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JYSK和IKEA这两个家居巨头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JYSK作为丹麦王室御用品牌的独特地位。JYSK确实比宜家晚成立10年(JYSK 1979年,IKEA 1969年),但它的“淡定”并非没有原因,而是基于其自身清晰的定位、成功的商业模式和长期稳健的发展策略。
以下是JYSK能够相对“淡定”的几个关键原因:
1. "清晰的市场定位与差异化:"
"JYSK的核心定位:" JYSK早期专注于提供"价格更低廉"的家居用品,特别是床、床垫、窗帘、沙发等大件家居商品。它的口号“Give more for less”(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价值)深入人心。
"IKEA的定位:" 宜家则更强调"设计感、自提自装(DIY)、全品类家居解决方案"。它的产品线更广,设计风格更具瑞典现代感,吸引了对设计有要求且愿意动手的消费者。
"差异化竞争:" JYSK没有试图全面模仿或超越IKEA,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提供高性价比的大件家居商品。这种清晰定位让它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直接对抗,可以在自己的赛道上深耕。
2. "强大的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JYSK建立了一个庞大且
相关内容:

采访|21CBR 安心
联系我们:haofl@21cbh.com
《21CBR》:JYSK作为1979年在丹麦成立的家居品牌,目前已在全球36个国家拥有2200多家门店,但2010年才进入中国;而同样作为北欧家居企业,宜家早在1998年就来到了中国,你是否觉得来的有点晚了?
Rami Jensen:1979年成立的时候,我们只有一家店,当时我们只是想做一家丹麦的家居品牌,结果发现,在丹麦做的不错,就拓展到了北欧四国。因为丹麦、挪威、芬兰和瑞典四国有比较相近的文化和历史,所以,我们很快就变成了一家横跨北欧的家居公司;不久之后,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后来,我们有进入了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
我们始终是以这样的心态和节奏在发展,看起来可能不是那么有野心,但每次都有超出预期的成果。
不过,中国是我们进入亚洲的第一站,我们对中国市场有信心,所以,永远都不晚。
《21CBR》:在中国,哪些人群是你们的目标用户?产品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到达他们?
Rami Jensen:我们的产品是中高端定位,当然,我们也会有少量低价的产品,比如99元的枕头,但我们绝大多数产品是希望用物超所值来吸引用户,而不是价格。
我们是一站式的睡眠专业店,从床垫到被子、枕头等一应俱全,仅以枕头这一个品类为例,我们就有几十种产品。这种定位目前在中国市场是比较独特的,你可以看到,大多数家居品牌只做其中几项产品。
我们主要通过直营的专卖店销售产品,因为睡眠类产品,用户体验很重要,直营的专卖店可以更好向顾客展示、体验和销售产品。我们的门店大都选址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内,每家店的平均面积在200平米左右。
当然,也许你会想到宜家,但我们跟宜家是有很大不同的,它的定位比较大众化,门店通常选址在郊区,这些都是我们的区别。
《21CBR》:市面上号称高端的睡眠品牌有不少,定价也很高,但实际上,消费者很多时候不具备判断能力。作为后来者,JYSK靠什么赢得中国用户信任?
Rami Jensen:我们的绝大多数商品在丹麦制造,,然后进口到中国,在丹麦,JYSK的产品品质获得丹麦王室的认可,成为“丹麦王室御用品牌”。
我建议你多走几家店,到店里听听店员是怎么描述产品的,然后你自己去亲身体验,躺下来感受之后再做决定。我们每年都从丹麦总部派遣专业的采购人员或者工厂人员来给店员做专业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帮助顾客挑选适合他们的睡眠类产品。首先要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帮助他们推介最需要的产品,而不是最贵的产品。
我们的店员大部分的收入是固定的,并不会按照销售一件产品获得提成的方式计酬。所以,这避免他们向顾客推荐最贵的而非最合适的产品。
另外,我们为顾客提供100天无条件推货的权利,假如你购买之后,觉得不喜欢,在100天之内你完全可以推掉。这在中国的家居市场,是不多见的。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只有顾客满意,我们才能更多地拓展业务。
《21CBR》:如今,电商在中国如火如荼,大量家居品牌都在扩张线上业务,甚至推出低价的产品迎合线上年轻用户。你们在线上有何计划?
Rami Jensen:我们有在天猫开店,毕竟我们专卖店店数量有限,而且每家店的覆盖半径有限。但我们线上、线下的产品和价格完全一致。
尽管线上用户更多是年轻群体,产品价格带偏低,但我们并不打算通过低质低价的产品去迎合他们,尽管这对我们来说很容易做到。
《21CBR》:这也意味着,JYSK在中国可能很难迅速做出规模。JYSK总部对中国市场有怎样的预期?
Rami Jensen:我们的理念是,找到喜欢我们的用户,也让喜欢我们的用户找到我们。我们对中国市场有信心,但在中国做生意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比如,我们专卖店开到全国不同城市的话,管理就是一个挑战。
我们计划未来在中国能做到500家门店,目前已经开业9家,在1月31日我们的第十家店即将在无锡开业。但是我们现在还在打基础的阶段,所以营业收入并不是我们考核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