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探讨一下“年轻人对折扣奢侈品上头”这个现象。这确实是近年来奢侈品消费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巴宝莉(Burberry)、蔻驰(Coach)以及户外品牌Patagonia都成为了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1. "经济压力与价值观念的转变:"
"可支配收入有限:" 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或刚步入职场的群体,往往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购买全价奢侈品的门槛较高。
"追求“质价比”:" 相比于追求绝对的“稀缺”和“保值”,新一代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价值”。折扣奢侈品提供了一个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有时甚至是清仓价)获得品牌认同、设计美学和“奢侈体验”的机会。这符合当下追求“质价比”(Quality vs. Price)的消费心理。
2. "品牌策略与市场定位:"
"高折扣常态化:" 像巴宝莉、蔻驰这样的奢侈品牌,近年来通过增加产品系列、快速更迭、开设折扣店(如Burberry的Burberry Select)等方式,常态化地提供折扣。这使得消费者更容易以较低价格接触到品牌。
"Patagonia的差异化:" Patagonia虽然定位高端户外品牌,但其一直强调环保理念、耐用性和“Don't Buy This Jacket”(别买这夹克)
相关内容:
“618最后一天蹲唯品会上Patagonia299的衣服,结果手慢无。”最近,这样的“遗憾体”评论在社交平台上频现。深究才发现,原来是唯品会毫无宣发就空降了一场patagonia的特卖活动,将“户外界的爱马仕”一货难求的衣服打折卖。

据说活动从618当天开始持续到7月1日,而且patagonia的T恤,比市场价还要便宜10%以上。例如白色经典LOGO T恤折扣价低至315.9元,叠加折上折活动后仅需295.9元,比市场价便宜近1/3;灰色凉感男款T恤折后价424元,也比市场均价低15%。

“一货难求”“户外界的爱马仕”“折扣价”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让好几款热门款式一上线就被买成“已抢光”状态。
而类似的场景,早已在Burberry等奢侈品牌身上上演过,如2折巴宝莉、1.6折蔻驰专场、3折汤丽柏琦……这种没热搜、没广告,连官方都没给流量宣传的奢侈品特卖会,几乎是场场“刚上一波就清空一波”,甚至网上都有网友调侃在唯品会上面买过奢侈品的跟签了“保密协议”一样,一买一个不吱声。

有人说这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奢侈品特卖会的“真香”藏不住。但往本质上看,其实是现在年轻人对奢侈品的消费心态转变。
据《2025中国消费趋势报告》分析,近70%的消费者表示“购买商品前会主动比价”,67%的人将“实用性”列为首要考虑因素。现在的年轻人讲究“花小钱办大事”,不为“品牌光环”盲目买单,高质高性价比的组合,早已成为新的消费信仰。也就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要好的,还要实惠的。
例如在某种草平台上,多的是“折扣大牌”“挖宝”的分享。“600捡漏9k老佛爷家羊毛大衣。”“低价的匡威羊毛被我薅到。”“普通人在唯品会2折也能拿下巴宝莉包包”……

在过去,原价买奢侈品大牌,买的是品牌带来的社交价值。但现在折扣奢侈品肉眼可见的差价,年轻人买的不仅是品味,还有体验低价买大牌这种“消费升级”的快感。
Patagonia特卖的秒空,不过是年轻人对奢侈品消费理性化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对品牌而言,过去靠稀缺性和高溢价维持的高端感,被消费者的理性打破,这或许是个阵痛。但对消费者而言,这是一场觉醒,当买奢侈品不再是“为品牌买单”,而是“为需求、情绪买单”,消费或许才真正回到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