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下吉尼斯纪录的第一八佰伴,揭秘其王牌“店招”的传奇魅力

您提到的“第一八佰伴”应该是指位于日本东京的“第一八佰伴”(Daimaru Department Store Tokyo),它确实以其独特的店招而闻名,并且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这块店招是东京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字招牌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第一八佰伴东京店招的详细信息:
"尺寸巨大:" 这个“第一八佰伴”店招的总宽度约为16.5米,高度约为8.5米,非常壮观。 "重量惊人:" 整个店招的重量约为3.5吨,由铝和钢制成。 "发光设计:" 店招采用了先进的发光设计,即使在夜晚也能吸引众多行人。 "吉尼斯世界纪录:" 由于其巨大的尺寸,这块店招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字招牌”。
除了其作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知名度外,这块店招还具有以下意义:
"东京地标:" 它已经成为东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 "商业象征:" 它代表着第一八佰伴品牌的实力和影响力。 "文化符号:" 它也成为了日本商业文化的一部分,被许多人所熟知和喜爱。
总而言之,第一八佰伴东京的店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招牌,它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也是吉尼斯

相关内容:

“那些年”的老物件还原弄堂一角,现代风格的涂鸦墙色彩碰撞,造型各异的圣诞树或美或潮……从景观美陈到艺术展览,为了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上海的商场卯足劲要做“最新最潮”的网红打卡地。但你知道吗,早在20余年前,第一八佰伴的百米弧形大弯壁就领风气之先,从“大红灯笼高高挂”、“京剧脸谱”到“世纪之门”、“永远的雷锋”,常换常新的大手笔特装堪称一道风景线,是父母一辈的网红打卡点。日前,当年的大弯壁特装设计师陆国平将其设计心得集结出书,从中可一窥“上海购物”源远流长的艺术人文之脉。





1995年12月20日开业的第一八佰伴,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开业当天涌入107万顾客的“战绩”,还曾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八佰伴气势恢宏的建筑外观,离不开百米弧形大弯壁的“加持”。站在浦东南路上,这一条长达百余米、高达二十余米大弯壁引人注目,是得天独厚的宣传“宝地”。今年迎新之际,商场一楼主广场的章鱼先生换上了华丽“礼服”,将自己包裹成巨大的礼物盒子,大弯壁的墙面上,国际美妆品牌定制的烟花绚烂绽放,再加上缎带和灯笼装点,带来浓浓的新年气氛。事实上,八佰伴大弯壁的风光无限,从它开业之际就崭露头角,其特装风格和主题的演变,也恰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发展和商业文明的写照。

八佰伴大弯壁


“第一八佰伴百米大弯壁的特装,开创了商业户外广告的独特风格。”在陆国平的新书《特装之旅》中,就详细介绍了当年的店头文化。“通常在喜庆日子里,商家都会挂上几个大红灯笼,我当时想,如果能将百只、千只灯笼聚集起来,汇聚成灯的海洋,其景象一定不比寻常。”他告诉记者,这一想法在1996年的八佰伴大弯壁上实现了,1000多只大红灯笼把百米墙染成了一片中国红,不像是商家的户外广告,而更是一件充满中国风的装饰艺术。“后来商家还搞了一次有奖竞猜活动,让顾客来猜一猜,墙上挂了多少只大红灯笼,吸引了不少顾客参与,抬头数灯,传为佳话。”


一炮打响之后,大弯壁上的杰作更是层出不穷。京剧脸谱挂上墙,曾经让很多业内人士不解:第一八佰伴又不是京剧院,为什么挂上脸谱?但商场和设计师却坚持,商场特装要着眼于文化,京剧脸谱挂上墙,预示着一场商业大戏鸣锣开场,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陆国平还分享了一个花絮:“因为脸谱过长过宽,无法装车运输,我们就土法上马,每个脸谱用两个黄鱼车,一前一后运送,16辆黄鱼车在拂晓前排成长龙运到现场。”


除了传统文化,第一八佰伴的大弯壁还把爱国情怀、时代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1997年香港回归时,每个字达到6×6米的“祖国万岁”、稍小的“喜庆香港回归”和80平方米的巨幅国旗,以一种简单却震撼的方式上墙。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一条巨龙蜿蜒200米“爬上”了 第一八佰伴的大弯壁,当时浦东尚在开发起步期,这条“东方巨龙”吸引了浦江两岸成千上万人前来观看,平时第一八佰伴每天的营业额为100万左右,挂上巨龙后,连续十天的日营业额达到500万。上世纪末,为了迎接新世纪到来,“世纪之门”又降临第一八佰伴,陆国平以故宫大门为原型,打造了高25米、宽6米的中国红大门,寓意21世纪将是中国的新世纪。


大弯壁特装设计师陆国平,《特装之旅》赠书仪式


从1996年开始的十余年间,第一八佰伴的大弯壁几乎每三个月就有一次“上新”。牛年的“金牛奋蹄”特装,12月的“圣诞节的城堡”,配合商场活动的“阿拉丁神灯”、“啤酒节”、“茶文化节”等等。而随着百米大弯壁的知名度提高,再加上常换常新的创意和主题,它一度成为各大报纸上的“常客”,也成为了市民们的热门留影地。

这些用泡沫塑料、灯带、铁架等材料搭建而成的特装,相比如今声光电结合的装置,是有些质朴甚至于简陋的,但与时代俱进的店头文化,却是上海商业始终走在潮流之先的写照。要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就必须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店头、招牌作为商场的“第一眼”形象,唯有创意新、颜值高,才能吸引消费者进一步体验其内涵,而这背后也是上海商业多元化业态的体现。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张钰芸

图 片 |采访对象供图

编 辑 | 陆佳慧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