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确实,最近在一些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将优衣库(Uniqlo)与其他品牌的服装进行对比,特别是与一些相对更昂贵的品牌对比,以此来突出优衣库在“时髦”和“高级感”方面的表现。这种宣传方式之所以能吸引人,背后有几个原因:
1. "性价比的直观展示:" 对比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展示了优衣库产品如何能在较低的价格区间内达到接近甚至媲美高价品牌的时尚感和设计水准。对于预算有限,但又追求时尚的阿姨们(或者说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花小钱办大事”的心理得到了满足。
2. "设计感的提升:" 优衣库近年来在服装设计上投入很大,推出了很多具有辨识度和时尚感的系列,比如UT系列、HEATTECH系列、AIRism系列,以及与设计师合作推出的系列(如Jil Sander, Christophe Lemaire, JW Anderson等)。这些设计让优衣库不再仅仅是“基本款”的代名词,而是具备了更强的时尚表现力。对比图中往往会选取优衣库最新款或设计感较强的单品进行展示。
3. "“高级感”的解读:" “高级感”本身就是一个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指价格,也包括剪裁、面料质感、色彩搭配、穿着效果等。优衣库通过其“LifeWear
相关内容:
四位数的花裙子在试衣镜前翻车,隔壁优衣库99元的米色针织衫却能让55岁的李阿姨穿出30岁的清爽,这就是2023年中国服装市场最刺耳的对比。
商场这一幕不是偶然。

优衣库把45岁以上女性消费占比做到30%,靠的不是打折,是把“大妈装”三个字从货架上直接下架。

他们把针织衫的肩线往前移1.5厘米,让溜肩的阿姨穿上也能显出平直线条;把阔腿裤的裆深缩短2厘米,避免坐下时大腿根勒出尴尬三角。
这些改动写在商品标签的“版型升级”小字里,没喊口号,却让阿姨们试完就掏手机扫码。

数据背后藏着消费心理逆转。

过去三年,中老年女装线上退货率从28%涨到41%,核心问题就是花色太杂、尺码不准。
优衣库把SKU砍掉三分之二,只做黑、白、米、灰四色基础款,反而让选择困难症消失了。

去年双十一,他们一款79元的直筒牛仔裤在50岁以上用户里卖了17万条,因为裤腰内侧加了3厘米松紧带,吃饱饭也不会勒肚子。
更狠的是“无龄感”设计。

年轻人穿优衣库的U领T恤配牛仔外套,阿姨们把同款T恤塞进阔腿西装裤,再披件长风衣,站在地铁里没人让座。

这种设计逻辑是把年龄标签撕掉,只留“合身”两个字。
2023年财报显示,优衣库中国区复购率最高的不是18-25岁人群,而是45-55岁女性,一年买5.8次,比年轻人还多0.3次。

公园那位穿米色针织衫的阿姨说“越简单越耐看”,本质是消费觉醒。
她们不再为“显年轻”交智商税,开始计算每次穿着成本。

四位数的印花裙穿三次洗两次就褪色,优衣库的针织衫穿80次领口还不变形,单价算下来每次1.2元。

这种算账方式,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当服装品牌还在用“妈妈装”“奶奶装”划分人群时,优衣库用基础款完成了年龄平权。

不是阿姨们突然变时髦了,是她们终于不用再靠花哨证明自己还年轻。
省下的钱和留下的体面,哪个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