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创投人火人节后创业新篇,开启甜蜜甜甜圈店之旅

这真是一个充满画面感和故事性的开头!一位刚从“火人节”这种极致、狂野、充满创造力与精神探索的体验中回来的80后女创投人,决定投身于相对甜蜜、日常、更需要耐心和细节的甜甜圈店,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可能性:
1. "精神层面的转变与沉淀:" "从宏大到微观:" “火人节”代表了对极致体验、自我突破和理想主义追求的极致。回到现实,开甜甜圈店可能是一种寻求更接地气、更注重生活细节和创造“小确幸”的方式。 "从刺激到温暖:" 创投圈的快节奏、高压力、追求高额回报,与甜甜圈店的慢生活、温暖社区、满足感形成对比。这是一种寻求平衡,或者说是对另一种价值创造方式的探索。 "从精神食粮到味蕾享受:" “火人节”提供的是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而甜甜圈店则提供味蕾上的愉悦和慰藉。这可以看作是创业人内心需求的一种转换。
2. "创业理念的升级:" "从资本驱动到价值驱动:" 作为创投人,她可能更关注商业模式和资本回报。开甜甜圈店,尤其是如果她想做有特色、有品质的店,可能意味着她开始关注产品本身、顾客体验和社区连接,而

相关内容:

作者|姚兰

3月某一天,我看到穆棉资本、内向基金合伙人孙婷婷发朋友圈说,自己在上海创立了甜甜圈品牌Burning Donut,颇感意外,便决定找她聊聊下场做餐饮生意的感受。

在我眼里,孙婷婷和Stefanie(穆棉资本、内向基金的另一位合伙人)都很有趣,而我恰好喜欢有趣的人,这一点是我主动想给婷婷姐写一篇文章的关键加分项。

8月的第一天傍晚,孙婷婷和我约在了Burning Donut首店(静安武定店)聊天,那天二店(芮欧百货店)刚刚试营业。

“有人说我们是FA(融资顾问)做不下去了,才去开店。前两天,其实我们刚close了案子(指户外运动品牌松野湃在7月完成Pre-A轮融资),然后又有人来说,你们还在做FA啊,牛X啊。”孙婷婷笑着对我说道。我听完也笑了。懂的都懂(DDDD)。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孙婷婷先是在挚信资本工作了8年,接着就创业了——跟同事兼好友Stefanie一起,于2015年和2020年分别创立了穆棉资本和内向基金。其中,穆棉资本专注于消费和科技领域的融资顾问服务,代表项目为Babycare、蕉内、三顿半、HBN、鲍师傅、费大厨、Monica.AI等;内向基金专注于早期消费投资,代表项目为馥郁满铺、多乐囤、公路商店等。

自2022年起,消费投融资行业的交易明显减少,这促使孙婷婷思考新的出路:联合前华平消费投资人刘子正在2023年成立餐饮门店投资基金“永川内向”;以及,开篇提到的,在2025年创立甜甜圈品牌Burning Donut。这两个转变的发生,都离不开美国“火人节”的启发。

起初,我打算用对话形式呈现此次聊天内容,但事实是,在聊天过程中,我只问了零星几个问题,孙婷婷非常顺畅地讲述了自己的投资和开店故事,给我一种爽快、利落的感觉。这样的聊天太轻松了!于是,我改成了自述形式,我相信大家能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

“前面打工的那些记忆是非常模糊的,你印象最深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交到了什么朋友,比如我是怎么跟Stefanie从打工的同桌变成创业的合伙人。”孙婷婷告诉我,反倒是谈到创业经历,自己可以清晰地梳理其脉络,因为这些都是她生命中更有掌控感、更有挑战的事情。

与孙婷婷聊到消费投资行业的一些事情时,我会“哈哈哈哈”大笑;但当孙婷婷聊到她的奶奶时,我眼眶红了。我坦承:即便是在整理速记、写初稿的过程中,甚至是同婷婷姐一起修订完内容了,再看文章的第三部分,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难以言尽的感动。

以下为孙婷婷的自述——

非要定义“孙总”的话,是陪伴者,也是创造者

2019年是我们发展势头最好的时候,因为我们从一开始无人问津,变成逐渐有越来越多项目和投资人在合作。但是那一年也是我的自我状态很不好的时候,因为我注重外在反馈,不断向外求——关注同行、关注榜单、关注规模,欲望在膨胀,搞得自己很焦虑、很忙碌,于是对身边的人不满意,对自己也不满意。

为什么后来把基金取名为“内向基金”?因为我觉得,很多事情只有向内求,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投资就是探究关于未来世界的答案。

