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姑娘火遍全网,工作十八年,不买包不逛街,攒下21㎡温馨小屋,晒晒她的生活智慧

这确实是最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和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位香港姑娘的故事之所以“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强烈的反差感:" "地点:" 香港,一个以其高昂生活成本、时尚繁荣和消费文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人物:" 工作了十八年,本该是消费能力逐渐提升的阶段。 "行为:" “不买包不逛街”,与周围环境和普遍的年轻人消费习惯形成鲜明对比。 "结果:" 积攒下了一间仅有21平方米的小屋。这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在繁华都市中显得尤为突出。
2. "价值观的讨论:" "金钱观:" 她的故事引发了关于金钱价值的讨论。是追求物质享受,还是更看重资产积累和安全感?她选择将收入主要用于投资房产,而非个人消费,代表了一种务实甚至可以说是“苦行僧”式的理财观念。 "生活方式:" 促使人们思考现代都市生活的意义。是为了追求潮流、社交和即时满足,还是应该更注重长远规划和自我实现?她的选择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可能性。
3. "现实压力的反映:" 香港的高房价是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她的故事可以被看作是高房价下,一部分年轻人为了实现拥有房产这一基本目标,而做出的极端节俭选择。

相关内容:

正文

十八年时间,她没买过一个包、没逛过一次街,攒下一张21平方米房本,转身把房本摊开给镜头看,热度就冲上热搜第一。

她不炫金不炫银,炫的是把21平方米挤出32平方米的功能:牛奶色墙、浅橡木地板、抽拉龙头、洗碗机、干湿分离卫生间、床桌一体折叠。

镜头一扫,所有东西都在该在的位置,连个快递纸壳都没多余。

为什么坚持不买包?

一只一线品牌包均价2万港币,香港2024年平均月薪约1.7万港币,等于一个多月工资。

她省下这每两万,一年省十二万,十八年就是216万,刚好够付这间房的首付。

数据摆在账本上,比任何鸡汤都硬。

为什么不逛街?

中环、尖沙咀橱窗里的灯光、香氛、导购的微笑,都是付费节目,一步踏进去,信用卡就要刷数字。

她把逛街的时间拿去查楼盘、砍价、比价、跑装修,18年下来,跑烂鞋底换来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房产证。

香港房价2024年平均每平方英尺1.8万港币,21平方米等于226平方英尺,总价约407万港币。

她靠每月存1.5万,十八年本金324万,再加利息和年终奖,刚好凑齐。

每一笔支出都被她做成表格,放在手机里,点开就是一张红线图。

她真的不羡慕别人?

她在视频里一句话带过去:早上阳光照进来,台面干净,咖啡香。

这句话比“自由”两个字更具体。

别人刷剧到凌晨,她刷装修论坛;别人晒打卡,她晒收纳抽屉。

她把欲望拆成块,把块兑换成地板、灯光、墙面,装进21平方米。

21平方米能装下多少心事?

她把床抬高一米,底下做抽屉,衣服分区竖放,省下衣柜的钱。

厨房台面切菜、洗碗、放电饭煲三合一,微波炉嵌在墙上省下操作台。

卫生间用玻璃隔断,洗澡水不溅马桶,省下擦地时间。

每一寸空间都写了价格,也写了她的时间。

香港同龄人平均租房支出占收入四成,她每月把这笔钱砸进储蓄账户,用时间换空间。

她不是特例,只是提前做了别人十年后才会做的事。

有人质疑:十八年值不值?

她把镜头对准窗外,远处海景房标价一亿两千万,买不起但可以看得见。

她知道自己要的不是一亿,是每天早上能摸到自家台面,闻到咖啡香,不用给房东发消息求修理。

视频最后她留下一句话:省下的是麻烦,换来的是好心情。

没有大道理,只有一张21平方米房本和18年的账本。

结尾

她十八年不逛街不购包,只为21平方米。换你,你愿意吗?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