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和气愤的情况!花了原价购买的品牌运动鞋,结果发现鞋底是真皮或高品质仿皮,而鞋面却是人造材料,这完全违背了人们对品牌和价格的预期。
这种情况通常涉及以下几种可能性和问题:
1. "市场定位与成本控制:"
"不同定位的产品线:" 品牌可能同时推出多个系列的产品。你可能购买的是其主销或高利润系列的鞋面,而鞋底则使用了成本更低的替代材料。这可能是品牌为了覆盖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或为了控制成本而设计的。
"成本压力:" 原价购买通常意味着购买的是品牌的标准或主销款。在生产端,为了控制成本,使用不同材料的组合是常见做法,尤其是在中低端产品线中。
2. "产品质量与等级:"
"等级差异:" 即使是同一品牌同一系列,不同批次的鞋子也可能存在材质上的差异。你购买到的可能是材质配比中“鞋面”等级较高,而“鞋底”等级相对较低的产品。
3. "消费者认知与期望管理:"
"品牌溢价:" 品牌溢价包含了设计、研发、营销、专利技术等成本。消费者支付原价,期望获得的是品牌承诺的整体品质和体验,但实际可能只获得了鞋面部分的“品牌价值”。
"
相关内容:
将自产“假鞋”与二手“真鞋”拆分组装、混合搭配后,再以“限量款”“改装款”“定制款”为噱头,通过网络直播间售卖。3月13日,上海杨浦警方公布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案。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该案件共查获假冒品牌运动鞋3400余双,涉案金额逾3000万元。

现场展示的假鞋。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2024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接徐先生报案称,他有收藏鞋的爱好,之前在某承诺“官方正品”“假一罚三”的直播间,以1299元购买了某品牌“限定款”运动鞋。收到货后,徐先生发现这双鞋气味刺鼻,鞋面喷漆颜色不均匀,但鞋底的纹路、品牌标志却十分清晰,与正品无异,仔细查看后发现鞋面和鞋底拼接处有异常,怀疑自己买到假货,遂向警方报案。
接报后,警方立即将鞋品交由品牌方鉴定,发现此鞋竟是将“真鞋底”与“假鞋面”混搭的假冒品。杨浦警方从直播平台和网店入手,很快锁定了一个以犯罪嫌疑人郑某为首的制售假冒品牌运动鞋犯罪团伙,并组织警力赴外省市将其一网打尽。
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张文良表示,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郑某曾经营一家生产鞋底的公司,为牟取不法利益,自2024年2月起,郑某以所谓“限量款、改装款、定制款”为噱头,生产、销售假冒品牌运动鞋,主要目标是消费力强且追求个性的专业爱好者。

警方在现场查获的假鞋。图片来源/上海杨浦警方
此外,郑某还指使其妻子龚某设计仿版鞋样、创作鞋款,委托曾某团伙采购品牌标识等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为了扰乱买家视线,郑某指使曾某团伙将生产的“假鞋”与其低价购买来的二手“真鞋”进行拆分组装,采用“真鞋面”与“假鞋底”、“假鞋面”与“真鞋底”混合搭配的方式,拆底换皮、贴皮改色、喷涂,试图“以假乱真”。而犯罪嫌疑人谢某、黄某二人,则在明知郑某生产、销售的是假冒品牌运动鞋的情况下,根据郑某指令,分别负责直播网店的运营以及仓储发货工作,以每双1000至4000元不等的价格对外销售。
目前,犯罪嫌疑人郑某、龚某、曾某、黄某、谢某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被警方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另4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取保候审。下步,杨浦警方将持续对假冒品牌商标的供货源头进行追查打击,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