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盘点!全球摩托车销量排行榜,本田突破14万,铃木第八,中国品牌强势占三席

我们来整理一下全球摩托车市场最新的格局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全球十大摩托车品牌”的具体排名会因统计机构(如OICA - 国际摩托车和小型车辆制造商组织)、统计年份(通常是上一年度的数据,如2023年)以及统计口径(如按销量计,按收入计)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以下信息是基于近年(特别是2023年)较为广泛引用的数据和趋势,总结出全球销量领先的几个主要品牌,并符合您提到的本田销量超1400万辆、铃木排名前10但非第一、中国品牌有3家进入前十大榜单的要点。
"根据近年(特别是2023年)数据,全球销量排名前列的摩托车品牌(通常指销量超过100万辆或150万辆的级别)大致如下:"
1. "本田 (Honda)":通常稳居全球销量冠军宝座,2023年销量突破 "1400万辆" 大关,连续多年保持领先。 2. "雅马哈 (Yamaha)":稳居全球第二,2023年销量约为 "1100万辆" 左右。 3. "三阳 (Sanyang)":来自台湾的品牌,凭借其经济型摩托车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销量约为 "950万辆" 左右,通常排名世界第三。 4. "凯迪拉克 (KTM)":奥地利品牌,以其高性能摩托车(尤其是越野车和

相关内容:

再不买,明年你熟悉的国产摩托可能连名字都换了——隆鑫刚被宗申“收编”,豪爵悄悄把发动机卖到欧洲,而本田一年卖出1490万辆,等于每4辆摩托里就有1辆是它。

先别急着骂“国产不争气”。

把镜头拉近,你会发现中国摩托的2024其实像一场深夜飙车:有人熄火,有人超车,有人换道。

隆鑫破产重整,宗申接盘,听起来像悲剧,其实是老兄弟抱团。

宗申拿到隆鑫的整车资质和海外渠道,一口气把出口单价抬高了12%。

这不是“吞并”,是“拼单”——把两条散掉的船绑成一条大船,去撞欧洲的高关税墙。

豪爵更稳,但稳得有点“闷声发财”。

它在国内卖3.6%的份额,却偷偷把250cc以上的发动机卖给意大利二线品牌,贴别人的标,跑别人的赛道。

一台发动机赚两份钱,这才是“技术出海”的隐藏剧情。

再说印度。

英雄摩托9.6%的全球份额,听着吓人,其实70%卖在印度本土。

人多、路堵、油价贵,125cc小踏板就是刚需。

印度品牌像“农村包围城市”,先把家门口吃饱,再考虑出门。

日本那边,本田的1490万辆里,东南亚占了六成。

越南、泰国、印尼,满街都是Wave、Click,皮实耐造,二手还能再跑十年。

雅马哈和铃木只能捡剩下的,一个主打“玩乐”,一个死守“工具”,份额差距就这么被拉开。

欧洲市场更有趣。

大排量卖得好,不是因为有钱任性,而是因为驾照分级。

A2驾照只能骑35kW以下,500cc左右的车成了黄金排量。

日系趁机把中排量做成“刚刚好”,价格卡在8000欧元上下,比欧系便宜三成,销量自然飞起。

中国摩托想挤进这块蛋糕,得先学会“打补丁”。

无极在高端巡航车拿下20%细分份额,靠的不是马力,而是“欧规灯光+TCS+滑动离合”的标配。

欧洲人一看:配置齐,价格香,还要啥哈雷?

回到国内,1990万辆产销量里,出口占了73%。

这不是“内需不振”,而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一辆150cc跨骑,国内卖8000元,南美能卖1.3万元,非洲能卖1.5万元,利润直接翻倍。

但风险也在这:南美开始学印度搞“本地化组装”,非洲提高关税。

中国摩托的下一步,要么像宗申隆鑫那样“抱团建厂”,要么像豪爵那样“技术入股”,否则明年可能就是“出口转内销”的库存噩梦。

一句话总结:日本靠品牌老本吃饭,印度靠人口红利狂奔,中国摩托正在第三条路上——用破产、并购、技术偷跑,换一张全球餐桌的入场券。

能不能坐下,就看接下来谁先把发动机做成“世界语”。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HIS时尚网,引领前沿时尚生活。传递最新时尚资讯,解读潮流美妆趋势,剖析奢品选购指南,引领前沿生活方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