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与于贝尔·德·纪梵希,时尚传奇中的不朽篇章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与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是时尚史上最著名、也最富传奇色彩的合作关系之一。他们的故事交织了艺术、优雅、电影、时尚与慈善,共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标杆。
"相遇:慧眼识珠的完美契合"
他们的故事始于1954年。当时,年轻的奥黛丽·赫本刚刚凭借电影《罗马假日》一夜爆红,她的纯真、自然、略带疏离的贵族气质与当时好莱坞主流的性感风格截然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同为比利时人的著名时装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独特魅力。
据传,纪梵希在一次聚会上初次见到赫本,就被她身上那件简单的白色亚麻连衣裙和清澈的眼神所吸引。他立刻意识到,这位女演员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时尚潜力,她就是那个能完美诠释他“现代、优雅、简洁”风格的人。这次相遇,可以说是为两位时尚巨匠的传奇合作奠定了基础。
"合作:时尚界的天作之合"
纪梵希为奥黛丽·赫本量身定制的造型,彻底改变了她的银幕形象,也重新定义了女性时尚的优雅。他们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标志性设计:" 纪梵希为赫本设计了许多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单品,

相关内容: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女演员。1948年,出演了银幕处女作《荷兰七课》。1952年,主演了音乐剧《金粉世界》,凭借该剧获得了托尼奖最佳女主角奖。1953年9月2日,主演的爱情喜剧片《罗马假日》上映,凭借该片获得了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奥黛丽.赫本)

于贝尔·德·纪梵希 时尚界的传奇设计师,1927年2月21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博韦,2018年3月10日去世,享年91岁。他身高1.98米,毕业于巴黎艺术学校,1952年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纪梵希工作室”‌

(于贝尔·德·纪梵希 )

1953年的巴黎,26岁的纪梵希打开工作室大门时,绝对不会想到,眼前这个被他认错人的姑娘,会改变他一生的轨迹。

当时还是新人的赫本,急着为电影《龙凤配》找戏服。她裹着件旧风衣冲进纪梵希的工作室,当时设计师以为她是另一位刚刚出名的演员,便皱着眉头扔给她三套样衣试穿——没想到这个瘦得像竹竿的姑娘,愣是把死气沉沉的灰色套装穿活了。设计师惊叹赫本将服装演绎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这次试装不仅让赫本获得 《龙凤配》的三套经典戏服(牛津灰套装、刺绣晚装、芭蕾舞裙),更奠定了纪梵希作为赫本御用设计师的地位,从此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电影上映后,全好莱坞都在打听:那个在码头上把羊毛裙穿出仙气的姑娘,到底是哪位神仙的剪刀所做?

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纪梵希设计的小黑裙成为20世纪时尚标志,而《甜姐儿》的15套造型至今仍是影视与时尚跨界合作的巅峰。纪梵希擅用简约剪裁与夸张色彩,完美契合赫本独特的优雅气质,这种风格被后世称为“赫本风”。

纪梵希一生没有结婚‌。他对赫本的感情超越了普通的朋友成为设计师与缪斯的关系,他暗恋赫本长达42年。

赫本结婚三次,婚纱全是纪梵希的手笔。第一次婚礼的蕾丝头纱里缝着《罗马假日》的台词胶卷;二次婚礼时的粉色裙子下摆,用金线绣着巴黎地铁7号线的路线图——那是他俩当年找布料常走的路。最狠的是第三次婚礼,他把自个儿的白头发纺成线,织进了新娘头纱里。记者问起这事,赫本眨眨眼:“他说这是防伪标识。”


1957年纪梵希搞了瓶叫“禁忌”的香水,前三年只给赫本一个人用。配方表上写着看不懂的化学符号,后来才知道那是他俩初见那天的日期。有回赫本拍戏受伤,纪梵希愣是往香水里加了瑞士雪山的松针味,说能“镇痛”。这瓶香水如今摆在博物馆里,标签上就一句话:“闻起来像友情,但保质期是永远。”

1992年秋天,纪梵希包了架飞机接重病的赫本回瑞士。机舱里塞满她最爱的白百合,空乘偷偷吐槽:“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要在云上种花园。”赫本缩在花堆里笑:“休伯特,下辈子我给你当裁缝吧?”老头转身假装找花瓶,其实在抹眼泪——就像42年前,他躲在工作室帘子后面,偷看试衣间里第一次发光的女孩。

现在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还能看见那条价值467万美元的小黑裙。凑近看第二颗纽扣,灯光下隐约有根睫毛——那是24岁的赫本试衣时掉落的,被纪梵希偷偷缝了进去。

1993年赫本去世,纪梵希在她的葬礼上为她扶灵,并在晚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给奥黛丽的爱》的书,记录了他为赫本设计的所有作品‌。赫本走后,纪梵希将她临终前赠予的蓝色毛衣锁进保险箱,钥匙扔进了塞纳河,两年后宣布退休。两人42年的关系,成为艺术界最纯净的知己典范。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