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针对任何个人或群体都是不可接受的,无论其涉及的文化或价值观是什么。网络暴力不仅伤害个人情感,也可能对个人的名誉和社会地位造成负面影响。
中华文化和价值观是博大精深的,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些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与其他文化和价值观进行交流和对话。
如果网暴飞鱼服的行为确实存在,我们应该谴责这种行为,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包括加强网络监管,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以及推广网络文明和道德。
至于他们是否“赢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网络暴力本身就没有真正的赢家,因为它只会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一个文明、和谐、包容的网络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够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相关内容:
你敢信,那些大V、教授和媒体把穿飞鱼服说成是扮锦衣卫,还上纲上线地批判得跟抓到了什么大案子一样。结果热搜上老一片“锦衣卫重出江湖,害怕不?”你要说我是一开始觉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网络争议嘛,可这次槽点太多,真看懵了。

其实洛阳那群00后志愿者,纯纯就是图个乐,穿个飞鱼服,举个“接公主”的牌子,在高铁站给大家增添点喜庆气氛。想给城市旅游捧个场子,搅点热闹,哪想到一个个大号扑过来,炸毛了。我本以为就几个杠精爱抬杠,结果看评论区——嚯,仿佛全网都得来审判了,指着鼻子骂“读书少,还尴尬,跟250一样”,把锦衣卫说得跟影视剧里的大反派似的,杀人不眨眼,飞鱼服一穿就恐怖,隔空能感受到那种恶意。
可问题是,飞鱼服它不是锦衣卫的制服啊!像明朝那会,飞鱼服装饰有飞鱼纹样,叫次等蟒袍,是隆重场合才能穿,有点级别的武将、太监、大臣都能获赐,后来皇帝心情一好,全城赏起来,锦衣卫谁还稀罕呀!你要说能扮演锦衣卫,这帽子安得也太大了吧?天天都得把家里穿蟒袍的亲戚一起算成特务?

然后你再说“锦衣卫”本身,虽然影视里都在演他们坏事做绝,其实明朝一开始那帮人也有不少忠臣英雄,真到了末期才变味,早期可没那么邪门。更别说他们跟暗杀灭门啥的特务故事挂钩,全是后来的艺术加工。你要讲历史,说历史学教授难道不知道这些?还不是明知故犯,专挑飞鱼服暴击。
翻翻那些号和媒体的历史发言,槽点就更多了。2022年那会儿,还有人在高呼穿小鬼子的和服怎么了,是文化消费嘛,人家大方支持,中国女孩穿和服上街大大方方,谁反对谁是老土落后思想。今年圆明园有人穿满清八旗服装表演,媒体又夸成“视觉盛宴”。咱和平年代,这些服饰都能变身文创“宝贝”,可一到飞鱼服就顿时换脸,说穿这个就是专制、危险、得警惕?有点精神分裂了吧!

如果真照他们这逻辑推下去,卫青、霍去病、岳飞这些历史人物通通都别提了,全都能被无限上纲。连旗袍、龙袍、清宫剧一并禁止,咱中国啥都别穿了,全体改穿小鬼子的和服,天天哼日语,才叫“开放”?真是近乎荒诞。
最让我气的是,这些人还专门踩着爱国主义批判,自己偷偷往回拉,见到“低级红”竟然不敢碰,嘴里喊着别上纲上线,却对网民和爱国主义上纲上线,帽子一顶顶造出来,带节奏带得飞起。说白了,就是想把中国人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往下踩,变相推销小鬼子、美西那一套。

可是飞鱼服现在有多火?不光国内小年轻喜欢,国外都开始嗨起来,美国欧洲的小伙能把飞鱼服卖火。蛮横归蛮横,那些批判的人还真把风头带过去了,让大家一地鸡毛收场。我真的想问,为什么有人这么怕咱自己历史文化的东西?你是怎么想的?你曾因为穿了什么服装被人误解过吗?敢说说自己的经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