2019年8月,在我生日那天,我在公司加班到了凌晨1点多。就是在这一天,我收到一位知名投资人发来的推文消息,标题大致意思是美国“火人节”最后一班飞机就要起飞了,当时我对火人节几乎一无所知,但是点进去一冲动就报了名。

“火人节”(Burning Man)始于1986年,是自由者的集体狂欢,更是心灵成长的探寻之地。每年在美国内华达州的Black Rock City(黑石城)的沙漠里,会聚集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经历的数万人,在十个基本原则的文化基础之上共同筑造一个只存在8天的“乌托邦”,最终它会消失在熊熊烈火之中。

2019年第一次去“火人节”,我收获了难以描述的惊奇与关爱,经历了创业5年以来最大的心智变化。我意识到并且相信,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路,因为你的与众不同才是你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神庙(Temple)是“火人节”的心脏。在“火人节”的神庙里,我获得了非常多的能量:有些人来来去去,能真诚相待、善念长存就好;有些项目求而不得,要接纳它们是缘分不到;有些交易我们尽了最大努力还是不成,也不必过分苛责;有些行业看上去很美,但是我们能力不匹配,那远远欣赏就好;有些所谓的规则不符合我们的理念,那就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去试一试。

回来以后,自我的状态实现了飞跃,我不再自我怀疑,对公司逐渐做了许多“减法”,包括外在的减法、行业的减法、时间分配的减法。

紧接着,2020年疫情开始了。从2021年下半年起,FA行业明显萎缩,首当其冲影响最大的是做消费行业的FA。这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坚守,直到2023年初,我们才开始大刀阔斧地做内部团队的调整。

所谓调整,最重要的是缩减人员,面对主动离开的、沟通离开的同事,我很难受。因为我们一直都是扁平化组织,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我亲自面试的,也和一些同事共同经历了很多人生的曲曲折折、悲欢离合,感情链接其实很深。但这是我的必修课,也是公司必须经历的阵痛。

接着,我和Stefanie不断探讨:在保留FA的精锐部队和现有的股权投资基金之外,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以往我比较熟悉的一部分是餐饮行业,当时受到滴贯通的启发,加上那个时候刘子正也找我来探讨这个方向,我们很快就决定一起做个投资餐饮门店的投资基金——永川内向。

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筹备永川内向算起,我接触到大量很有意思的中小规模餐饮人,但其实TA们才是餐饮行业的“大多数人”,TA们做的往往都是很细分的品类,有很清晰的定位,比如米粉、糖水、冰激凌、卤味、关东煮等等,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开创了很高效、有竞争力的门店模型,可能正准备开二店、三店。

对大多数餐饮人而言,不需要奔着所谓千店、万店的目标去,中小规模的数十店、数百店也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目标,这个过程正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希望在TA们从1到10的过程中去建立合作,然后尽最大努力助力TA从10走到100甚至几百,之后可能TA自身资金储备也更为充裕了,甚至也有机会拿股权融资,更后期不一定需要我们这样的钱。

在这些餐饮人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另一种生命力和创造力,这让我觉得有点手痒,也想试试看创立自己的餐饮品牌。

促使我下定决心的瞬间,仍然跟“火人节”有关。2023年8月,七万人在疫情后重返黑石城,包括我。阳光,风沙,音乐,艺术,火焰......前所未有的暴风雨,把干涸的沙漠变成了泥巴的乐园。燃烧的能量暖透身体,爱与光明从心中生长。

当时我想:精简了组织,以及新做了投餐饮门店的基金,其实谈不上是真正的新挑战,只是在原有路径上的一些应对而已。我还能做更多的改变吗?我敢做更多的探索吗?一直以来我是一个服务者或者陪伴者,但从来没有亲自下场去做从0到1,为什么不试着成为一个创造者呢?

有一天,我骑车路过“火人节”一个营地,陌生的人们集结了一些食物,巧妙组合、轮番烹饪。那场面像是一次人类的宇宙派对,也是一次食物的创意实验。食物的香气欢乐地冲出帐篷,热情地与新朋友邂逅,再把TA们进来。刚出炉的食物,跳跃着,翻滚着,周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在我看来,世间万物,无非能量的载体,能量的流动让我们相逢、纠缠、告别、重生。如果能在城市里制造一场,想必也会妙趣丛生:将源自火人节的风沙热情和自由灵感注入天然食材,创造城市中的美好食物实验,让来自宇宙的能量在齿间重生。于是,我想要开一家自己的店。

当有了自创餐饮品牌的念头后,我既兴奋,又害怕,但也很清醒,我知道大部分人止步于念头,因为TA终究没有克服恐惧。

如果一个人没有克服恐惧,就会过于计较投入产出,而恐惧会扼杀潜能,也许会更安全,但是会更无趣。在“火人节”神庙里的冥想,再次给了我能量,让我感受到爱与光明,当我走出神庙的一刻,我已经克服了恐惧。

