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必知,SPU与SKU大揭秘!商品篇带你全面解析商品模型核心

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产品经理认知体系中的“商品篇”,特别是SPU和SKU这两个经常被混淆的概念。这次,我们力求讲透商品模型!
---
## 产品经理认知体系《商品篇》:SPU、SKU傻傻分不清?一次讲透商品模型!
作为产品经理,无论是做电商、C2M、O2O还是其他与实物或服务相关的产品,对“商品”的理解都是基础且核心的。SPU和SKU是商品信息模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构建良好商品体系、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关键。
很多人会将SPU和SKU搞混,觉得它们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叫法。但实际上,它们代表了商品信息层级上的不同抽象层次。下面,我们用最清晰的方式区分它们:
### 一、 SPU (Standard Product Unit - 标准化产品单元)
1. "定义:" SPU是"商品的唯一标识",代表一个"标准化产品"。它是一组"具有完全相同属性值"的商品集合的"唯一标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产品型号"或"产品品类"。 2. "核心特征:" "唯一性:" 在电商系统中,每个SPU都有一个唯一的ID。 "标准化:" SPU描述的是一类商品,这类商品在核心属性上是相同的。 "非具体规格:"

相关内容:

从基础概念的精细化区分,到商品构成、价格体系及库存模型的不断完善,再到商品中台的构建与 AI 的深度应用,未来合理的商品架构不仅支撑当下业务,更能适应动态变化,助力电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以电商系统为例,为你系统性梳理商品相关核心要点。

商品是交易的基石,影响交易从触客转化到交付售后的完整链路。

一个好的商品架构,不仅需要支撑高效运营、精准营销和稳定履约,更能够实现对多业态&跨系统的支持、多玩法的扩展。

本文以电商系统为例,系统性梳理商品相关的核心要点。

一、基础概念

1、商品VS货品:销售视角 VS 履约视角

商品 (Item):用户在商城前台查看和购买的最小单元,侧重于销售属性,包含标题、主图、价格、规格、活动、其他属性等信息

货品 (Product):前台下单后,仓库发货的最小单元,侧重于物流和仓储属性(如重量、尺寸、条形码)。

设计启示

  • 业务发展前期在简单系统中,商品和货品可合一,但在复杂系统(平台模式或全渠道)中,区分两者有助于理清“卖什么”(商品)和“发什么”(货品)的关系,尤其“一货多卖”场景,即卖的是商品A洗发水,可以发a、b、c商家的货;
  • 一般来说,平台模式更侧重商品,现有商品能支持商家销售,比如淘宝系统建设初期,系统中只有商品,货品商家在线下发货;自营模式更侧重货品,基于决定采买的货品上架对应的商品,实现销售;

2、SPU VS SKU

SPU:一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

SPU定义:一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描述一个产品的共性特性(如iPhone 15)。

价值:解决平台内商品信息统一、规范问题,提升搜索和导航效率,保障消费者体验与商家公平。SPU的核心是信息归一化,所有“iPhone 15”的消费者评价、销量、核心参数都应聚合在同一个SPU下。

设计启示:SPU更偏向一个抽象的商品概念或商品型号,用于前台商品聚合和展示,并不直接对应库存,比如一般来说iPhone16是一个spu,可以包含内存大小&颜色的所有组合规格,当用户搜索iPhone16,可以查看所有颜色和内存,帮助决策下单。

SKU:最小库存单元(对应1个货品)

定义:库存管理的基本单位,不可再细分(如iPhone 15 128GB 蓝色)。每个SKU都有明确的规格、价格、库存和条形码,代表了具体的库存商品实例

价值:是库存盘点、采购、销售、订单履约的实际操作对象。SKU的精准定义是避免超卖、实现精细化库存管理的前提。

设计启示:SKU是具体的、可售卖的实体。设计时必须保证其唯一性,并能精准对应到仓库中的一件实物。

SPU与SKU的关系:一个SPU可以对应多个SKU。SPU是商品的宏观层级,SKU是微观层级,淘宝后台创建商品默认是spu,spu下不同规格可对应不同skuid;京东先创建sku,然后通过品牌+型号反推出spu。

3. 类目

类目:为了方便消费者检索商品和卖家管理店铺而设置的商品分类方式,一般来说同一类目下商品需要遵从相同的信息构成、管理规则和收费标准,根据面向对象的不同,可以区分后台类目和前台类目:

后台类目:稳定、固定的树状结构,服务于商家商品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和计费,是商品的基础分类方式。要求逻辑清晰且稳定,不宜频繁变动。

