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国产汽车的一二线品牌划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划分并没有一个绝对官方的标准,更多是行业内、媒体和消费者基于销量、技术、品牌影响力、产品矩阵、研发实力等多方面因素的一种普遍共识和讨论。而且,这个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品牌之间的位置可能会有动态变化。
以下是一个基于当前市场普遍看法的国产汽车一二三线品牌划分,以及对你提到品牌的定位:
"普遍认知中的“一线品牌” (Top Tier):"
通常认为,达到一线标准的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拥有极高的销量和市场份额,而且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产品竞争力强,通常在核心技术(如新能源、智能网联)上也有领先优势,并且具备较强的全球化布局。
"比亚迪 (BYD):" 毫无疑问的领头羊。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销量、技术积累、产品线丰富度),以及强大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自研能力,比亚迪已经稳固地站在了国产汽车的第一梯队。其燃油车品牌(王朝网和海洋网)也发展迅速。
"吉利汽车 (Geely Auto):" 作为传统巨头,吉利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如领克、极氪、银河系列),在多个细分市场都表现出色。特别是其新能源战略布局清晰,技术实力雄厚,是公认的一线品牌。
"长安
相关内容:
国产汽车一线,三线,三线品牌大盘点!奇瑞比亚迪屈居二线!只有这三家才算一线
我们都知道,豪华品牌有一二线品牌的划分,BBA是一线豪华品牌,而沃尔沃、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林肯等等都是二线豪华品牌,那么对于国内的自主汽车品牌,有没有这样的划分呢?目前汽车圈没有统一的划分规则,但是我们大致可以按照市场销量、市场影响力、技术实力等进行划分。
三线品牌:奔腾、江淮、东风、北汽、小康、启辰
三线品牌指的是那些依然存活,但是销量很一般,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品牌,它们的处境仅仅比众泰、陆风、海马这样的品牌要稍好一点,但是处境也是岌岌可危,其中有几个可能比较有争议。
江淮汽车2020年的乘用车销量155574辆,原本以商用车为主打的江淮汽车,市场存在感越来越低,已经逐渐沦为造车新势力的代工厂。
奔腾汽车背靠一汽,可谓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一直依靠马自达的平台,在自主研发方面却乏善可陈,没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启辰也是同理。
北汽前几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算可观,但是续航虚标、质量差等问题,直接击垮了北汽。
东风汽车的乘用车,一直存在感较低,销量也很一般,东风乘用车的未来已经变得越来越暗淡。
二线品牌:比亚迪、广汽传祺、宝骏、五菱、荣威、名爵、奇瑞、红旗
二线品牌,无论是技术实力、市场销量还是品牌号召力等等方面,都要比一线品牌弱一点,我们熟悉的比亚迪奇瑞五菱宝骏等等,都算不上一线品牌,只能视作二线品牌。
比亚迪虽然在新能源领域动作频频,但是销量表现却一般,2020年全年销量41.63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为17.91万辆,2021年随着DM-i技术的发布,比亚迪的销量可能会获得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但是目前来说,比亚迪还算不上一线品牌。
目前的红旗并不算豪华品牌,而更像一个高端自主品牌,它的定位要略高于WEY、领克,但是低端产品的售价已经跌破20万。
奇瑞汽车自主研发实力强,这句话听了很多年了,但是就是无法转化为销量。2020年,奇瑞品牌累计销量只有44.9万辆,和一线品牌差距明显,产品设计不讨喜、营销实力弱、变速箱匹配做的一般都是奇瑞汽车的短板所在。
五菱和宝骏的情况类似,销量表现还不错,但是旗下车型多为廉价车型,超过10万元的车型几乎都销量惨淡,虽然推出了新宝骏车型,但是五菱宝骏的品牌向上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一线品牌:长城、长安、吉利
一线国产品牌其实只有三个,长城长安和吉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是从市场销量、技术实力、产品丰富度、市场声量、营销能力等等方面考虑,其他品牌距离这三个品牌都有差距。长城、长安和吉利是目前自主品牌中仅有的三个“百万级”品牌,这也是它们跻身一线品牌的重要原因。
目前来看,长城的发展势头是最好的,电动汽车、SUV、混动、硬派越野车全面开花,并且长城开始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3.0T发动机,9AT变速箱、DHT混动系统等技术正在不断涌现。
吉利目前看起来有些过于依赖沃尔沃的输血,本身的自研实力较弱,未来可能会影响吉利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在吉利获得自主汽车品牌销量冠军以后,已经出现了后继乏力的情况。
长安是一线汽车品牌中最危险的,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长安的技术实力受到广泛质疑,从车型本身的产品力来说,长安的竞争力并不强。
以上就是自主汽车品牌的一二三线品牌划分,你们觉得哪些品牌被高估或者被低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