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检察院创新党建,一朵“山察花”在绿水青山间绚烂绽放

武隆区检察院打造创意十足的党建品牌—— 一朵“山察花”绽放绿水青山间
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打造了一朵创意十足的党建品牌——“山察花”,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展现检察力量,绽放独特魅力。
"“山察花”的寓意:"
"山:" 代表武隆的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检察机关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 "察:" 代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了检察机关依法履职、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担当。 "花:" 象征着党建工作,寓意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守护绿水青山中结出丰硕成果。
"“山察花”品牌的主要内涵:"
"以党建为引领,筑牢生态保护的思想根基。" 武隆区检察院将党建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监督为核心,守护绿水青山的法律防线。" 武隆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检察监督,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督促相关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 "以服务为宗旨,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 武隆区检察院积极开展生态环保法治

相关内容: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张莎

检察官召开院坝会,向群众宣讲守护红豆杉的典型案例。(受访者供图)

青山叠翠,碧水长流。近日,在武隆这片世界自然遗产地上,100株红豆杉幼苗正吐露新绿。谁能想到,这片生机盎然的林地,竟源于3年前一桩砍伐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案件。

在武隆区检察院办公室里,一幅“山察花”标识格外醒目。这个品牌的名称寓意深刻:“山”代表绿水青山与武隆山水,“察”代表检察,“花”寓意成果与品牌,合起来就是“践行‘两山论’的检察之花”。

这个创意十足的党建品牌,不仅是武隆区检察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他们当好世界自然遗产“守护人”的庄严承诺。

矿山复绿记

公益诉讼推动大溪河生态修复

大溪河,作为乌江的一级支流,两岸崇山峻岭,飞瀑悬空,景象万千。然而,在这片秀美的风光中,曾有一道刺眼的“伤疤”。

几年前,某石材公司在石灰岩矿露天开采过程中,因防护措施不当,导致大量弃土、石渣落入大溪河,造成边坡植被毁损、河道堵塞,给大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创伤。

案发后,武隆区检察院分别向两家相关行政单位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该石材公司开展矿山闭坑环境治理和河道岸线整治工作。两家单位回函称已整改并通过验收。

检察官们没有轻信汇报。“受损多年的矿山、河道是否真正得到了治理?”16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检察官驱车往返数十次,开展“回头看”工作。

一次走访中,检察官发现矿山、河道仍堆积大量弃渣,滚落的岩石侵占了近一半的河道。他们现场勘查10余次,收集相关证人证言30余份,提取书证资料50余份,最终查明:矿区边坡弃渣累积2.6万立方米,侵占河道1.4公顷,植被毁损面积达15公顷。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生态环境之痛,更是监管失职之责!武隆区检察院先后对这两家相关行政单位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尽管面临撤诉建议和多方压力,但检察官们坚持认为“现有证据不能够证明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最终法院判令这两家行政单位履行法定职责。

目前,该矿区已实现复绿100余亩,历时5年,终让“荒山”变回“青山”。此案还曾以第一顺位入选最高检“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红豆杉“复活”记

见证司法温度与生态修复的融合

“这树妨碍庄稼才砍的,我哪里知道它这么珍贵!”武隆区某村村民黄某某满脸悔恨地说道。2021年,在未办理采伐手续的情况下,他擅自砍倒了一棵南方红豆杉——这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享有“植物大熊猫”的美誉。

2022年,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官调查发现,黄某某砍树纯属为了保护耕作,且存在自首、认罪认罚等从轻情节,更关键的是,他还是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

“不起诉不等于不问责!”武隆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刑事+公益诉讼”司法合力,依法启动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将本案移送武隆区林业局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

2023年,一场特别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会议举行。林业专家进行评估后,确定本案造成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金额为14145.6元。专家还为黄某某“量身定制”了生态修复方案:在该村集体林地内补植100株红豆杉,苗木存活率达到85%。

“我一定把这些树苗都种活。”黄某某当场与区林业局签订了赔偿协议。整地、挖坑、栽苗、浇水……在黄某某的精心培育下,这片红豆杉林已迎风挺立,长势喜人。

2024年,武隆区检察院“益心为公”志愿者会同区林业局专家对修复情况进行验收评估,结果显示苗木存活率达到要求。检察院对黄某某作出情节轻微不起诉决定。

从砍树人变成种树人,这片红豆杉林见证了黄某某保护国家珍贵植物之路,也见证了司法温度与生态保护的完美融合。

养猪场拆除记

持续监督根除自然保护区内污染源

在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核心保护区内,一个非法养猪场一度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顽疾”。此前,武隆区检察院发现,该养猪场位于严禁养殖的核心区,因环保设施缺失,大量粪便直排,严重威胁着遗产地的生态安全。

检察机关随即向属地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拆除违法建筑。镇政府虽完成拆圈工作,但案件并未就此了结。在“回头看”工作中,检察官们发现养殖户陈某再次利用未彻底拆除的场地,搞起了小规模养殖。

原来,由于当时生猪行情向好,陈某抱着侥幸心理,企图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逃避监管。面对这一反复,检察机关立即再次启动监督程序,对镇政府进行约谈,要求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彻底根除污染源,并协助制定科学的拆除方案。

最终,在检察机关的持续跟踪与镇政府的有力执行下,这个多年的“钉子户”被彻底拆除。这场监督与执行的拉锯战,成为了“山察花”品牌持之以恒守护公益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武隆区检察院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65件,多项案例获评全国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优秀案件,并获评市级“保护长江母亲河”公益诉讼先进集体。“山察花”党建品牌,已成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样本。

武隆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坚决当好世界自然遗产的守护人,让“山察花”党建品牌在武隆的绿水青山间绽放更加亮丽的光芒。

原稿点击:武隆区检察院打造创意十足的党建品牌—— 一朵“山察花”绽放绿水青山间-重庆日报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