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确实为许多小商家提供了将自身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最终成长为知名品牌的绝佳机会。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依赖于多个关键因素的协同作用。以下是直播带货如何将小商家带成大品牌的主要途径和要素:
1. "精准触达与快速曝光 (Precise Reach & Rapid Exposure):"
直播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精准的用户画像系统。通过直播,小商家可以直接面向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目标消费者,快速提升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打破了传统小商家受限于地域和资源的推广瓶颈。
2. "建立信任与情感连接 (Building Trust & Emotional Connection):"
直播的实时互动性是关键。主播通过生动讲解、试用演示、解答疑问、甚至坦诚沟通,可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建立信任感。小商家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工厂、仓库、团队,或者分享创业故事,让消费者了解品牌背后的“人”,形成独特的情感连接,这对于品牌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3. "品效合一的转化路径 (Integrated Branding & Sales Effectiveness):"
直播带货实现了“边看边买”的即时转化。消费者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可以直接下单购买,缩短了从认知到购买的过程。高转化率不仅带来了直接销售额,也验证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品牌潜力,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4.
相关内容:
背靠“中国钓具之都”山东威海,渔具商家巧渔夫从家庭小作坊逐步发展为规模工厂,并完成品牌化转型。“有一款新品做自播,十几个小时售空2000根新品鱼竿备货。线上爆火也带动了线下销售。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推广,越来越多经销商与我们携手,我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得更响、更远。”巧渔夫创始人张永杰说。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能分析,钓具产业之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被几个国际巨头占据,后来者只能以代工方式加入产业链。直播电商通过打造新的流通模式,让消费者成为生产设计的一环,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及时反馈的新型商业互动模式,促进了产业创新和消费热点新增。
日前发布的《2024抖音电商中小商家直播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超200万家中小商家借助直播带动销售增长,开启自播的中小商家数量同比增幅达165%,其自播销售额累计超过6591亿元。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李勇坚表示,据估算,电商行业增量的八成以上来自直播电商,且其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同时,直播电商已成为推动中小商家创新创业、带动社会就业、促进普惠发展、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塑社会生产链条的关键力量。
经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测算,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直播电商零售额达4.3万亿元,其强劲的增长势头为电商行业贡献了80%增量。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踊跃加入直播电商,与淘宝、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共同构筑起多元化的直播电商生态,合力推动行业增长。
刘能分析,越来越多“小而美”的细分产业、商家和品牌正从直播电商平台获得成长创新的空间,过去的流通模式下难以被发现的细分需求和市场,通过直播电商平台被看到。直播经济释放了消费者的表达意愿和能力,增进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凭借高互动性的即时传播方式,能更快捕捉到消费市场的新需求新浪潮,成为新消费趋势的“启动器”和“试金石”。
李勇坚认为,2024年,直播电商中品牌做自播的比重接近52%,直播电商已成为品牌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2024年1月至11月,人均直播电商购物支出为7600元,低于电商大盘的人均1.2万元,直播电商仍有增长空间。
直播电商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推动越来越多商家销售额增长。抖音电商对外事务总经理张蓓蕊透露,2024年,平台上超19万家中小商家通过直播实现销售额超百万元,超24万家中小商家的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100%。自播超300天的中小商家数量同比增长66%,自播销售额超百万元的中小商家数量同比增长74%。
刘能分析,直播电商在销售过程中将产品所处的生态场景直接传递给消费者,提供产品的使用场景和线索。这一沟通模式增强了消费过程中的信任感,从“见商品”到“见文化”,从“重使用”到“重体验”,消费者的期待从单一的使用价值向更丰富的信任价值、情感价值叠加。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落地应用,对传统直播电商的直播模式、流量分发、成本结构等带来了巨大影响。“当下企业积极完善直播生态,借直播带货塑造品牌、拉动销量,行业规范与专业程度同步推进。展望未来,伴随技术革新与市场优化,直播带货将持续迸发活力,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稳固支撑消费市场繁荣。”李勇坚说。(记者 黄鑫)
来源: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