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近年来,中国啤酒市场确实呈现出“国啤当道”的态势,像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哈尔滨啤酒、百威(中国)等国内品牌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精酿啤酒(Craft Beer)也在中国蓬勃发展,从最初的少数人的爱好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你提到的“17款‘精酿啤酒’以及它们背后的代工厂”这个具体数字可能并不固定,因为精酿啤酒的品牌和代工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很多精酿品牌会选择与大型啤酒厂合作进行生产和灌装,这被称为“合作酿造”或“委托酿造”(Contract Brewing)。大型啤酒厂拥有先进的生产线、规模化的物流和分销网络,这对于新创的精酿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以下,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在中国市场上比较知名、并且背后有大型代工厂支持的精酿啤酒品牌(这里不限于17款,而是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些知名的、部分采用代工模式的中国精酿啤酒品牌:"
1. "三得利(Asahi)旗下精酿系列:"
"品牌:" 三得利精酿(Asahi Craft Beers),例如 Asahi Manzanilla 欧盟精酿、Asahi 精酿淡色艾尔、Asahi 精酿世涛等。
"代工厂:" "三得利(
相关内容: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作者君要努力
大家好啊,我是作者君。去年这篇”水啤之上,进口啤酒之下,选国产精酿啤酒(艾尔)!“,收到了不少爱酒的值友的评论收藏,写完以后其实作者君心里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有拿出这些代工厂的实际的啤酒来做一个横向的评测。今年终于通过网上和线下超市各种渠道,有些是趁着搞活动买的,一共凑齐了15款啤酒,可能最后成文的时候还会增加。但是不管多少啤酒,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作者君的碎碎念
为什么会选择上述这些啤酒?

作者君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选择一些市面上比较容易购买到的啤酒和品牌。IPA酒虽好,价格决定了也不能天天喝,再加上超高端啤酒德的酒精度数比较高,也不适合日常拼酒或者吨吨吨。还是想做一期日常口粮啤酒的评测,方便大家筛选平价高品质的啤酒。
这次除了这些国产品牌,还加入了对照组,日本的麒麟啤酒。加入的原因是因为这款啤酒也是中国产的,如果日本品牌能酿出好的啤酒,从技术、原材料、酿造工艺来说,国产品牌也能做到。
国啤现状:工业水啤、拉格、艾尔、精酿啤酒,傻傻分不清楚

根据作者君对啤酒的了解,目前国产啤酒对于爱好者口中的啤酒分类还是比较混乱的。原因是啥呢,就是拉格和艾尔,传统定义上采用上面酵母发酵或者上发酵的方式就是艾尔啤酒。下发酵的啤酒就是拉格。如果只是喜欢网上搜索的很多啤酒爱好者的了解可能就止步于此了。
但是很多爱好者不知道的是,其实拉格也有精酿啤酒,工业水啤也有采用上面发酵工艺的啤酒。就拿作者君家乡的啤酒“泰山啤酒”来说,好多年以前生产的“克利策”啤酒,就已经采用上面酵母发酵。而且还有混合发酵的啤酒,你说它是拉格还是艾尔。更有趣的是“精酿啤酒”,在漂亮国形成的,是一种文化象征,后来才被定义为“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的啤酒”。但是仔细推敲,很多精酿啤酒为了提高风味和酒精度,“狠活”也不一定少。
另外有的朋友认为,精酿啤酒就是不能大规模上市,但是酒厂只要销量好,它的产能是会扩大的。产能扩大,工业化就是必然的。再说产量小,就代表工业化水平低吗,那可不一定。更别说很多精酿品牌都被百威英博、嘉士伯这样的跨国啤酒公司收购了,技改之后酒质并没有下降多少,但是工业化水平是真的上去了。

