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或新上线特卖区,电商巨头纷纷瞄准“五环外”消费市场新蓝海

是的,您观察得很敏锐。近年来,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等电商平台,都在积极布局和发力“五环外”人群,也就是更广阔的、居住在核心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以及乡镇区域的消费者群体。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和战略考量:
1. "市场潜力巨大:" "人口基数大:"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在继续,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外围。这部分人群的总消费体量非常可观。 "消费需求升级:" 随着这部分人群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础生活必需品,而是更加多元化、品质化,甚至开始追求和核心城区相似的消费体验。 "下沉市场红利见顶:" 核心城市的“下沉”市场(如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增长空间逐渐缩小,而“五环外”及更外围市场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2. "巨头竞争加剧:" "争夺增量市场:" 各大平台都希望在新一轮的市场增长中占据有利位置,“五环外”成为了重要的增量战场。 "完善服务生态:" 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有助于平台完善其服务网络,提升全国性的市场渗透率和用户粘性。
3. "平台自身战略调整:" "补充一二线城市业务:" 在一二线城市面临增长瓶颈

相关内容:

近日有消息称,手机淘宝特卖区已启动灰度测试,部分用户已可以在App中搜索到。特卖区将以“极致性价比”为最大卖点。记者今天就淘宝特卖具体上线细节向阿里巴巴相关部门求证,对方表示暂时没有进一步信息可以透露。

不过,淘宝“亮剑”拼多多,掀起电商新一轮竞争早在业界意料之中,一场激战箭在弦上。

淘宝特卖剑指拼多多

测试信息显示,用户打开淘宝,搜索关键词“纸巾”,在搜索栏里除了“全部”、“天猫”、“店铺”、“淘宝经验”这几个分类,还出现了“便宜好货”这一分类,价格低于同类产品在“全部”及“天猫”一栏下的售价。

招商方面,特卖区对价格竞争力有明确要求,所选商品除了要够便宜,同时还需签署全场包邮、正品保障、48小时发货、7天无理由退货、退货险全覆盖等服务承诺。

在去年3月,淘宝特价版APP就悄然上线,8月,淘宝在支付宝首页推出了“拼团”版块。

3月21日,淘宝总裁蒋凡在“2019中国品质惠经济盛典”上宣布将聚划算升级为“阿里集团品质惠经济战略窗口,全球消费者品质惠生活首选购物平台”,未来要孵化1000个全球产业带,引爆30000个品牌,将品质惠生活方式带到200个低线城市。“我们从来不相信消费降级,但我们知道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只是不同消费者的起点不同,我们希望帮助中国10亿消费者实现消费升级和品质购物。”蒋凡如是说。

他提出,聚划算下一步的任务将是,让中国四五线城市,乡村消费者可以买到品质好,价格实惠的商品;帮助品牌和商家去触达更多消费者;帮助中国的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帮助中国更多原产地农产品的销售。这与瞄准“五环外”人群起家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提出的不少观点不谋而合。

巨头为何都盯上这块“肉”?

盯上“五环外”人群的远不止淘宝、拼多多。

在拼多多成交总额破千亿之后,2018年,京东也开始发力社交电商,在6月份上线京东拼购小程序。2018年底,京东内部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在五大业务部中专门成立了拼购业务部。

2016年,苏宁推出一款拼购产品——乐拼购,2018年,这一产品改名为苏宁拼购。

除了电商平台,就连以信息和内容为主业的今日,也趁着开拓低线市场的红利期,低调入场,跨界“夺食”。今日上线的电商平台名叫“值点”,主打优质低价购物。打开值点APP查看可发现,推荐首页最显眼的位置出现了“9.9包邮”、“签到购”、“低至5折”、“新人专享福利(1元)”等各类主打低价的优惠活动。

习惯了前两年各大平台纷纷发力跨境电商、品质消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怎么一时间,各巨头就纷纷杀入了低线市场?

事实上,互联网流量天花板日渐接近的背景下,各家平台都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三线以下城市爆发出的消费新需求无疑将成为新的“肥肉”。根据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数字消费者的现代化之路》研究报告,三四线城市居民使用电商购物的比例已经超过一二线城市。

另辟蹊径火速上市的拼多多,是低线市场潜力巨大的典型力证。据拼多多2018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在2018年拼多多平台“品牌馆”与“电器城”的产品销量中,大部分销往了四五六线城市。

阿里巴巴的年报同样显示了低线市场的巨大魅力。阿里巴巴在最新的年报中表示,2018年7月到9月这三个月里,有80%的新增用户都来自于三四线城市和乡村,淘宝新增用户主要从“加速向下渗透”获得。

“在四五线城市和中老年群体中,消费依然在以双位数速度增长。”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判断,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升级将成为资本寒冬中的新方向。

图片来源:北晚新视觉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