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合作社创新实践,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合作社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探索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方面表现突出。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加销一体化是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模式,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合作社能够更好地控制农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助于合作社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具体实践中,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合作社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合作社还建立了农产品加工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合作社的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模式,不仅为合作社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这种模式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相关内容:



近年来,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合作社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产加销一体化规模经营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合作社示范社。

榆树市天雨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榆树市五棵树镇广隆村,始建于2014年7月11日。截至2019年末,合作社股东增加到41人,入股资金达到827万元,固资产1350万元。新建500平方米的办公楼,院内15000平方米地面全部硬化,建有1000平方米大库、日烘干300吨粮食的烘干塔,2017年创建一座1200平米笨榨精炼植物油厂,安装了日加工50吨大豆的流水生产线,并有各种先进农业机械75台套,保证了千公顷以上耕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需求。

合作社注重创新集约化的土地流转方式。2019年以前,合作社是一年一签订合同,合作社按上一年农户玉米平均产量和价格计算收入,到年末结算,未流转农户产量高、价格好,合作社按当年未流转农户平均产量和市场价给转包户二次分红;如当年未流转农户减产减收,合作社执行原合同,以确保入社农户收益,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2020年坚持合作双赢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流转方式方法,以往的现金结算承包款改为每公顷给付1.5万斤玉米,要粮给粮,要钱按本年12月15日中粮生化二等30%水分的市场价格计算给付现金,这样入社农户届时玉米价格比没入社农户每公顷能增收1000元。

合作社注重调优市场化的粮食种植结构。自土地承包到户以来,农户在耕地上持续播种玉米,化肥用量连年递增,致使土地板结,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结果。合作社积极与农户沟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使农户积极地将耕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承接了国家的农作物三年轮作项目,在原来普遍玉米地上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增加种植大豆和谷子等经济作物,取得良好效果。

合作社注重采取合作化的收益分配原则。坚持兼顾流转农户利益,按照原定合同,如期如数发放给农户现金收益。坚持兼顾出资股东的利益。2016年,股东收入是总投资额的26.84%。2017年盈余分配是200万元,同比增加了106%,进一步吸收了20户自愿出资入股合作社。坚持兼顾合作社一线工人的利益。合作社适时提高技术好驾驶员的报酬。2016年,合作社驾驶员平均收入3.5万元,2017年平均收入4.2万元,比理事长的工资还高,一般工人收入也从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3万元。

合作社注重发挥机械化的高效生产能力。合作社重视机械化的发展,先后投入资金750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75台套,其中播机和收割机25台套,48万元购置的超大播种机,每天可播种30-50公顷,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程度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合作社机械化的普及发展,在有效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产三产就业创收,大大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合作社注重探索产业化的融合发展路径。坚持农技和农艺为主导的科学种田,采取合理密植,科学配方施肥等措施,实现粮食高产。尤其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舍得投入,推广水肥一体化,发展智慧农业,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每公顷节约化肥600斤),确保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坚持农产品加工,实现农民增收。为加快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合作社创建日产50吨熟榨笨榨精炼植物油厂,创立了“廣隆盛”品牌豆油系列产品和绿色小米系列产品。坚持发展三产服务业,及时安置20多名富余人员再就业,创建自己电商平台和实体店团队,域内外市场销售十分火爆,供不应求,有时北京上海一次性发货量就达到1吨多。

合作社注重实施制度化的经营管理办法。合作社实行股份制,将农民变成股民,很好解决了一家一户经营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入社农民以股东身份,参与管理,按收益参股分红,合作社没有大股东,不存在给老板打工现象,股东参政议政,当家做主,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的有机结合。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资金管理千元以下由董事长审批,千元以上由理事会审核,重大开支由股东大会讨论决定,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奖罚分明,充分调动了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

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集约经营形成规模。2016年,合作社流转承包耕地面积365公顷;2017年,流转土地580公顷;2018年流转承包耕地580公顷;2019年流转耕地915公顷;2020年流转耕地1000公顷,呈逐年递增趋势,且90%耕地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二是农业增收步伐加快。2016年,纯利润97万元,股东分红为其投资总额的26.84%;2017年,纯利润2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06%;2018年虽然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但合作社因及时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谷子、黄豆都取得了好收成,谷子加工成小米,大豆加工成笨榨豆油,都卖上一个好价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灾之年纯利100万元;2019年,虽然粮食价格走低,合作社纯利润仍然达到120万元。三是社会效益比较明显。近年来,由于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主要以种植大豆和谷子为主,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转移安置富余劳力130多名,每人月均增收3000元,在三产融合方面,探索出新路子,提前实现了全村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于泽山 王禹 闫相友

编辑:刘颖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