其实对这部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阵子国家刚刚出台的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的啤酒部分,新的标准就是把市面上大部分的啤酒分类的术语,比如小麦啤酒、白啤酒、浑浊啤酒,都囊括了进去,唯独没有工业水啤和精酿啤酒。虽然避免了酒厂更换包装的麻烦,但是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需要大家多了解一些啤酒知识。
不过说到底,酒最终还是要喝的,评价一款酒的好坏,还是要看好不好喝。
上次作者君的水文介绍了几个国内主要的啤酒代工厂,邯郸优布劳、杭州千岛湖、嘉兴喜盈门、潍坊阳春、泰安泰山、湖州特思拉。 看过上期文章的朋友对”北有优布劳,南有千岛湖“这样的啤酒代工格局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想要关注这些酒厂的朋友可以翻出上期的文章看一下,这里就不再过多介绍了。这次主要补充的是上期没有的几个代工厂。
斑马(安徽)通达

工厂在安徽省阜阳市,原来是斑马精酿的自建工厂。后来应该是工厂的产能扩大了,所以慢慢的开始接OEM订单了。这座代工厂,是典型的精酿啤酒 厂产能扩大后的代工厂。目前是作者君比较喜欢的啤酒。它生产的啤酒的特点就是麦芽的香气浓郁,杂味很少。
自有品牌:斑马精酿
代工品牌:斯坦根、盒马
浙江(衢州)倬云生物
倬云生物前身是衢州巨力啤酒厂,后来几个酒厂合并后改名国光啤酒被英博和百威收购,变成了百威英博的衢州分公司生产哈尔滨和国光。最后又被当地的企业买回来,改名倬云生物,技术实力是有的,只是喝着有点偏向IPA的口感。这次测试的啤酒也有来自京东京造品牌的一款啤酒,代工厂正是倬云生物。
自有品牌:暂无
代工品牌:京东京造、京东京造果啤
因为涉及的啤酒数量比较多,又无法一次性消耗容易造成浪费,所以分几天进行评测。这次评测作者君想要做一个对比评测,就是把价格、品牌相近的啤酒分组对比评分,最后汇总。这次参与评测的啤酒品牌作者君已经列在下面的图片里面了。

低价啤酒也有好口感:三款低价精酿啤酒的对比
天湖啤酒9°(小麦啤酒)


tianhu 天湖啤酒 原浆白啤 330ml*6听
¥18.89起
全网底价
这是本次单瓶最便宜的啤酒,两块多的价格的话,同价位的也就是崂山和哈尔滨啤酒了。天湖啤酒9°这款啤酒喝起来还是不错的,刚入口虽然度数不高但是没有很水的感觉,中后段杂味比较多,有一点点酸味还有一点铁锈的味道,这也是很多国产啤酒的通病。喝完后专门留下了罐子闻了一下,有一股淀粉的味道,应该是为了控制成本,麦芽粉碎的太细导致的。
鲸都鲜酿精酿啤酒

来自山东阳春啤酒厂的啤酒,去年作者君就买了一箱24瓶,今年就买了一瓶活动价格买入的,整箱买的话价格应该比天湖要贵。这款酒体验下来非常不错,首先它的酒体呈浑浊状,应该是使用了艾尔的发酵工艺,入口后二氧化碳带来的沙口感比较重,麦芽的香味比较突出,中后段有一点苦味,但是非常轻微。这款啤酒性价比真的非常不错,值得购买。
即刻酿造德式小麦白啤


ACMEBREWING即刻酿造德式小麦精酿白啤酒精酿啤酒500mL*12罐整箱听装
京东
¥49.90起
实时低价
本来以为是哈尔滨或者长春即刻产的,没想到是德州青源啤酒厂产的,德州这个产地躲都躲不过去。一看产地本来是不想喝的,后来一想买都买了,不喝说不过去。然后就喝了一罐,说说口感,啤酒整体还是可以的,有一点酸味,但是被它这个奶油口感压了下去,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连续喝不会像其他啤酒那样杂味慢慢累计,而是呈现一种奶油般的水感。虽然是德州产的啤酒,但是综合下来还算是可以入口。
小结:这三款啤酒,个人更倾向于鲸都鲜酿精酿啤酒。
同一个带代工厂有什么差距:斑马通达两款啤酒对比
斑马小麦白啤酒

