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光,借光影技艺传承显影千年文化瑰宝

“非遗|借光显影”这个主题非常有意思,它巧妙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核心——传承与光影艺术——结合在了一起。
这里的“借光显影”可以有多重解读:
1. "字面解读 - 光影艺术本身:" 指利用光线和阴影来创造图像或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这可以包括皮影戏、剪纸、皮影画、灯影、投影艺术等。 这些光影艺术形式本身就蕴含着古老的技艺和智慧,是视觉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引申解读 - 非遗的传承与展现:" "借光:" 指借助现代的传播媒介、技术手段、政策支持、社会关注等“光”,来照亮、扶持和传播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可能黯淡的非遗项目。 "显影:" 指通过这些“光”的照射,让非遗项目(如同底片曝光显影一样)重新显现其独特的魅力、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使其形象清晰可见,被更多人认识、理解和欣赏。
"将两者结合,“非遗|借光显影”可以理解为:"
"利用现代光影技术、传播方式和人文关怀(借光),去发掘、记录、展示、传承和活化那些承载着民族智慧与记忆的传统非遗项目(显影),让古老的文化在新的时代焕

相关内容:

即便工业化机械生产早已代替了手工作坊成为时尚行业的主流选择,但近些年,非遗的浪潮重新涌起,时尚界对这些文明瑰宝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中国服饰》2024年度开启系列话题讨论,希望为行业及社会提供关于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启发,引发当代关于东方美学的情感共鸣。当这些有着千百年历史、历经数代薪火相传的非遗被拂去时光的尘埃,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即使斗转星移,也依旧意趣盎然。当现代服装与传统非遗碰撞出火花,功能与美学的融合就具有了创新意义。在本年度专题中,我们将转换设计语言,重新审视时尚的可能性。

一块幕布,一点光源。两张方桌,五人戏班。幕布上,几张皮影在艺人操控下,随着唱腔上下翻飞,演绎着人间悲喜和神怪传说。

皮影戏,是一种用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俗称“灯影戏”或“影子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被称为现代电影的鼻祖,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亦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影迹循踪

我国影戏造型观念和造型材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九“博弈嬉戏部”影戏一章中记载:“宋朝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吴、蜀三分战争之像。”

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说:“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易损坏。”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有“旋影戏”一词,同时也出现了刻镂影人的行业“绘革社”,其皮影戏人偶的材质由纸改为羊皮。羊皮的透明度比纸好,可以绘制彩色的人像,增加表演的娱乐性。

因此,后来皮偶成为影戏的主要造型。金代皮影戏承袭宋代,在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文殊殿金大定七年(1167年)的壁画中,绘有一幅儿童弄影戏图。画面描绘了一名儿童在一个木框形的幕后手持“影人”进行表演影戏,前面有3名儿童观看,幕布上的投影十分清楚,描绘得非常生动细致。同时,这也是现存在壁画上的最早的皮影戏造型。

至元、明两代,由于社会动荡,影戏艺人分流至全国各地,故皮影戏在此时期没有明显发展变化。虽然元代汪颢在《林田叙录》中记载有“影戏彩纸斑斓”,但是没有记载元、明影偶造型的具体特征。

明末清初之时,皮影戏艺术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很多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道具、置办做工精良的影箱、私养优质影班为傲。在当时的乡村城镇中,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随处可见。无论是逢年过节、庆祝丰收、祈福拜神、嫁娶迎客和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

我国皮影戏分布范围广、种类多、文化形态丰富,各地皮影戏的称谓、剧本、唱腔、表演、造型均不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特征。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妆染簇镂

皮影戏中的道具“影人”是根据剧中角色和衬景而设计,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想要做出栩栩如生的“影人”并不是件易事,制作流程也非常繁琐,主要分为选皮、制皮、画稿、镂刻、着色、发汗熨平、缀结七个步骤。

“影人”的原材料选择尤为考究,除不能带有白斑和伤痕的羊皮外,还多选用3-4岁的小黄牛脊背皮,因为这块皮料薄厚均匀且足够透明。经过去毛、刮挺、去脂几个步骤后,匠人会将皮料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晾晒到净亮透明时即可开始后续步骤。

匠人在雕刻前会按不同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设计出不同的形象并在纸板上绘制出“样谱”,造型设计会汲取中国古典壁画,佛像雕像,民间剪纸、刻纸,民间玩具泥塑等艺术中的养分,并从中脱胎演变而来,让作品透露出中国古典传统的韵味。制成的“影人”有的高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

之后匠人会将绘制好的图像剪下,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每一个“影人”都需要经过上千余刀的反复镂刻。由于刻制不同形态、不同部位的纹样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刻刀,故镂刻“影人”的刻刀多达三十余把。变化无穷的刀法下,人物的发丝、胡须也能被一丝一丝地雕刻出来,既将彩带雕刻得潇洒飘逸,也将人物的纱装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匠人会把制好的染料化入稍大的碗盅内,放进几块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胶,然后将碗盅放在特制的灯架上,下边点燃灯火,使染料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皮影上。 着色后还要给“影人”脱水发汗,使用薄木板夹住皮影后用烙铁或电熨斗进行熨烫,这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渗入牛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颜色更加鲜亮。

