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时代十大名牌,供销社辉煌岁月见证,认全这些经典品牌,说明你真的老了

毛主席时代的十大名牌,曾在供销社红极一时,能认全说明你老了。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这些品牌在当时的影响力。以下是一些曾经非常著名的品牌,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1. 红星牌自行车 (Hongxing Bicycle)"
"产品:" 自行车 "特点:" 经典的“大梁”式设计,结实耐用,是几代中国人的自行车代名词。 "故事:" 上海自行车厂生产的红星牌自行车,曾是中国最畅销的自行车品牌之一,被誉为“机械牛”。它不仅是中国人出行的工具,也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记忆。
"2. 美的牌缝纫机 (Midea Sewing Machine)"
"产品:" 缝纫机 "特点:" “一床被子”可以缝制,操作简单,是当时家庭必备的电器。 "故事:" 上海缝纫机厂生产的美的牌缝纫机,是中国第一台大规模生产的缝纫机,也是许多家庭妇女的“好帮手”。
"3. 双喜牌乒乓球 (Double Happiness Table Tennis)"
"产品:" 乒乓球 "特点:" 中国乒乓球协会指定品牌,曾获得多次世界冠军。 "故事:" 广州乒乓球厂生产的双喜牌乒乓球,是中国乒乓球

相关内容:

说到怀旧这件事啊,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镇场子”的宝贝。不管是爸爸妈妈一代还是更年轻的朋友,每个人脑子里或多或少都留着几组关于某个牌子的记忆。有的人想起小时候街头巷尾的自行车铃声,有的人一想到就是特浓的老式香粉味——别说,连空气都好像扎扎实实地带着那个年代的温度。

这几天跟同事聊天,话题兜兜转转又落到了“以前什么东西算是奢侈品”上。有个70后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她老爸年轻时攒了快半年工资,才买上了一块“牡丹牌”手表。在那个一眼望过去大多数人手腕上还光秃秃的时代,家里有一块好表,不仅是按时上下班的“神器”,更像是走亲访友时的体面门面。每当街坊邻里串门,总得偷偷抬腕露一下,生怕别人没注意到这块“能响闹的金贵玩意”。那种小心思和喜悦,说到底跟现在有点钱立马换个新手机号也差不多,都是图一个“我行了”的气势。

牡丹手表虽不若“上海牌”名声那么大,但说起当年在大西北各大百货公司的橱窗里它的地位,绝对有牌面。有时候一个橱窗里放着好几种类型的牡丹表,金壳的、银壳的、镀黑的,买的人可得提前托人、找关系。不是你有钱就能随手拿,得排着长队,甚至还有黄牛专门兜售购买名额。父母给成年的孩子攒够一块表,那份心酿出来,比买房子还自豪。

说到家里的老物件,电饭锅也是一个绕不开的主角。虽然跟华生风扇属于不同门类,但那时候“泰山牌”电饭锅简直就是婚房的标配。许多夫妻新婚照里,女方一只手牵着男方,另一只手提着刚刚从商店领出来的崭新电饭锅,脸上带着比穿新衣服还骄傲的笑。曾经有位已经做了奶奶的老人和我聊起:“那个锅不仅能煮饭,还能做蒸菜蛋糕,每到夏天起早贪黑,孩子放暑假了,锅里煮的是稠粥或者绿豆汤,就着风扇,能让一家人安稳地熬过三伏天。”想想那会儿,厨房里蒸汽缭绕、风扇咯吱作响,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充满烟火气。

化妆用的“百雀羚”霜,也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小时候偷用过妈妈的瓶瓶罐罐,瓶盖一开,里面那股蜜蜂蜡的味道扑鼻而来。年轻的女儿偷偷往脸上抹上一点,欢喜地在镜子前照半天,总觉得自己也有了大人样。比起老上海名媛们追捧的“双妹”粉,“百雀羚”更适合北方大妈的粗糙手指,开一瓶能用大半年。多年以后,连外孙女都能准确认出那瓶绿色的小罐子,真应了那句“岁月不败老国货”。

