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关于中国商务部在品牌建设方面的重要信息。这通常意味着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以下是对这条信息的解读和可能包含的要点:
1. "核心目标:" 提升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不仅仅是让世界知道这些品牌,更是要提升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认可度和竞争力。
2. "关键手段:" 持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这表明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程,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市场推广活动。它可能包括:
"支持创新:"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打造具有独特性和高价值的产品。
"质量提升:" 强调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这是品牌信誉的基础。
"文化注入:" 将中国文化、设计理念等融入品牌,形成独特的品牌魅力。
"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对品牌商标、专利等的保护,维护品牌权益。
"国际化战略:" 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公共关系与营销:" 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官方支持)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3. "背景与意义:"
"经济结构转型:"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品牌”转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关内容:
人民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乔雪峰)12月8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2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推动中国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在致辞时表示,品牌是质量、技术、信誉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盛秋平指出,持续加强品牌建设,不断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举措。
盛秋平介绍,近年来,商务部始终把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从品牌培育、品牌推介、品牌消费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市场、大家的市场。
“我们不断优化品牌发展环境,持续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推动降低进口关税,创新发展进口贸易,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完善品牌标准体系,引导品牌规范发展。”盛秋平说。
盛秋平进一步表示,商务部持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举办多场境外专业型品牌展,着力提升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大力发展外贸品牌,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民族品牌。
着力释放品质消费潜力,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品牌消费载体。连续举办全国消费促进月、中华美食汇、商品购物节等消费促进活动,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积极加强品牌交流推广,高质量举办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大型展会,搭建品牌展示展销平台,将品牌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鼓励优质品牌开展境外投资,提升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
最后,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衔接产销的优势,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品牌发展动能,着力扩大品牌消费规模,持续加强品牌国际交流,以品牌的力量推动商务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