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确实需要依靠制度来加强对加盟店的管理。制度化管理可以确保加盟店在运营过程中符合品牌标准,提升品牌形象,并最终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 制定完善的加盟店管理制度:"
"加盟店准入制度:" 明确加盟店的选择标准,例如资金实力、经营经验、地理位置、管理水平等,确保加盟商具备基本的经营能力。
"加盟店运营标准:" 制定详细的运营手册,涵盖开店流程、产品/服务质量标准、价格体系、营销策略、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确保加盟店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运营。
"加盟店培训制度:"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开业培训、运营培训、管理培训等,确保加盟店员工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
"加盟店考核制度:" 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定期对加盟店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加盟店的奖励、晋升等挂钩,激励加盟店不断提升经营业绩。
"加盟店退出机制:" 明确加盟店退出条件、退出流程、退出补偿等,确保品牌方在加盟关系结束后能够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二、 加强对加盟店执行力的监督:"
"定期巡店:" 品牌方应定期对加盟店进行巡店,检查加盟店是否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运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远程监控:" 利用
相关内容:
对于媒体曝光的问题,3月15日下午,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出致歉声明,表示公司对小龙坎南京玄武店以及个别门店出现的问题深表歉意,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立刻停业整顿,全力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声明还称,报道中所涉及的门店其违规行为严重违背小龙坎的加盟运营要求,与企业宗旨严重背离,公司将严肃处理。
此次事件引发舆论热议。由于涉事门店是加盟店,也让国内连锁行业加盟模式存在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食品安全问题历来都是餐饮行业的一道红线。梳理此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难发现,不少都发生在加盟店里。
去年7月,汉堡王南昌多家加盟店被曝存在偷减原料、使用过期食材及修改食物有效期的问题。此前,开放加盟后的7-11便利店、以加盟模式为主的全家便利店、实行“大加盟商制度”的罗森便利店也都曾被媒体爆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一些知名连锁企业为何屡出食品安全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品牌方对加盟店的管控过松,这也是连锁行业以加盟方式加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
相较直营连锁的重资产扩张模式,加盟连锁因其高效的扩张能力、较低的资金运作等优势,成为中国连锁行业特别是餐饮、便利店等连锁行业的重要发展模式。
但一些连锁企业为了扩张,将重心放在了加盟推广上,忽略了产品打造、供应链管理和门店运营等基础工作建设,同时对加盟店的管理也相对松散。而加盟商则想着尽快回本,可能会采取非常手段,最终受害的是广大消费者,同时也会对品牌方的形象造成损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加盟店越多,质量内控体系的监管难度就越大。
加盟店数量过多可能会让品牌方难以全面顾及,但这并不是可以甩锅的理由。加盟店屡屡出事,也在提醒品牌方,必须改进与加盟商的合作方式。在控制好开店速度的同时,需依靠完善的制度加强对加盟店的管理,尤其应强化食品安全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提升门店食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莫让消费者再为食品安全问题买单。同时,适当对加盟商让利,让加盟商能尽快回本、赚到钱。
正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所言,无论什么时候,特许加盟都要处理好两个平衡:一是发展速度与管控之间的平衡,二是总部和加盟商盈利之间的平衡。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