这款斑马精酿小麦白啤酒,酒精度数是3.5°,比起同样为斑马代工的斯坦根小麦白啤来说,度数要低一点。但是这个3.5°的啤酒,口感反而非常匀称。并没有因为度数低,啤酒的水感就重。中段的麦芽香气也是非常的突出。加上超市才卖3元一瓶的价格,非常适合朋友聚会小酌。
斯坦根小麦白啤

这款斯坦根的精酿德式小麦啤酒,作者君去年和今年都是买来当口粮的啤酒。品牌来自奥丁格,这个品牌是进口的、国产的都做,而且都还做的不错。这款啤酒同样来自安徽斑马通达代工的啤酒,个人感受,跟入门级别的德啤可以打个来回。味道非常均衡,几乎没有什么杂味。麦香味比较突出。单瓶4元的价格,性价比也比较突出。
小结:高度数的斯坦根小麦白啤要更好一点。
到底怎么样:解惑两款乌苏
乌苏啤酒(wusu)经典红乌

一开始对乌苏的这几款啤酒报有的希望还是挺大的,没想到喝完有点失望。乌苏这款红乌苏配料表里加入了大米,然后酒精度4.0°是要高于普通的水啤3.3度的。入口后有一点啤酒的味道,包括加入大米后的沙口的味道都很少,整体呈现非常柔和的感觉,中后段就戛然而止,没有任何味道了。喝完后因为酒精度高,上头很快。过去应该不是这个味道吧,有没有喝过老乌苏的朋友说说以前是什么味道。
乌苏楼兰秘酿

乌苏楼兰秘酿也是来自乌苏的啤酒,生产厂家是嘉士伯的天目湖啤酒厂。比起经典红乌苏来说,这款酒的度数来到了6.0°,基本上来到了IPA啤酒的度数。同样加入了大米,这款应该可以算是红乌苏的加强版本。这款酒入口确实跟红乌苏有些许不同,它沙口很小,酒体比红乌苏浓稠。中段的甜味很好的掩盖了6.8°的高度酒精味,后半段有些许浓郁的口感。但是对比国产精酿来说依然比较寡淡。
小结:两款都像是加强版本的“工业水啤”
水啤厂转型的典范:比利时风味啤酒黑狮和雪堡
雪花啤酒黑狮

这款跟珠江雪堡都是比利时风味的啤酒,都加入了芫荽籽、橙皮、橘皮等提升风味。不同的是雪花黑狮加入了果胶,酒体会浓稠一些。雪花黑狮倒出后泡沫比较绵密,消散比较慢,加上浑浊的酒体,已经达到了国产精酿啤酒入门水平。入口后就能发现贯穿整个酒体的酸味,不同于其他啤酒,这个酸味像是被可以调出来的,酸味过后有一点点麦香收尾。华润雪花还是有实力的,如果超市全是水啤的情况下,选择雪花黑狮也不错。
珠江雪堡

珠江雪堡也是一款工业水啤厂开发的国产“精酿啤酒”。采用的也是比利时风味啤酒的方案,不过这款里面有加入香精。对比上面的雪花黑狮,珠江雪堡更像是跟水啤一个产线下来的东西,然后加入香精调味。观察酒体,倒入杯中酒液呈淡黄色,入口泡沫没下去的时候沙口味较重,泡沫下去后味道偏甜,有一点橙皮的酸味,后半段水感较重,出现一点玫瑰花的香味。不难喝,但是味道偏向果啤。
小结:我选雪花黑狮,已经达到精酿啤酒的及格线了。
新晋酒厂消费者该不该买账:10分闲IPA和全麦精酿
10 分闲IPA西海岸花魁