前台类目:灵活、可动态调整,直接面向消费者,用于优化浏览体验和营销活动(如“夏日爆款”、“新品首发”),与后台类目可多对多关系。

CPV模型:通过类目(category)-属性(property)-属性值(value)模型设计,保证类目下商品信息的结构化一致。

设计启示:后台类目追求稳定和规范,前台类目追求灵活和体验。两者通过映射关系关联,确保了管理效率与运营灵活性的平衡。

4. 库存实物库存 vs. 可售库存

实物库存:仓库中的实际物理库存数量

可售库存:前台展示给用户的可购买数量,可以大于(超售)、小于(分次销售)或等于实物库存

设计启示:自营或者商家库存,如无精细化管理,库存一般默认9999。如涉及库存,需考虑库存的扣减和返还策略,避免超售。

二、商品构成

一个完整的商品模型,是其各项属性信息的组合,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1. 基本信息

标识信息:商品编码(SPU码)、商品条码(69码)、SKU编码、货品编码。这些是商品在系统内外的“身份证”,需保证唯一性。

描述信息:商品名称、副标题、商品描述、主图、详情图、视频、价格等,直接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

2. 商品状态

定义商品生命周期,比如草稿、待上架、审核中、上架中、下架等,不同状态对应不同的前端展示、搜索可见性和运营策略,是商品流转变迁的核心。

3. 业务属性

销售渠道:商品在哪些渠道/终端可见,比如某商品只在网店销售,线下不支持销售。

商品类型:实物商品/服务商品(如充值)/虚拟商品(如优惠券)/组合商品(如套餐)等,,不同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库存、交易和履约逻辑。

4. 销售属性

规格属性:直接影响SKU生成的属性(如颜色、尺寸、容量),后端对应着货号ID;

商品标签:根据业务需求抽象出来的支持用户购买的标签,比如新品、近30天低价、库存紧张

价格:详见第四部分。

5. 物流属性

发货类型:快递/到店自提,快递对应的物流模板重量与尺寸:净重、毛重、长、宽、高。直接影响运费计算、仓储规划及配送方案

包装信息:包装材质、包装类型。

6. 其他属性

营销属性:是否支持打折、是否有赠品、是否参与会员积分。

管控属性:保质期管控(需输入生产日期/有效期)、资质文件管理等。

三、价格体系:定价策略的直接体现

价格是模型中最灵活、最体现商业策略的部分。

1. 基础价格

定义:商品的基准价格,通常作为营销活动的计算基础。

产品设计:建议按SKU设置,以支持不同规格的差异化定价。

2. 活动价格

渠道价格:针对不同销售渠道(如微信商城、美团外卖)制定差异化定价。

促销价:基于活动设置的定价,针对不同身份(新人)、不同时间、不同活动设置的活动价,一般有时间期限。需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调整促销价/标价共存or优先级生效。

券后价:需要配套的优惠券能力支持,本质是针对持券用户进行打折,如门槛、额度、适用范围等。

四、库存模型:保障履约稳定的核心

库存是电商的“血液”,其模型设计直接决定履约是否稳定。

1. 库存类型

实物库存:仓库中的实际物理库存数量。

可售库存:前台展示给用户的可购买数量,可售库存=实物库存-锁定库存。

锁定库存:活动提前预占或用户下单后占用的库存(取决于采用“下单减库存”还是“付款减库存”策略)。

2. 扣减和释放

库存扣减:下单or付款减库存,结合业务需求,下单体验更好,付款能保证恶意占库存。

库存释放:扣减的库存在取消订单/超时未支付/退款等情况下,可以被释放,支持其他用户再次购买。

设计策略:更通用方式采用下单减库存策略,并结合活动调整订单支付超时时间,平衡用户体验&可能的库存占用。

3. 安全库存与预警

安全库存:需要设置安全库,保证履约的及时性,计算公式=7天/30天日均销量*采购周期*波动系数。

库存预警:当可用库存接近安全库存时,系统应自动预警,提示采购或调拨。

五、拓展与应用

1. 商品中台

全渠道销售中,一般共享商品数据,需要构建商品中台,集中管理商品的基础信息,减少商品信息的重复维护,提升履约的效率。

比如,同一商品在不同渠道(如淘宝店、抖音店)可能有不同的价格、库存、上下架状态甚至标题和图片,需设计灵活的渠道映射规则,保证商品信息的流通效率。

2. 自营模式 vs. 平台模式

3. AI在商品模型中的应用场景

智能定价:基于市场供需、竞争对手价格、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动态定价。

库存预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销量,优化库存水位和采购计划,降低滞销风险。

智能分类与打标:利用NLP和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解析商品标题、描述和图片,完成商品分类和属性标签的提取,减轻人工操作负担。

个性化推荐:基于用户行为和商品属性(标签),构建用户与商品的匹配关系,提升转化率。

小结

商品是商业系统的核心,合理的商品架构清晰且合理,既可以满足当前快速的销售,也能够支持未来动态扩展。

商品的实际设计基于营销4P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若是自营模式,还需补充交付(履约)这一关键环节。

设计商品模型的关键是深入理解业务模式(自营/平台)、销售策略和供应链特点,最好的模型不是最复杂,而是最契合当下业务、并具备弹性扩展能力。

专栏作家

观剑,微信公众账号:观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10年+电商产品经理,前阿里专家,熟悉电商前台营销、后台采购、库存仓储全链路。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