为了呈现一个完整“影人”的形体,使其动作更加灵活,最后要将“影人”身体各部位用线缝接,并在背后装上翎管,套进5根竹签棒作为操纵杆,这样“影人”就制作完成了。皮影戏的艺术之美不仅表现在精湛的刻绘方面,同时也在表演中有所体现。“影人”的造型本身没有表情变化,若想突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就必须要靠配音演员的说唱融入所操纵的“影人”之中,所以操纵表演是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表演过程中,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操纵技艺的高低对于皮影戏的演出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操纵时要求演员必须手疾眼快、动作准确,每个细微的动作既要符合剧情特定环境中的人物要求,又必须与音乐、唱腔严丝合缝地配合在一起,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戏。

在电影和电视还没有出现的年代,皮影戏就是最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都会围坐在灯光摇曳的戏台旁。皮影戏在过往岁月的漫漫长夜中,为人们增添了无数欢声笑语。

光影流转

随着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日益提升,以及国民对于非遗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近几年,非遗文化出现在时尚舞台的频率越来越高。国内外时尚界、消费市场,也都对这些结合了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在文化出海的大背景下,非遗已经成为潮流新“密码”,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让非遗文化和当代时尚之间摩擦出新的火花,中国男装品牌劲霸男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近年来,劲霸男装不断探索和构建自己的东方美学体系,希望寻找到有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的共鸣,以匠心温度链接消费者,而非追求一时的话题热度。在2023年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品牌发布秀上,劲霸选择与陕西华县的“汪氏皮影”合作,借皮影戏的雕刻工艺将皮影这种灵动、绮丽的中国传统艺术“镌刻”在男装上,为中国男装的审美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力图诠释劲霸男装与时代共进、与文化共鸣的“风华与共”品牌价值观。

代表着品牌形象与DNA的花形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中国皮影第一刀”的汪天稳亲手雕刻,这亦是劲霸对非遗这一最能体现东方美学文化元素的连续性表达。劲霸男装开创性地尝试将皮影皮料与高端面料嫁接,运用在此次成衣设计中,既保持了皮影皮料的质感,又兼具了艺术和时尚的审美表达。

正如劲霸男装首席执行官(CEO)兼创意总监洪伯明所言:“从水族马尾绣到华县皮影戏,劲霸男装的非遗合作并非浅尝辄止、喧哗取众,而是深度挖掘提炼寻找非遗技艺与品牌精神文化之间的共熔点,通过非遗技艺这一中国文化的切片,用发现的目光去重拾那些被遗落的中国智慧与精神内涵,以劲霸茄克再现千年东方美学风华流转的人文情怀与温度,彰显‘高端新国货’品牌的醇厚积淀与人文匠心。”

2022年9月5日,以“梦有核”为主题的瑞尔品牌在2023年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发布,其主题灵感来源于电影“白日梦想家”,瑞尔时尚品牌主理人兼首席设计师邱文英将皮影戏的艺术雕绘手工艺方式来呈现图案造型,舒适简约的叠穿风格贯穿始终,以简洁线条、轻盈面料为主要设计亮点,创造出颇具文艺格调且不矫揉造作的轻复古服饰风格。

“皮影的‘影人’多采用皮革制成,坚固十足;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当非遗皮影戏作为时尚元素与服装相汇,呈现的不只是传承与热爱,更是生命力的凝聚,是艺术与时尚的别样展示。”邱文英表示。

2020年10月,本土男装品牌写生联合非遗皮影戏传承人周军,在一场主题名为“灯影不息”的活动上,献上了一场时尚融合艺术的跨界演出。手上生花,表古陈情。薄薄的“影人”,被周军用双手赋予了灵魂与生命。精雕细琢的造型,巧夺天工的色彩,活灵活现的人物,悠扬细腻的民乐,一举惊艳了现场观众。

在写生男装发布的2021年春夏系列的设计中,也汲取了皮影戏为灵感。设计师提炼出皮影戏的精髓,通过写生品牌的现代感设计手法链接到服装中。在服装的细节之处,设计师也大量运用了皮影的元素、配色及印花图案,在展现鲜活设计的同时,更为民间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此次合作是非遗传承人周军首次与服装品牌合作。他表示:“以前我对写生品牌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一个有点文艺气息的时尚品牌’,但我现在有了更多感触。皮影戏跟很多非遗技艺一样,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我和写生男装希望让皮影这种生于民间的舞台表演艺术以更具创意的形式、更年轻化的表达融入人们的生活,让当代年轻人更珍视、守护和传承这种文化财富。”

“时代在变迁,皮影戏这门古老的非遗技艺也应该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被更多人接受,才能被更好推广。”“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汪天稳说。他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到皮影戏的魅力,让皮影戏和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靠时尚这个桥梁走向海外。

在新锐设计力量和本土优秀服装品牌的推动下,非遗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一张亮眼的名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文化出海的重要推动力量。不断发展的非遗文化寄托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记者相信,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增长,将会有更多本土品牌、设计师、产业集群加入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意和推广中,助力传统非遗技艺更加普遍地走入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让东方文化继续闪耀在世界文化之林。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