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这个问题很有趣!
首先,"始祖鸟 (Archaeopteryx)" 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古老鸟类化石,生活在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它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和现代鸟类的重要过渡物种。
而"李宁 (Li-Ning)" 指的是中国的著名体育用品品牌,以及其创始人李宁先生本人。
所以,从字面和逻辑上讲:
1. "始祖鸟" 是一种"动物"。
2. "李宁" 是一个"品牌"或"人"。
3. 做梦通常梦见的是"现实事物、想象场景或心理渴望"。
因此,"始祖鸟"不可能做梦,而"李宁品牌"作为一个无生命的实体也不可能做梦。"李宁先生"可能会梦到很多东西,但他"不太可能做梦“想要”一只始祖鸟",因为:
"不实用":始祖鸟是化石,无法饲养或使用。
"不相关":李宁品牌主要与体育、运动相关,始祖鸟与此关联不大。
"不现实":始祖鸟早已灭绝。
"不过,也许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
"品牌联想?" 李宁品牌在运动领域不断追求“破界”、“进化”,也许你把这种对突破和起源的渴望,用“始祖鸟”这个象征性的词汇
相关内容:
在某研究所上班的珊珊(化名)收到了今年的工会福利——一件艾高(AIGLE) 的户外POLO衫。面对这个于大众视野略显低调的品牌名字,她和同事们一时都有些茫然,甚至有人开玩笑猜测:“这牌子不会是在清库存吧?”
户外布局,起大早赶晚集?
因为“H”形logo形似火柴,瑞典百年户外品牌Haglöfs长久以来被户外爱好者们称为“火柴棍”。2023年,它被私募基金莱恩资本(LionRock)全资收购。2024年6月,港股上市公司非凡领越发布公告,旗下富团环球与莱恩资本成立各持股50%的合营企业,获得其在大中华区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值得一提的是,非凡领越由李宁及兄长李进控股,李宁身兼董事会主席、CEO及最终受益人;他同时还是莱恩资本相关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三者间有紧密的利益纽带。所以业内普遍将其理解为,这是李宁系在户外赛道上的一次战略布局。 渠道布局方面,火柴棍线下走的高端精品店模式。据有意思报告不完全统计,火柴棍拉萨店已开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天津、长沙、青岛、郑州等新一线,以及石家庄、哈尔滨等二线城市,今年也都出现火柴棍店铺即将开业的围挡。线上则是开设了天猫、小红书店铺。




不做户外,行吗?
在安踏、李宁、特步、361度这国内四大运动品牌里,特步把“跑步”做成深护城河;361度靠“儿童+电商”在下沉市场突围;户外生意做得比较风生水起的只有安踏。看上去,不做户外似乎也可以。但从业绩上,李宁在四大品牌里或许是最该有危机感的。2023年,李宁公司营收276亿元,同比仅提升7%,但在本土四大品牌中垫底——安踏、特步、361度均保持双位数增势;当年净利润更罕见倒退22%,缩水至32亿元,是唯一净利下滑的国产龙头。 2024年,李宁实现营收286.76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30.13亿元,同比下降5.5%,降幅较上年收窄,但仍是“四大”运动品牌中增幅最小且唯一净利润下滑的那个。到了今年上半年,颓势未见扭转。2025年上半年,李宁净利润为17.37亿元,同比下降11%。零售渠道表现承压,直营店铺布局调整和消费场景转移,收入同比下降3.4%。这意味着李宁逾四成的“基本盘”正在收缩。雪上加霜的是,李宁的库存从2021年的13亿元一路堆到 2025上半年的24.3亿元,三年几乎翻倍。一系列数据折射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这两年,李宁的发展再次遇到了挑战。增长“失速”,脚步比对手慢半拍,李宁问题究竟出在哪?首先,是核心品类的走弱。2025年上半年,李宁鞋类销量有所回暖,达82.3亿元,但服装类产品收入51.93亿元,同比下降3.4%,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微降至35%。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为7426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6月单月增速放缓至1.9%,创年内新低。所以,即便李宁把产品卷到极致,也终究绕不开大势的冷风。为了对冲,李宁一直在不断“加品类”——户外、女子、青少年、国潮“中国李宁”、轻奢线“LI-NING1990”。只是,每个赛道都有更锋利的对手:户外有亚玛芬、迪桑特;女子有lululemon等。当骆驼把399元冲锋衣卖成全网第一、361度在下沉市场风生水起、昂跑和HOKA把跑步做成中产生活方式时,李宁的“单品牌、多品类”战略更显得大而散:什么都做,却难以在第一时间被消费者想起。李宁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最新财报可以看出,李宁正在以退为进,一方面渠道做减法,优化门店结构净关闭51家店铺;另一方面,降低对国潮流量的倚重,加码专业运动。此外,还通过家族出面引入国际品牌,为多品牌探索留余地。尽管李宁官方一再否认“向安踏多品牌模式靠拢”,但非凡领越与莱恩资本合资棋盘上的每一步,都由李宁家族攥着棋子;上海淮海路、北京国贸商城、天津万象城接连亮起的火柴棍门店围挡,已把这场“非官方”的高端户外暗战摆上台面。李宁想在户外分一杯羹无可厚非,只是,现在入场算不算晚?
现在发力户外,还有机会吗?
经过多年发展,始祖鸟2024全年营收已经突破20亿美元,是亚玛芬集团内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品牌。可见,赛道是好赛道。但有意思的是,2025年二季度,始祖鸟所在部门增速已有所下滑。初来乍到的“火柴棍”,还能赶上这场“大集”,喝上口热汤吗?不论能不能喝上口热汤,李宁都需要试一试。因为户外赛道对李宁而言,绝非简单的 “追风口”——它既是扭转增长颓势的关键抓手,更是补齐单品牌战略短板、实现二次增长的必经之路。对于“火柴棍”能否复刻始祖鸟的成功,露营季创始人、十年户外玩家老赵的答案是:“不可能,因为始祖鸟只有一个。” 具体可从品牌知名度、产品力、操盘能力三个核心维度,看清二者的差距。从品牌知名度来看,“加拿大的始祖鸟(Arc'teryx)、瑞士的猛犸象(Mammut)、美国的土拨鼠(Marmot)” 作为顺口溜在户外圈广为流传。而“火柴棍”虽有瑞典百年历史,却远未进入第一梯队,在 “鼠(Marmot)、鸟(Arc'teryx)、象(Mammut)” 之后。甚至三夫户外扶持的攀山鼠(Klättermusen)、胡迪尼(Houdini)等品牌,声量都在“火柴棍”之上,老赵表示:“薄弱的认知度,是它最大的短板”。“再看产品力,始祖鸟的Alpha、Beta、Gamma系列早已凭借过硬的功能与用料,形成口碑,成为细分领域的标杆;但‘火柴棍’缺乏能让玩家记住的明星产品,老玩家都未必能说出它两三个代表作”,老赵认为,“火柴棍”目前仍停留在 “结实耐用” 的纯户外产品思路。更关键的是,“火柴棍”的产品版型针对中国消费者身材的优化改进还不够,社交媒体上,“尺码范围狭窄”“又瘦又长”是不少人对它的评价。
作者:王涵艺编辑:陈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