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听起来非常引人注目,但需要一些重要的澄清和背景信息:
1. "货币单位":首先,这个“超过2700亿元”的数值单位是"人民币 (RMB)",而不是美元 (USD) 或欧元 (EUR)。全球品牌价值排名通常是以美元为单位的。如果换算成美元或欧元,这个数值会显著不同,因为人民币与这些货币的汇率会不断变化。2023年LV集团和耐克的品牌价值都远超1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通常在7000亿至8000亿以上。因此,如果这个排名是准确的,那么这个中国品牌在人民币计价下是极其成功的,但在国际通用货币单位下,其相对于LV和耐克的实际价值差距需要根据当前汇率计算。
2. "数据来源和时效性":这个排名信息没有提供具体的来源。全球品牌价值排名通常由权威的咨询公司(如Brand Finance、Interbrand等)发布,并且每年或每两年更新一次。2025年的排名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这个信息可能是预测、泄露、或者基于特定分析得出的结论,需要核实其来源的权威性。
3. "品牌":虽然中国品牌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像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在某些领域或特定排名中已经名列前茅),但要说某个中国的服饰品牌(Fashion Brand)超越LV(爱马
相关内容:
一个中国品牌,羽绒服卖到72个国家,靠的不是低价,而是技术?!
另一家体育品牌,从小县城干到世界前30,门店开到七千多家!
可你知道吗?全球最值钱的服饰品牌,第一竟然不是耐克,而是香奈儿!

2024年全球服饰行业规模已经飙到1。79万亿美元,涨了3。5%。
女装占了9363亿美元,男装5735亿美元,女人的钱确实更好赚,占份额直接过半。
全球最有价值50大服饰品牌,总价值3661亿美元,比去年多了5%。
美国13个品牌最多,法国、意大利各9个,中国只有4个。
可别小看这个4个,中国品牌已经占了全球3。3%的份额,仅次于欧洲那些老牌强国。
上榜的中国品牌:周大福、安踏、老凤祥、波司登。名次分别是22、28、38、45。
听着是不是比想象中要“土”?但人家的生意都是几十亿几百亿在跑。

先说波司登——
1976年干到现在,连续30年羽绒服国内销量第一,还卖到法国、意大利、美国等72个国家,全球超2亿人穿过它的衣服。
2024/2025财年,营收259。02亿元,涨11。58%;净利润35。14亿元,涨14。31%,创8年新高。
它不是只卖厚棉袄,现在各种户外、都市时尚、轻量科技全覆盖,还申请了1498项专利。
什么热能回馈、动态御寒、去冷点充绒、人体热力系统、防风体系……你以为是卖衣服,其实技术含量比你想的高。
再看安踏——
1991年丁世忠和家人在晋江创立,小作坊起步,通过代理模式慢慢做品牌。
90年代末花300万找孔令辉代言,这在当时是大手笔,也开了“体育明星+电视广告”的先河。
2024年安踏营收335。2亿元,占集团收入半壁江山。
全球7135家门店,比去年多开82家,还搞了个“超级安踏”和“作品集”,线下体验越做越花。

榜单第6-10位:阿迪达斯、Zara、迪奥、卡地亚、古驰。
阿迪达斯今年表现凶猛,上半年营收飙14%到121。05亿欧元,营业利润暴增70%至12亿欧元,大中华区也连涨9个季度。
光跑鞋ADIZERO系列就带动鞋类收入涨25%以上,这才是真正赚钱的大单品策略。
第一梯队前五:香奈儿、路易威登、耐克、爱马仕、劳力士。
香奈儿市值379。13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700多亿。
注意,它销售额和利润其实都下滑了,可排名反而上升——因为品牌溢价太强。
2024年,香奈儿光是品牌活动投入24。45亿美元,新开53家门店,多数是独立美妆店,还在巴黎开了首个美妆之家,在南京、成都、日本东京全是黄金地段选址。
这就是它能顶住业绩下滑的原因——不断让顾客觉得稀缺、高端、独一无二。

有人说,这种榜单跟老百姓没关系,我们买得起波司登,买不起香奈儿。
可事情没这么简单——这种“品牌价值”背后,其实影响着城市商场引进谁,影响你家周边会出现什么样的店铺,甚至影响产业链工人的订单量和工资水平。
法国、美国的品牌能常年霸榜,不是他们便宜,而是他们对全球消费者的吸引力太稳固。
中国品牌虽然在国内市场活得不错,但能进入世界前50的屈指可数,对比一下数量差距和总价值差距,就能感受到这种国际竞争压力。
对波司登来说,它要面对的是加拿大鹅、Moncler;对安踏来说,它面对的是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对手已经在消费者心里种下了很深的认知标签。
要想突破排名,不仅要卖得好,更要让别人觉得你“值”。

很多人觉得,买国产就是情怀,可国际化竞争里光靠情怀不够。
加拿大鹅羽绒服可以卖到上万,是因为它让客户相信这是奢侈品;安踏的难度,在于体育用品领域几乎被欧美品牌绑架了审美和价值判断。
所以问题来了,中国品牌是继续拼性价比扩大销量,还是往高端走打造溢价?
做高端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更长的培育周期;拼价格容易陷入低利润甚至亏损的恶性竞争。
你觉得未来十年,中国服饰品牌有机会在全球榜单里多进几个吗?
如果只能选一个,你会希望是“更多中国牌子去抢世界第一”还是“让价格继续让利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