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作为Inditex集团旗下的品牌,以其快速时尚和紧贴潮流的商业模式而闻名。近年来,Zara确实在某些地区和特定情况下,呈现出向“大店模式”发展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完全放弃其核心的快时尚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Zara走向大店模式的趋势:
1. "提升品牌形象和体验:"
"旗舰店效应:" 开设面积更大、设计更现代、购物体验更丰富的旗舰店(Flagship Stores),可以显著提升Zara的品牌形象,使其不仅仅被视为一个提供基本款式的快速时尚品牌,而是具有设计感和品质感的时尚选择。
"增强互动性:" 大店空间允许设置更丰富的展示区域、更舒适的试衣间、甚至咖啡厅、书店等延伸业态,增加顾客的停留时间和购物乐趣。
2. "增加单店销售额和利润:"
"更高的客单价:" 更大的空间可以陈列更多种类的商品,包括更高价位的单品、季节性重点款式和设计师合作款,从而吸引顾客购买更多,提高客单价。
"提升坪效:" 通过优化布局和商品陈列,大店可以在有限的面积内实现更高的销售额(坪效),尤其是在租金和人力成本较高的核心商圈。
3. "适应不同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核心商圈布局:" 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
相关内容:
据了解,Zara南京新街口旗舰店零售面积超2500平方米,并带来了亚洲市场的首个Zacaffè和自动传输系统,以及全球首个Zara自助售卖机、潮流自拍舱以及Zara沙龙。而这样的大店形式,实际是近期品牌门店策略不断调整后的结果。
以南京为例,Zara在近一年内关闭了水游城和虹悦城两家商场店,除了上述全新亚洲旗舰店外,在南京仅剩一家门店。相似的门店调整也发生在其他多个城市。例如,Zara在近期关闭了上海五角场的门店,去年则在北京关闭了丽泽天街、石景山万达门店。与此同时,Zara方面表示,上海和北京的全新旗舰店正在计划中;深圳壹方城门店目前也正在进行翻新,预计将于4月重装开业。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4财年末,集团共运营5563家店铺,并持续推进店铺优化升级,全年开设257家新店,254家店铺重新装修,其中121家进行扩建,386家门店优化或合并,相较去年的5692家则已关闭了100多家门店。
期内,集团营收同比增长7.5%至386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9%至59亿欧元,均创历史新高。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财报数据体现出Zara的门店策略是有效的,大店策略不仅有利于线上线下结合,也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提高运营效率。
虽然门店调整策略初见成效,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挑战仍然不可小觑。
据Inditex集团财报,2024财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及其他地区业绩占比下滑至15.7%,在2023财年这一数字为16.9%。而这并非该地区首次业绩占比下滑,2020—2023年,Inditex集团在亚洲及其他地区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3.2%、19.7%、18.1%、16.9%,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业绩占比下滑的背后,是中国服装市场竞争的加剧。艾媒咨询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掀起“国潮热”,国货品牌纷纷开始崛起。与此同时,UR、Shein希音等快时尚行业的后起之秀也在大展身手。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希音的营收达到了227亿美元,而希音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585亿美元的年营收,这一目标超过了H&M和Zara的年销售额总和;目前UR全球门店超400家,2024年天猫“6·18”榜单中,UR位居女装店铺销量榜第二、服装店铺销量榜第三,均在Zara之上。
周婷认为,当前Zara们的选址逻辑正在由商场店到独立店,由市区到高端社区。同时,关注重点也在由销售到服务和体验。品牌未来的发展将贯彻“一城一店一网”策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让线下承载更多功能,发挥更大效能。
时尚领域专家张培英指出,Zara在品牌升级的过程中,应回到产品本身,做好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否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信心、保持品牌忠诚度才是最大的考验。
北京商报记者 蔺雨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