这款酒是湖南湘见精酿产的IPA啤酒,一开始作者君买这款啤酒是因为对它配料表里的特种麦芽比较感兴趣。本来想这个价格买ipa也就是说说而已,没想到打开后啤酒花香气十足,虽然苦味贯穿喝酒的前后,竟然算是摸到了IPA的门槛,只是感觉中段的水感比较严重,然后果香比较突出,如果是double应该更好。这样算下来3快多一瓶的价格还是超值的。不喜欢啤酒苦味或者没喝过IPA的朋友,想要尝试不要一次性买很多,这个尝鲜装就很好了。
10 分闲幻境全麦精酿

这款跟上款是一个酒厂生产的,这款的酒花香气就不如西海岸花魁突出了。酒液比较清亮刚入口有一点沙口,中后段麦香味突出,夹杂着一点酸味,中规中矩。如果我选的话,我还是会选喝哪个西海岸花魁。
小结:10 分闲IPA会更好一点。
南北大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海底捞德式小麦啤酒(罐装)

好酒要留到最后,这次海底捞的啤酒一共有两款,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代工厂。罐装的,是邯郸优布劳代工的,瓶装的,是千岛湖代工的。这两个代工厂也是国产精酿啤酒最出名的两个代工厂。这次两个代工厂说是南北大战也不为过。优布劳这个酒厂的啤酒还是非常有实力的,一入口就能感受到酒体的浓郁,中段的酒花香气非常突出,也是给作者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优布劳的酒花应该是用的进口酒花。完全的德国啤酒的工艺,就是可以酿造出优秀的啤酒。
海底捞德式小麦啤酒(瓶装)

这瓶德式小麦啤酒,是本次评测的“酒王”,瓶装的啤酒确实有优势,可惜没有买到瓶装的优布劳,不知道瓶装的优布劳能不能与之一战。从图上很多朋友也可以看出,这款酒的酒体已经达到了浓郁的程度,入口后这款啤酒也是非常的浓郁,中后段有一点酸味,能喝的出来是啤酒发酵后残留的酸味,并不是添加剂的味道。
胖东来精酿小麦啤酒(线下购买)

来自胖东来的东来精酿,也是最近比较火爆的一款国产精酿啤酒。4.7°的酒精度,本来作者君以为会跟5.0°的海底捞啤酒有较大的差距。仔细一喝,还真的没有想象中差距大。胖东来这款精酿啤酒比起5.0°的海底捞,只是在中后段有些许的水感和苦味,但是也算是不错的国产精酿啤酒了。只是目前胖东来的名气比较大,所以活动会少一点,性价比不是那么突出。
小结:三款都是不错的啤酒,海底捞德式小麦啤酒浓郁度最佳。
土建老板转型卖啤酒,白龙湖啤酒口感如何
白龙湖精酿啤酒手工酿造德式白啤

这款酒是搞活动凑单买来的,1L装的啤酒,价格却不贵。代工厂成都霍士丹是一个新建的酒厂,老板原来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后来转型做了酿酒生意。这款啤酒倒出后浑浊度还是不错的,一入口就有种饭店里喝的扎啤的感觉,酒体杂味非常少,甚至带有一点甜味,啤酒本身的风味保持的非常不错。盲猜应该是使用了粗过滤,一看保质期12个月,这么长的保质期跟瞬时杀菌技术和马口铁罐体肯定是分不开的。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减少过滤环节带来的啤酒当中营养物质的损耗,确实是一个低成本制造高品质啤酒的好方法。
小结:其实更像是路边打的精酿散啤,杂味很少,还不错。
最后收到的啤酒
京东京造德式小麦

因为京东京造这款啤酒作者君拿到手最晚,所以放在了最后。京造的德式小麦啤酒代工厂是浙江衢州倬云生物,前面也说了,是一个有历史的酒厂。我看了一下,这家酒厂不仅仅做普通啤酒,还代工果啤,最近好价性价比也比较高。这款啤酒的口味其实有点偏向IPA,就是入口后,有明显的苦味贯穿前后,中后段的口味有点像是百威阿加强版。如果5元以上,价格就有点高,最好来到4元还是比较能接受的。
小结:买是可以买的,但是原价买就有点不值。
麒麟一番榨(对照)

