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的户外品牌都有班味儿” 这句话确实很形象地概括了一种普遍的感受。这里的“班味儿”通常不是指真正的“班干部”作风,而是一种引申义,可能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 "专业和精英感 (Professionalism and Elite Feel):" 高端户外品牌往往代表着高标准的性能、严苛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穿着这些品牌的装备,会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甚至有点“精英”的感觉,仿佛是经过严格筛选、训练有素的群体成员。这种“精英感”有时会被解读为“班味儿”。
2. "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Symbol of Status):" 昂贵的价格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身份标识。选择这些品牌,除了追求产品本身的性能外,也部分带有展示个人品味、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意味。这种“讲究”和“不将就”的态度,有时会被认为有点“装”或者“显摆”,从而产生“班味儿”。
3. "社群认同和排他性 (Community Identity and Exclusivity):" 高端户外品牌往往形成自己的社群文化。使用相同品牌和装备的人,在社群内部会有更强的认同感。同时,由于价格门槛的存在,这些社群有时会带有一定的排他性,圈内人和圈外人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无形的界限感,这种圈子文化有时会被形容为“班味儿”。
4. "
相关内容:
午休刷小红书,看到有人晒工位:电脑旁堆着冲锋衣、越野鞋、保温杯,配文“今天也是户外打工魂”。评论区吵翻了:这到底是真热爱,还是班味儿溢出?
别急,先摸鱼三分钟,把这事聊透。

班味儿,说白了就是“上班味”。以前冲锋衣是雪山标配,现在地铁早高峰一眼望去,全是北面、萨洛蒙、HOKA,logo亮得跟工牌似的。

有人调侃:北面那半圆,越看越像工位隔断;萨洛蒙的锯齿底,踩的不是山路,是PPT进度条。

贵,是班味儿的通行证。一件Descente羽绒服抵半个月工资,可大家还是咬牙买。为啥?穿去公司,等于把“我加班但有钱”写在脸上。

午休去楼下买咖啡,撞见同事穿KOLON,两人对视一秒,默契低头:原来你也刷过“中产三件套”攻略。

最魔幻的是,这些衣服在工位上比户外还忙。冲锋衣盖在椅背挡空调,越野鞋塞桌底当备用拖鞋,HOKA厚底踩在公司地毯上,软得像老板的饼。

有人较真:穿这玩意儿真能缓解打工焦虑?试过的人知道,顶多让周一早会没那么窒息。

但别小看这点安慰。当996把人榨干,至少脚底那双鞋还能提醒自己:老子下班是要去跑山的,虽然现在只能跑去打卡。

至于品牌怎么想?估计半夜笑醒:原来“逃离城市”的卖点,在城市里卖得最狠。
下次看到同事穿新鞋,别问“去哪徒步”,直接问“今天几点下班”。答案可能比鞋底的泥还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