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信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确实对HbA1c的纳入以及新型降糖药物的地位进行了重要更新。这标志着糖尿病管理理念的进步,更加注重个体化、早期干预和药物治疗的多元化。
以下是中国新版糖尿病指南(2022年版)的十大更新要点,重点围绕HbA1c纳入诊断标准和新型降糖药物地位提升:
1. "将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核心更新":这是本次指南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指南正式将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一个独立标准。
"具体标准":当HbA1c水平 ≥ 6.5% 时,可诊断为糖尿病。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 ≥ 7.0mmol/L,或随机血糖 ≥ 11.1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 ≥ 11.1mmol/L),并允许在不同检测方法间进行结果换算(如需)。
"意义":HbA1c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检测方便、稳定,无需空腹,更适合人群筛查和常规监测,有助于更早地发现和诊断糖尿病,尤其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2. "强化早期筛查与干预":
鉴
相关内容:
要点一:患病率仍在上升,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 至 2017 年达到 11.2%。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要点二:首次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要点三:HbA1c目标应个体化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要点四:新型降糖药物地位提升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一种降糖药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应采用 2种甚至 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 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
要点五:2型糖尿病患者要减重
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
要点六:要开运动处方
成人 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 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应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慎行运动治疗。
要点七: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推荐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要点八:新增“低血糖分级”定义
I级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且≥3.0 mmol/L;
II级低血糖:血糖<3.0 mmol/L;
III级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要点九: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远离烟草
新版指南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要吸烟及使用其他烟草类产品及电子烟,并尽量减少二手烟暴露。
要点十:强调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至少应每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新型降糖药物GLP⁃1RA和SGLT2i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来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37(4) : 311-398.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房颤科普》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靠谱、有用的房颤防治知识!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