圈里那些“鞋狗”开始嘀咕:它是不是跑不动了?

先别急着唱衰,耐克的底子还在。

Air气垫从1987玩到今天,还在Air Max DN上整新花样;Alphafly3一发售,破三群里直接刷屏“真香”。

品牌厚度摆那儿,明星一上脚就秒变社交货币。

可问题也肉眼可见:钩子图案再闪,也不解决“新款长得像老款”的尴尬,很多人线下试完还是转头去找平替。

再看隔壁安踏,“土味一哥”早已变身品牌收割机。708亿营收,13.6%的增幅,活生生把耐克大中华区摁在地上摩擦四年。

FILA走轻奢、Descente搞冰雪、Salomon切户外、始祖鸟成中产新战袍,从县城到三里屯,一条龙包圆。

有人吐槽“安踏牌牌多,脑子疼”,但真到付款那秒,不同价位的马甲一键到位,消费者直呼真香。

丁世忠的打法很直白: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钱不是拿去硬刚钩子,而是直接买对面篮子——传了大半年的Puma绯闻、加拿大鹅绯闻,每传一次,股价就抖三抖,反正现金流充裕,收购谈判桌随时摆好。

简单粗暴,却有效。

耐克这边的自救剧本,看上去更“精英”。

签下周冠宇、拉来字母哥中国行、再把KOL铺满小红书,想把“本土化”写得更地道。

可一到下沉市场,价格先把人劝退。

三四线城市,动辄上千的AJ让人望而却步;同一时间段,安踏Kids的奥特曼联名199直接塞满小学鞋柜。

谁离地面近,销量就帮谁写剧本。

有人说耐克是“慢”,实际上它是不敢走错。

全球盘子太大,牵一发动全身,创新慢了会被骂,步子迈大了更容易翻车;安踏反倒“船小好调头”,收购错了就当买教训,反正现金流撑得住,错了砍掉就是,试错成本更低。

一个细节颇有意思:618榜单里,耐克拿了十冠,但细看榜单,儿童品类冠军却是安踏——下一代的脚先被国产品牌圈粉。

钩子的高端形象仍在,可孩子们的脚长大可不会等人,当他们长大,消费惯性还会回到耐克吗?

这问题,想想就心跳加速。

至于全球化,耐克早把工厂外包到了越南,营销总部留在美国,靠故事赚钱;安踏学聪明了,把故事买过来,再去韩国电商MUSINSA练手海外流量。

两种“出海”姿势谁更稳,一时难分高下。

唯一确定的是,未来三年,货架上不会只有两个钩子,而是一整排熊猫、鸟标、鸟翅……眼花缭乱的程度堪比球鞋展。

最后留个私货:个人把耐克比作iPhone,强品牌、高溢价,年年挤牙膏;安踏更像小米+vivo+OPPO合体,性价比、多品牌、渠道全覆盖。

你问我选谁?

钱包会说话。

我只希望两边都别停,卷下去,才能买到更好穿也更便宜的鞋。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