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福建加大品牌建设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主题。这通常意味着福建省政府或相关机构正在推动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福建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影响力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福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中的具体方面:
1. "强化标准引领:"
推动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鼓励制定更高水平的地方标准,提升福建产品的“硬实力”。
2. "深化质量管理:"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等)。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如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
3. "加强品牌培育:"
支持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
培育一批“福建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高价值品牌。
鼓励品牌国际化,支持福建品牌“走出去”。
4. "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质量强省战略,为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提供政策支持(如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5. "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
相关内容:

新华网福州10月31日电(陈丹)“品牌工作是质量提升的关键,质量提档升级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品牌上。目前我省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提升福建品牌形象。”今天上午,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先义就“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题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
今年9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刘先义表示,指导意见释放了“质量第一”的强烈信号。提升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而做好质量提升,关键要做好品牌工作,品牌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
近年来,福建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着力打造一批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厦航、福耀、九牧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实现福建省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零的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目前福建省质监局累计组织申报推荐17个,已获批11个。
同时,为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培育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福建省质监局也积极组织企业和区域参加国家品牌价值评价工作。据统计,2016年福建全省有67家企业和3项地理标志产品共70个品牌进入品牌价值上亿元榜单,品牌总价值达3814.3亿元,其中安溪铁观音在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类中品牌价值排名第一。
此外,质量教育也被纳入全民教育体系。通过实施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首席质量官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福建质量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如福建省质监局、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在学院设立质量评价和质量认证资质,打造质量立校、质量兴教的“福建样板”。目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已成功入围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候选名单,成为全国范围内获公示的10所学校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形成统一权威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刘先义表示,下阶段福建省质监局将重点加强质量基础工作,提升全社会质量共治意识。同时,强化质量工作的规范性和协同性,加快构建“横向协调、纵向同步”的质量工作新秩序,为质量强省建设不断夯实质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