对照组选择了麒麟一番榨,作者君加入这组对照,为的就是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这款酒的价格是6.9元,在这次作者君购买一众精酿里也算是价格比较高的一款啤酒了。其实像是物资比较匮乏的日本,他的酿酒工业的发展比我们要困难很多。
这款啤酒打开后,可以闻到非常典型的纯生啤酒的气味,酒体比较透明清亮,在啤酒种类上应该算是“纯生”啤酒,离着精酿啤酒比较远。入口后立马能感受到纯生啤酒的沙口味,中段苦味比较突出,后半段竟然还保留了比较浓郁的麦香味。
小结: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邻居酿的酒,也就那样吧。
结论:谁才是国产精酿的第一梯队

优布劳代工的海底捞,千岛湖代工的海底捞、东来精酿,斑马通达代工的斯坦根和自有品牌斑马精酿。几乎就是国产啤酒代工的第一梯队,各有所长。比如千岛湖代工的啤酒在酒体的浑浊度上有优势。优布劳则是在啤酒花香气上有优势。而斑马通达则是在麦香的香味上优势明显。而这背后的各家应该是有自己的“独家配方”。这三家的精酿啤酒的口感,最终差距甚至不如瓶装和罐装的差距明显。建议消费者在选购这三家的酒的时候,不用考虑代工厂盲选就可以。
一二梯队之间,鲸都鲜酿

鲸都鲜酿去年是作者君的口粮啤酒,今年对比这十五款啤酒后,发现性价比依旧很高。这家来自山东的酒厂,前身是青岛啤酒收购的山东安丘啤酒厂,后来独立后开始生产精酿啤酒的道路。凭借扎实的投料和较好的尾端杂味控制,其实已经达到超越第二梯队的存在。

第二梯队,倬云生物代工的京东京造啤酒和湘见精酿生产的10 分闲IPA西海岸花魁,倬云生物应该算是传统啤酒厂改造的典范,工业水啤的生产线改造成精酿啤酒的路线。倬云生物的口味偏向IPA的苦味,应该这条生产线继续改造后期生产ipa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10 分闲IPA西海岸花魁,湘见精酿代工的,这个酒本身就是IPA,不过这个价格性价比非常不错,如果可以保持,一定会有一部分喜好苦味IPA的人群喜欢。

第三梯队,可以给华润雪花黑狮和德州青源代工的即刻酿造小麦白啤华润雪花酒厂的实力毋庸置疑,产线也是从传统工业水啤生产线改造而来的,麦香比较突出,但是在精酿啤酒时代,彻底的抛弃过去工业水啤的节约成本的思路,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德州青源意识到了啤酒发酵过程中的杂味就通过奶油口感很好的掩盖住了杂味。这两家酒厂的特点是虽有缺点,但是依然超出国产精酿啤酒的及格线。
其他的比如天湖、珠江雪堡、10 分闲幻境全麦精酿、白龙湖这几家就没必要在细分了,这几家的特点是,刚好满足“国产精酿”的及格线,拿来日常喝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不及格的只有乌苏的两款啤酒和麒麟的一番鲜榨,不过这个不及格,也只是按照国产精酿的标准看。作为一款酒精度加强过后的“工业水啤”来看,这三款啤酒是完全及格而且优秀的。

以前的乌苏上头靠的是杂醇比较多,喝多了上头。现在的乌苏酒体非常纯净,无法依靠杂醇提供上头的感觉,调酒师就走“口感柔和,高酒精度”的路数。既保留了乌苏啤酒的特色,又不会因为杂醇影响饮酒者的健康。这就是国际大厂的实力。
麒麟的一番鲜榨,其实具体的啤酒分类应该属于纯生,作为一款“工业水啤”来说还是要比作者君喝过的其他工业水啤用料上要更加充足,麦芽香气也相对浓郁。只是但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既不如国产纯生价格低廉,又不如国产精酿口感浓郁,性价比十分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