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确实是很多品牌方和媒体都在喊的口号,想当年“万元鞋”刚出来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后来不也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穿搭?
你说的“中产新标配”可能确实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可负担性(相对而言):" 相比于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限量款、收藏款,这些所谓的“标配”鞋款,价格虽然不低(比如你说的“真贵”),但通常在几千元人民币的区间,对于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来说,是相对可以接受和负担得起的。
2. "社交属性和符号意义:" 这些鞋款往往设计经典、不易过时,品牌知名度高,穿着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种品味、一种身份认同,或者仅仅是为了跟上潮流。在社交场合,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3. "品质和设计:" 很多所谓的“标配”鞋款,确实在材质、做工、设计感上有所保证,能够满足日常穿着的需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
4. "市场推广和潮流媒体塑造:" 品牌方、时尚博主、明星的穿着推荐,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共同把这些鞋款塑造成了“标配”的形象。
"但是,你说的“真好”和“真贵”也点出了核心矛盾:"
"“真好”:" 说明这双鞋确实有它的优点,比如
相关内容:
一双越野鞋敢卖两千多,还老断货,到底谁在买?

昨晚刷小红书,看到有人晒加拿大牌子norda001,配文“通勤+越野一脚蹬”,点赞上万。

我盯着那张图,满脑子只剩一句:这鞋真能值我半个月工资?

先说我自己的脚。

跑过几次城市半马,也进山徒步,鞋底磨得跟狗啃一样。

传统越野鞋给我的印象就是笨、硬、闷,脱下来像刚捞上来的船锚。

norda 001上手第一秒,我怀疑拿错盒子——轻得像泡沫板。

Dyneema鞋面摸起来像塑料纸,但怎么扯都不变形,官方说它比钢还韧15倍,我直接上钥匙划,连白印都没留。

那一刻我承认,科技这玩意儿,肉眼真看不出来。

再聊脚感。

宽鞋楦对我这种脚趾张得开的人太友好,前掌能打滚。

Vibram外底的花纹像被河水冲过的石头缝,走瓷砖地都不吱溜。

最惊喜的是中底,踩屎感恰到好处,回弹不拖沓,跑十公里小腿没抽。

唯一槽点:尺码偏小,我42的脚硬塞43才舒服,网购一定加半码。

价格确实肉疼,可转念一想,我一年报废两双千元鞋,加起来也两千多。

norda把通勤、越野、拍照全包了,省得鞋柜里再堆几双吃灰的。

何况它长得不像传统越野鞋那么“户外土”,配牛仔裤也顺眼,上班穿没人觉得你刚从山里逃难回来。

今年他们新出的007更狠,直接上GORE-TEX,暴雨天踩水坑袜子干爽,智能鞋垫还能连手机看步态。

我试了下,APP提示我右脚落地太重,改姿势后膝盖真不疼了。

原来鞋还能当私教,这钱花得突然合理。

说到底,norda把“专业”和“日常”缝在了一起。

以前买鞋先想场景,现在一双搞定,省下的精力拿去多跑五公里。
两千多贵吗?
贵。
但把健身房年卡、潮流鞋、徒步鞋全算进去,好像又便宜了。
越野圈有句老话:脚不会骗你。
norda让我信了——贵的东西除了贵,真没别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