Burning Man, Burning X

在2023年底,我们内部成立了一个“开店四人组”,几番讨论后,很快选定了烘焙领域。我们认为,烘焙领域的单品门店有持续创新的机会,投入相对没有那么大,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是需要找到精准的目标客群。

市面上常见的是贝果、生吐司、瑞士卷等单品门店,但综合型烘焙门店里的很多单品仍缺少品牌以开单品门店的方式去占据品类心智,我们可以通过产品的口味创新去重新定义细分品类。

为了找到、选对、做好目标单品,接下来2—3个月里,我们前往日本、韩国多个城市,在一百多家预先圈定的烘焙店里疯狂地吃、刻意练习。那段时间是2024年元旦到春节左右,日韩天气很冷,我们仍然随身携带清火药,缓解大量食用淀粉类食品带来的火气。

调研下来我们发现:韩国烘焙店往往注重空间设计,这在网络传播上很有优势,它的格调其实蛮适合上海的,门店空间呈现很有辨识度;日本烘焙店大多是小店,所以空间感会弱一些,但是它们在产品研发上的钻研精进令人称赞。

最终,我们选择了甜甜圈,核心原因有两点:第一,国内以往比较知名的甜甜圈品牌大多是偏美式风格的,且在疫情期间大面积撤出了中国;第二,甜甜圈有用户认知基础,但是产品本身缺乏创新,我们可以结合全球时令食材,从更广泛的餐饮领域中去寻找口味灵感,做包括“甜”但不限于“甜”的多种口味创新,而这种风味的丰富性就是新的消费者价值。

举几个例子,我们推出的辣椒炒肉、咖喱和牛、黑松露吞拿鱼、味噌三文鱼等口味,都是从餐饮口味风潮里找到的想法,它们跳脱出了传统的烘焙口味思路。

经过一番苦心寻找,我们物色到了一位年轻的愿意创新的主厨,好的产品想法也需要有好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首先试了好多款面粉,我们最终选用了来自北海道的一款面粉,尽管非常昂贵,但是只有它能做出来我们想要的那种刚刚好的口感——平衡了劲道与松软。

选址应该说是运气好吧。因为第一家店在诺岸酒店(Noa Hotel)的一楼,老板也是我的“火人节”好友,当时他拿了这个地方开始筹备酒店,就给我发了一本招商手册,让我帮他想想有什么品牌可以入驻,还带我在现场查看讲解了半天,结果我说我先入驻(笑)。

因为酒店是新开,各种筹备工作比较复杂,加上我这边第一家店的设计和施工等前期工作也缺乏经验,所以门店开业时间一拖再拖,最终在今年3月正式开业。

做出一家小店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朋友的鼎力相助,比如为我们设计门店的FOG就是多年好友,也是炙手可热的设计工作室,是他们给小店赋予了审美和质感。

为什么取名“Burning Donut”?因为我是在“Burning Man”(“火人节”)起心动念。“Burning”是一个很积极向上、很有意义的前缀,“Donut”是第一个推出的品类,未来也许我们还会做“Burning XXX”,这个X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开店到现在,我收获了一种很真实的感觉,总能回忆起好多有温度的细节。

举例讲,就是前天我们第二家店试营业,正好遇上台风,我和一个同事早上7点要出发送货,因为暴雨打不到车,我俩都骑自行车赶路,结果全身都湿透了。我记得他头发贴在脸上的样子,然后我们手忙脚乱地装车,连滚带爬地赶路......终于准时把甜甜圈摆上了货架。

去市集摆摊儿那次,我们亲手准备所有物料,小心翼翼地把租来的冰柜缓缓推进摊位,在现场爬梯子、打钉子、挂KT板,擦桌子、扫地、铺桌布、摆盘子,一直忙到深夜......最终,我们对本次努力的呈现表示满意。

隔行如隔山,学习无止境。所有的第一次,你必须自己去做,你才知道怎么做,以及应该找什么样的人来做。有些事情,你做完之后会有疑问,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好,那下次跟餐饮老板交流的时候,就顺便问一下,跟TA们学一学。

比如,我问过一些餐饮老板,新店预热应该怎么花钱?我们现在主要用体验官招募的方式,不仅报名的人很多,而且也节省了不少成本,内容质量也更加有保证。

回想起来,我有一次在市集站了一整天,最好玩的是我还心想千万不要碰到熟人(笑),结果还真碰到了。我女儿的同学跟她妈妈去逛街,看到我在那里叫卖甜甜圈啊,回去就跟我女儿说,我看见你妈妈了,她们生意很好,我们去买的时候都卖完了,我女儿听完还觉得很有面子啊(笑)。

