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日记|Gucci高招反讽,包包上印“FAKE”,竟为宣传“真品”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Gucci将“FAKE”印在包上的行为:
1. "反向营销与潮流玩梗 (Reverse Marketing & Trend Play):" 在社交媒体和潮流圈,“FAKE”或“仿冒品”有时被用作一种戏谑、自嘲甚至是一种身份的标签。比如,一些年轻人可能会用带有“FAKE”标识的物品来玩梗,表达一种“我懂这个梗”、“我和潮流同在”的态度。 Gucci此举,可以看作是主动拥抱并玩转了这个潮流文化。通过在正品上印上“FAKE”,他们直接参与了这场讨论,甚至将“假货”的标签玩成了自己的营销点。这是一种非常大胆的营销策略,利用了年轻人追求个性、解构权威的心理。
2. "讽刺与反思 (Satire & Reflection):" 从更深层次看,这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一方面,它讽刺了奢侈品行业自身对“假货”的焦虑以及与之相关的昂贵打假成本;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在“真假”界限日益模糊的当下,品牌与消费者、潮流之间复杂的关系。品牌似乎在说:“我知道大家都在讨论‘假货’,甚至以此为乐,我们不如直接把玩这个概念。”
3. "限量版与稀缺性 (Limited Edition & Scarcity):

相关内容:

在这个不乏创意的时代,想吸引消费者不能光靠品牌的名气,还要有独特的设计。最近,奢侈品品牌Gucci就在创意上连放“大招”,不仅“复活”了半个世纪前流行的“贾姬包”,创意总监Alessandro Michele更是“脑洞大开”卖起了 “假货”。

所谓“假货”,其实是Gucci于今年秋天推出的“Fake/Not”系列。该系列每件单品都被印上了“FAKE”字样。事实上,当很多市面上的“FAKE”都在极力掩饰身份时,Gucci却直接把“FAKE”印在新品上,无疑打了很多“山寨货”的脸。而在双重否定的黑色幽默背后,却隐藏着Gucci的一段历史。

上世纪80年代,Gucci曾沦为仿冒品最多的奢侈品品牌之一。当时,印着Gucci品牌Logo的仿制品充斥在市场,甚至成为了缔造“街头文化”的重要一环。对此,Alessandro Michele大方地用“Fake”“Not”的字样,调侃着品牌的这段“黑历史”。

而在高端时尚与街头潮流融合的当下,Gucci将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复古老花与亮黄色字母印花相结合,立刻赋予了单品浓郁的“街头感”,这种奢侈品与潮流碰撞的冲突感,也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多元审美。

新京报记者 于梦儿

编辑 李铮 校对 李世辉

图片 Gucci官方微博截图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