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花王集团近期情况的要点总结:
1. "人事变动 (人事“换血”)": 花王集团正在进行重要的人事调整。这通常意味着公司可能正在寻求新的领导层来应对挑战、推动改革或改变发展方向。具体涉及哪些职位和人员尚未详细说明,但“换血”一词暗示着显著的变化。
2. "业绩下滑": 根据报告,花王集团的核心业务——化妆品——在2023年的前三个季度,其销售额出现了下滑。这表明该业务板块面临增长压力,可能受到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偏好变化、经济环境影响等多重因素制约。
"总结": 花王集团似乎正处在变革期,一方面通过人事调整来寻求内部突破,另一方面则面临着化妆品业务增长乏力的外部挑战。这些举措可能是公司为了应对市场变化、重振业务表现而采取的策略。
相关内容:
日妆巨头花王集团的结构性改革还在继续。12月1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花王集团官网获悉,该公司发布了关于组织架构变更及高管人员任命的公告,共涉及19位高管的人事任命调整,其中,10位高管将迎来新的职位,另有9位高管将卸任,这些调整将于2025年1月1日落实。
化妆品业务“换帅”,建立“业务互联”部门
资料显示,花王集团创建于1887年,1993年进入中国,旗下拥有碧柔、珂润、苏菲娜等品牌。分部门来看,花王集团下设消费品事业部和工业用化学品事业部。其中,消费品事业部为其主营业务部门,包括卫生与生活护理、健康与美容护理、生命护理和化妆品四大业务领域。
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花王集团高级执行董事、化妆品业务全球总裁前泽洋介将卸任。此前,在前泽洋介的领导下,花王集团的化妆品业务一直将重心放在中国市场和高端领域,他在任期间,花王旗下高奢护肤品牌“SENSAI丝光溢彩”在上海开出了首家旗舰店。彼时,前泽洋介指出,将为该品牌打造出有别于中国市场其他竞品的个性化特质,还表示“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今后规模会远超于大众化妆品。”
一系列人事变动背后,或与花王集团的中期计划“K27”脱不开关系。据了解,该计划旨在通过精简品牌、优化投资组合、加强全球市场布局和提升高端品牌竞争力等,实现利润的增长和复苏。
在此次发布的公告中,花王集团指出,为实现中期计划“K27”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加速全球业绩增长,公司拟将业务和销售整合为统一的“全球消费者护理业务”,以便明确各个市场责任,实现快速决策。其中,在欧美地区,市场负责人将牵头推进产品开发、品牌、营销和销售方面的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跨业务活动,花王集团将新设立“业务互联”部门。据悉,该部门将专注于加强花王品牌的专业技术业务,推进品牌的体验提升。
前三季度化妆品业务销售额下滑1.1%,品牌不断“瘦身”
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花王集团实现净销售额1.1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5.7%;核心营业收入为1011亿日元,同比增长99.3%。其中,第三季度净销售额为4020亿日元,同比增长3.8%;核心营业收入为431亿日元,同比增长18.7%。对于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长,该公司指出,随着结构性改革的效果逐渐显现,核心品牌的竞争优势有所改善。

图/花王集团报告截图
作为营收的主要来源,消费品事业部门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额9215亿日元,较上年同期的8835亿日元增长了4.3%,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化妆品业务的销售额为1732亿日元,同比下滑了1.1%,营业利润为-79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1亿日元。“佳丽宝、苏菲娜等品牌在日本市场表现较为强劲;面对增长放缓、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集团正在持续进行分销库存优化。”花王集团在财报中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K27”中期计划中,花王集团提到将关停或出售部分业绩表现不佳的品牌,以达到打造高附加值品牌的目标。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今年年初,花王集团宣布从3月起逐步停产旗下平价彩妆品牌AUBE,并于8月底停止销售,该品牌成立于1994年,曾在花王集团化妆品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月,彩妆品牌COFFRET D'OR(金炫光灿)发布公告,将从6月开始逐步停产,12月底彻底停产;到了11月,花王集团旗下成立于2000年的护肤品牌EST媛色在天猫海外旗舰店发布闭店公告,由于销售战略调整,将于2024年11月30日起正式停止运营。据EST品牌官网显示,因品牌规则调整,其官方网店已于今年8月31日结束营业。
而面对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花王集团表示,在多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方面,公司拥有巨大的机遇,正在进行策略调整,并将继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开发、生产,以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推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高附加价值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方静怡
校对 穆祥桐
封图 花王集团报告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