老字号另有一个能让不少老人起满鸡皮疙瘩的,那就是“片仔癀”。南方人,尤其福建、广东一带,提起片仔癀来眉飞色舞。以前生病发烧、牙痛喉痛,舍不得用平常药,等家中老人翻箱倒柜拿出一块片仔癀,那可是救命稻草——有时候还得分着用,碾一小点与蜂蜜兑一兑,可宝贝了。就连解放初期医院缺药,片仔癀都能招牌打遍药铺,保住许多命。

说到“贡品”,自然还有安徽产的“迎驾贡酒”。虽然它名声比不上茅台这样的大厂牌,但是许多小地方的喜宴、老百姓大事小事都躲不开“迎驾”。没错,村里谁家娶媳妇,桌子上每瓶酒都是一个讲究。老人常说:穷不穷,喝酒先上迎驾贡。劲道足,后劲大,咽喉一烧心里就踏实了。那是属于普通人的“名酒”——和茅台并不是一个层级,可可能更有人情味,因为更接地气。

谢馥春之外,很多南方城市的老字号,比如杭州的“胡庆余堂”,也是家族祖传药铺,门口花窗、乌瓦、红柱子,很有讲究。进去抓药的人,守着百年配方。有的店员对客人说话都带上一点江南腔,分外亲切。胡庆余堂卖的不只是药膏药丸,似乎是那种老街角的安定感。一场小感冒,拱手一纸方单,然后喝苦药水等着日头下山,那份安逸安详,慢慢地蒸进了城市的夜晚。

电视机的往事不止北京牌,重庆“长虹”电视也同样堪称上一代传奇。80年代初,城市的小学教室里,装上一台“长虹”14寸彩电,每逢有比赛,几十号孩子挤成一团,楼道里都能听见哄笑声。如果哪家买回了新彩电,邻居娃能在床沿上一屁股坐到天黑——对他们来说,电视带来的比信息更多,是第一次见证世界的惊喜、合影的光影。

说到自行车,其实天津产的“飞鸽”也是一代人的心头好。比起凤凰的体面,飞鸽就是大老汉的本命车。骑出去,载着铁锹或扁担,一路铃铛叮当,城市和乡村都离不开。谁家小伙子能借到一辆飞鸽带着心仪的姑娘兜风一下午,那是整个胡同的大新闻。

要再说手艺人心中的家当,有人专爱“蜜蜂”牌缝纫机。邻里间讨论起哪家的孩子手巧,不是比谁跳绳跳得高,而是谁用缝纫机换下过时面料做新衣裳。蜜蜂牌虽然长得结实,颜色土,但那条金色花边加上咔哒咔哒的响动,听着也像是有魔力。

收音机,除了熊猫牌,还有“红灯”品牌很出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地方家里买不起电视,但只要有一台红灯收音机,摁开收听新闻、广播剧,大人孩子围着一台机器,全家人的乐趣就在那小小方盒里转了起来。有人芝麻开门,有人夜里借着微弱灯光偷听半导体里的京剧评书。接收远方的电波,好像有一种天地流动的灵气似的。

细细琢磨,老一辈人看来,品牌不只是功能好坏,而是承载了一条“家庭奋斗史”。我们以为科技进步改变了生活,其实每一次品牌的折旧、消逝背后,都有一批人悄然老去,一些老习惯慢慢变淡,新的标准正一寸寸取代昨天的骄傲。有的品牌被历史留了下来,有的就像胡同里晾晒过的花布,风干褪色了,你再想找也只能在记忆里触碰——

谁说只有璀璨的大牌才值得一代代流传?那一只覆盖老茧的电饭锅,那一块母亲捂了又捂的面霜,那些盖着灰尘的收音机、电视机,现在回头看去,或许最值得念念不忘的,正是那些藏在家庭烟火里的老牌子。你家还藏着这些老东西吗?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想再回去坐在木桌边,吹着风扇,听一段老广播?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