每天睡觉前,认真浏览、查阅大众点评和小红书上所有关于Burning Donut 的内容,已经成了我的强迫症功课了,我享受这实实在在的细节。

戴着这枚戒指,继续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2023年,我40岁。我小时候觉得40岁好老哦,但真等到40岁了,我发现自己从未害怕过衰老,甚至为自己感到开心,因为我仍然有勇气去做一些新的事。其实我一直有能量,最重要的是我把它给表达出来了,就是应该在做事里面表达,你去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一定要去做事。

有两件事是从40岁开始做的:一个是前面说的甜甜圈店,另一个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身体状态调整好。

我现在固定地花大量时间跑步。刚开始跑步前三个月,我就从“小白”进化成了马拉松选手,他们都说我有点猛。我逐渐体会到为什么跑马拉松的人都有一定年纪?因为坚持长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较量。

过去两年里,我的体重减少了35斤,不用看体检报告我就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态在变好,更轻盈、更舒畅、更有力量。我觉得人首先一定要关心自己,如果你都没有照顾好自己,你可能照顾不了任何人;当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变好了,还能带动身边的人变得更好,我越来越多的朋友跟着我跑了起来。

我从前经常喝酒也喜欢喝酒,现在非必要不喝酒。因为一喝酒就是恶性循环:喝酒,熬夜,吃东西,第二天清晨就爬不起来去跑步,最后长胖且伤身。我对酒局做了大量减法,晚饭的约会骤减,尽量把工作都在白天处理完,把更多的自主时间留给自己,跑跑步看看书,陪陪孩子和亲友。

说到孩子,生了孩子之后,你会变得更有勇气,就可以自称“老娘”了(笑)。

我是在生了双胞胎女儿那年辞职创业的,起步特别难、也特别忙,所以在我女儿们7岁前,我对她们是没有太多陪伴的,真的完全谈不上高质量的陪伴。

直到2022年疫情,也就是她们7岁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年,我们被迫待在家里,朝夕相处,我会给她们做饭、陪她们读书、跟她们玩游戏、带她们在院子里运动,我才对她们有了真正了解,彼此真正走近。从那以后,我们的亲子关系一直都比较好,我也感受到亲子陪伴带给彼此的滋养。

我们现在经常会亲来亲去、抱来抱去、想来想去,但这种亲密是从2022年开始的,我很感谢那个特殊的时期。到今天,我两个女儿提起疫情的时候,还会说,妈妈烤了个鸡,焦糊焦糊的;也会讲,我是怎么教她们动手做双皮奶、蛋挞和番茄肉酱意大利面......

今年她们10岁,很快就要进入青春期了,我现在会有意识地拿出更多时间陪伴女儿,比如今年暑假,我就带她们去了内蒙和肯尼亚长途旅行,还去深圳和阿那亚参加了夏令营。我想和她们一起经历这些时光,越多越好。

在生命的源头给予我能量的人,少不了我的奶奶。今年2月,我的奶奶去世了,但我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我手上戴着的这枚戒指,是她临终前留给我的礼物。

这枚戒指,我奶奶戴了一辈子。从我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到我长大成人离家远走的时候,她都戴在手上。当我第一天戴上它的时候,我在清晨跑了个步,我哭了。

我从19岁离开家到现在二十多年,对奶奶的陪伴可以说少得可怜。逢年过节偶尔回家也就是吃个饭,我从来没有照顾过她,没有安顿过她的日常,也没有带她来过上海。现在她离开了。

现在我会觉得,如果你不慢下来,不把自己的心灵打开,真的会忽视很多重要的东西,真的注意不到很多重要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如果你不改变,其实有千千万万个理由,但是换言之,如果你要改变,也有千千万万个理由,就看你有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迈出那一步后,你会发现再也不想回头了,而且你甚至会觉得改变得太晚了。我相信你现在也有这种感受。

我俩聊完后,我又踏上了“火人节”的旅程。

在日出时,广场上有交响乐团在演奏欢快的乐曲;在深夜里,神庙前有钢琴师在独奏抚慰人心的旋律;在沙尘暴中,我们爬上高高的塔尖吃土;在星空下,我们追着艺术车整夜跳舞。

在一个清晨,我路过一个营地邂逅了一次冥想,指引我看到生命中爱的来处:推开心中那扇门,我看到爷爷奶奶坐在光里对我笑。我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尊重我、爱护我,正是这份温暖伴我一路成长,我很爱你们、很想念你们。我跟爷爷奶奶好好做了告别。

爱是人类真正的传承,生生不息。我们一切探索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回真实的自己,然后你会发现,世界的美好就藏在一个又一个细节里。

图为孙婷婷,本文作者很喜欢的一张图片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