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信息,“百丽欲拆分子公司再度IPO”可以理解为百丽国际(Belle International)有计划将其旗下的某个或某些子公司分拆出来,并计划让这些子公司进行第二次首次公开募股(Second 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二板上市”或“再上市”)。
以下是关于这个情况可能涉及的一些关键点:
1. "拆分(Spin-off)":
这意味着百丽会将某个运营独立、具有增长潜力或业务特色鲜明的子公司从母公司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
子公司的股东(通常是原百丽国际的股东)将持有新公司的股份,而百丽国际则不再直接持有该子公司的股份(除非按比例分配给原股东)。
2. "再度IPO(Second IPO / Re-IPO)":
“再度”意味着这个子公司之前可能已经上市过(例如,通过借壳上市等方式),而这次是第二次在公开市场上发行股票并募资。
或者,也可能指百丽国际已经拥有该子公司部分股份,而这次拆分是为了让子公司整体上市,为所有股份(包括原百丽持有的和员工持股等)提供公开交易的平台。
进行再上市通常是为了:
为子公司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
提升子公司的独立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
为
相关内容:
此前,百丽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7年,百丽宣布私有化。彼时由高瓴资本集团(以下简称“高瓴资本”)联手鼎晖投资(以下简称“鼎晖投资”),以及百丽的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牵头所提出的建议,在2017年7月17日公司召开的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上获无利害关系股东通过,并在2017年7月24日开曼群岛大法院的法院聆讯上获得批准。
彼时,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表示:“公司的私有化建议得到超过98%的股东赞成。借助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的优势资源,结合新一代管理层的干劲,由衷地希望集团能推行必要的业务转型,并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增长。”
百丽私有化后,高瓴资本持有公司57.6%的股权,鼎晖投资持有11.9%的股权,参与私有化财团的公司管理层,包括于武和盛放合共持有30.5%的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也曾频频传出百丽将拆分旗下业务欲重新上市。2018年,有消息指出,百丽最早会在2018年底前剥离旗下运动业务,再度赴港上市。同时该消息人士还指出,百丽运动业务估值约200-250亿港元。
实际上,百丽发展也曾十分辉煌。官方资料显示,1978年,百丽品牌成立。1991年,深圳百丽鞋业有限公司成立,生产鞋类产品,随后扩大至中国批发销售鞋类产品。1998年,香港成立思加图品牌,开展香港零售业务;1999年,百丽在国内开展天意美品牌;2003年,百丽开展在澳门经营产品零售业务,成立TATA品牌;2013年,百丽入股巴罗克公司,合作开展服装业务,并收购了旗下拥有SKAP等品牌的龙浩公司;2016年,与国际知名高端时尚牛仔品牌Replay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负责开发Replay品牌在大中华地区的业务。
不过,目前,百丽业务主要仍分为鞋类业务和运动、服饰业务。其中,鞋类业务的自有品牌包括:Belle、Staccato、Joy & Peace、Millie's、JipiJapa、Mirabell、Tata、Teenmix、Senda、Basto、SKAP、:15MINS、MAP等;代理品牌主要包括Bata、CAT、Clarks、Hush Puppies、Mephisto等。自有品牌主要采用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包括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制造、分销及零售。代理品牌的经营方式主要为品牌代理和经销代理。
运动、服饰业务目前以代理经销为主,包括运动品牌NIKE、adidas、PUMA、Converse、Vans、Timberland、Asics、Onitsuka Tiger、Columbia、The North Face、UGG及服饰品牌MOUSSY、SLY、REPLAY。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消息属实,此前的百丽私有化并不影响旗下鞋类子公司IPO,而这也意味着将为百丽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对于上述消息,北京商报记者致电百丽,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官方回复。同时,北京商报记者也向鼎晖投资求证,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